婆婆有一个很多好看的发卡,有黄的、绿的、粉的、紫的还有一些是彩色的,很多款式我都没有看过的。
她最爱的是黄色的,有波纹,上面有一个蝴蝶结,中间还嵌着一颗闪亮的钻石,非常好看……
每年大年初一的时候,她总会选一个戴在头上,过了这一天她又会好好的把它珍藏起来。
我一直纳闷:婆婆这么大年纪了也这么爱漂亮?
有一天,我拉着婆婆的手问:“妈,你怎么这么多好看发卡呀,而且,就大年初一才舍得拿出来戴一下……”
“这是我爸爸送的……”还没等我问完,婆婆的眼泪如决堤汹涌而出把我一起带回了那个骨肉分离的年代……
小时候,我一直跟爸爸生活在南京,爸爸作为国民党政府外交部的工作人员,1949年初就知道国民党政府在南京的日子不会太长,因此让就和妈妈还有二哥回到了江西的老家,大哥当时也参加了国民党,回老家的几个月里一直没有跟爸爸联系过,直到4月份接才来信说,让叔叔带上我们一家到广州会合,然后再到台湾,可是等我们到了广州的时候,码头已经全面封锁,爸爸和哥哥跟随国民党部队先行去了台湾,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见面。
我是爸爸的掌上明珠,每年过生日的时候就要为我买一个漂亮的发卡,他去了台湾以后也一直都在为我买,总以为有一天我们会见面的。但是他没想到直到1976年离开人间的一刻,也没有把这些积攒了二十多年的漂亮的发卡送给我。
1979年终于可以与台湾通信了,看着哥哥写来的信,才知道爸爸已经不在了。思念了三十年的爸爸就这样不声不响走了,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鲜血淋漓的流淌着。1985年离别三十多年哥哥我们终于见面了,喜悦、悲伤交织在一起,看着哥哥带回录像和爸爸留下的信,还有二十多个发卡和一些打毛衣的针(是送给妈妈的),我几天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一口水也喝不下。哥哥搂着我:“小妹,别伤心了,爸爸走了还有我呢,现在共[chan*]党对台湾同胞可好了,回来也很方便,我会经常来看你的……”
“妈,别哭了,都是我不好,我不该问的,让你又伤心了……”我一边安慰着婆婆,一边为她擦掉眼泪。
“好,不哭了,都过去,这大过年的。”婆婆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婆婆剪的齐耳短发,三七偏分,“头路”在左边。左边这三分头发,母亲用两枚钢丝发卡把它们拢在左耳后;右边的头发太丰厚,母亲先把其中的一半梳向脑后,用两枚发夹在头顶处将它们定位,再将余下的头发向右耳梳去,又用两枚发卡压住。
所以母亲需要6枚发卡。有波纹的是发卡是1分钱1枚。还有一种更细又没有波纹的,就1分钱两枚了。可1分两枚的质量太差,动不动掉漆不算,没用几次,就像臭了的蛏子那样张着嘴,再也合不拢了。
在文化大革命那段时间,因为婆婆的海外关系,被下放到很偏僻一个小山村,家里穷得连这样的发卡也用不起了。
现在不少女子,以披散头发作飘逸美,她们常常让秀发遮住半个脸,显得更有情调和神秘;可我那个年代,只有疯子和最懒的婆娘才会披头散发。所以没有发卡对于母亲是很惶恐的事而尴尬和痛苦事。
终于有一天公公在废品堆里寻寻觅觅,他找到了一盘废弃的钢丝,公公就在它的身上做文章。
他把钢丝剪下一截,用锉刀锉锉,用榔头敲敲。钢丝的钢性太好了,居然纹丝不动。于是父亲把它放在灶洞里退火。待它烧红了烧软了些,又拿出来敲敲打打。我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把那截钢丝给弯过来的,又是怎样磨钝它的锋口,从而让两个口子互相卡住。公公的手破了一次又一次,鲜血前赴后继地往外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拿着那个土制的发卡,欣喜若狂地对婆婆说:“送给你的生日礼物!”。被儿女们称为“父亲牌”。
然而,“父亲牌”的发卡真的很称职,它们伴随着婆婆,整整走过20多年艰难辛酸的路程。
婆婆落实政策后,第一件事就是买钢丝发卡。常常奢侈地一买就是12枚。“父亲牌”和她爸爸送的发卡成了婆婆一生最珍贵纪念。
看着蝴蝶般美丽展开的发卡,两位老人非常开心非常满足。
2005年冬天,婆婆带着满头银丝和头上色彩鲜艳的枚发卡,风风光光地走了。丧事完毕,公公把婆婆近年置的几件首饰拿出来,让我们各自挑选一件留做纪念。我没拿金的银的,也不要玛瑙翡翠的,我只拿了婆婆留下的黄色带蝴蝶结的发卡。
现在,我常拿出那枚发卡看着,发一会儿怔,想起有婆婆的日子,有过很多甜蜜而温馨的回忆,这些回忆却让我之沉醉。
-全文完-
▷ 进入冰艳玫瑰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