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罗敷何许人呢?“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9月22日,和妻子一起慕名去华山。汽车从西安奔驰了118公里后下了西潼高速,进入华阴县境。高速公路出口的牌子上分明写着“罗敷”二字,这让我大为惊奇,这个罗敷莫非就是那首汉代乐府民歌《陌上桑》里的秦罗敷吗?
汽车进入市镇,我们稍作小憩。市镇名曰“罗敷镇”,虽然不大,倒还整洁,清静。因为“罗敷”这个名字,我特地留意了镇上的一些门牌和名称,有的写作“罗敷xxx店”,也有的写成“罗夫xxx有限公司”。面对“敷”和“夫”,我有些犹疑了,这里究竟是不是演绎“乐府双璧”之一《陌上桑》的舞台呢?
启程去华山,这个疑问也一直萦绕在心头。我一次次在记忆里温习《陌上桑》,期待在回返的时候,能够在这里找到秦罗敷的气息或者生活的丽影芳踪。因为我坚信这里就是秦罗敷的故地,不然那么不常用的“敷”字是不会出现在这个地方名字里的。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采桑的用具罗敷都做得都如此精致,由此可见罗敷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在进行采桑劳动的时候,还穿戴着这样精美的衣饰,又可以想象她是一个认真对待生活,对生活一丝不苟的女子。胡兰成在散文《陌上桑》里说:“我母亲孵一张蚕子,一张蚕子是一两,分得十大区,吃起桑叶来像风雨之声,此时饲蚕是从桑里抓起桑叶大捧大捧的铺上去,夜里都要起来两三遍,桑叶一担一担的挑进门来都来不及。……蚕时乡下人个个晓得体谅妻子的辛苦,兄弟待姊妹也比平时客气,不可有粗言暴语,亦不可说不顺经的话,做一桩大事情要有好心怀,果然也是应该的。蚕时是连三餐茶饭都草草,……”原来以为采桑养蚕是一种很优雅很有诗意的劳动,没想到有这样繁忙艰辛。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这几句侧面烘托式的描写罗敷非凡的美貌,收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功效,让人心动旌摇。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面对太守的无耻要求,罗敷的回答是义正词严,表现了罗敷蔑视权贵,不慕浮华的“好女”品质。又通过想象描绘了心中白马王子的才华横溢,形象俊美,使太守自惭形秽,知难而退,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表现了罗敷的机智聪慧。这样的一个品正貌美的女子,我们怎么能够擦肩而过呢?
傍晚时分,从华山归来,汽车再次路过罗敷镇,径直上了西潼高速。窗外流动的风景吸引了我的视线。嫣红的石榴笑得合不拢嘴,羞涩的柿子脸上飘满了红晕,还有大片大片的玉米成熟在望、喜不自禁,也有一些白杨树如茅盾说的一样在“力争上游”。怎么没有成片成片的桑树呢?难道这里不再养蚕了吗?看到这里,我不禁微微有些失望。
我家乡的县名里就有一个“桑”字。我的家乡也是养蚕的,虽然比不上江浙一带十二分蚕花之盛,但家家户户对养蚕也还是熟悉的。特别是摄人心魄的蚕沙让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蚕食,一阵阵心里发紧;等到拆开蚕簇,那皎洁如雪的蚕茧又照得人眼亮心也亮,等于是盼来了好日子。记得当年我在乡下宣教的时候,也曾帮助过那里种桑养蚕。时光荏苒,不知道那里的桑树是不是像刘备门前一样“亭亭如华盖”?紫红的桑葚是不是蕴涵了采桑女子的心事?也不知道那里的姑娘是不是像秦罗敷一样“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继续在原野里搜寻。忽然,一片片桑树浓荫扑面而来,果然没错,这里就是生养秦罗敷的故土了。试想,在大西北这样的地方,如果不是和秦罗敷有些渊源,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桑树呢?
现在这个时节当然不是采桑的时候,但是望着桑树林,我仍然遐想联翩。秦罗敷的外貌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她采桑养蚕会有多少辛勤?她是在哪里拒绝了太守的无耻纠缠?她后来怎么样了?
夜幕降临,桑树林渐渐隐去。如今,秦罗敷的身影已经走远,留给我心理长长的牵挂。
2009年10月1日
-全文完-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