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是一个卑劣的提议:请你仔细审视那些长期围聚在你身边的人,然后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早已厌倦了他们庸俗、愚蠢的嘴脸?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何不高筑樊篱,与他们隔离?这不是自我囚禁;他人才是囚牢。如果孤独更符合自身需要,为什么还要流连于喧嚣人潮中与庸人为伍?
在作家笔下,孤独是生命的常态,许多人一生都无法挣脱孤独的枷锁。《鲁宾孙流浪记》从纯粹的生存视角,揭示了在孤身一人的状态下所必然经历的辛酸苦辣。《老人与海》的故事让人窥视到,在孤立无援的境地里与命运搏击的伟大和迷人。《百年孤独》里围绕着祖孙七代迥然不同的生命历程,尽情演绎了孤独的各种凄凉形态。孤独是生命最真实的状态,人都不可避免会陷于其中。
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往往伴随着孤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孤独能赐予人更多的思考空间。一个人没有处在孤独的状态的人,一定被世间琐事吸附着、困扰着,就没有办法坦然用心地审视前程,没有精力去思索和解答人世间的种种疑问,把时间浪掷在无为的奔忙中,盲目去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自己真实需求。一个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的人,凭什么获取成功?
哲学和艺术诞生于孤独。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世俗的喧嚣令他们难以平心静气,唯有投身于孤独的状态中才能孕育伟大的作品。凡高、高迪、尼采……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在孤独中悲剧性地走完一生。类似的事实说明了,孤独是通往内心殿堂唯一的、最短的路途。
伴随孤独的是无止境的空虚和痛苦。蚂蚁成群结伴,山鹰独自翱翔;蚂蚁成千上万共聚一个狭窄巢穴,山鹰拥怀无边无际的天空;蚂蚁可以紧紧相拥抵御寒冷,山鹰矗立于高山之颠迎击冰雪。生存方式的差异,注定了他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各不相同。但无可否认,蚂蚁是卑微的缩影,山鹰是高贵的象征。“众人拾柴火焰高。”喜欢搬弄类似论调的人非残即弱。天空中形单影只璀璨的太阳,谁能视而不见?人类选择群居生活实属现实的胁迫,而非人类自身的本性使唤。也就是说,假如一个人选择完全脱离习俗去生活,哪怕他因此遭到众人的遗弃与鄙视,他仍然可能活得逍遥自在。
然而,离群索居的代价往往是人际间关系的淡漠、崩溃,甚至面临众叛亲离的结局,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每个人都有一颗桀骜的心,里面蕴藏着成长为巨人的潜能。只是,长期的世俗生活将一切埋没了。个人的权益被层层捆绑在人类社交的各各环节当中,一旦脱离社会关系网,生活将陷入举步为艰的境地。习惯患难与共的生存模式,使我们变得异常娇弱,我们凡事都希望采纳众人的意见,独自应对危机与变故的能力严重退化。我们必须时刻有人簇拥才敢前行,这样一来,只要跟随着前人留下的脚印,我们甚至都不会迷失。
哲学家说:天才在孤独中自己成长。一个人越是不同于凡俗就越伟大。也越孤独,这是非常不幸的。可是,从另一个层面看待,这令孤独显得更加难能可贵。相比之下,凡人更容易感到无聊和寂寞。凡人感到孤独,多半因为生活中无枝可栖;天才感到孤独,源自精神领域的曲高和寡。前者的孤独感只需一次温暖地拥抱即可平息,后者的孤独感则无可救药。但正是长久生活在无人可倾诉的孤独状态下,才使他们不得不借助艺术的渠道释放压抑胸中的抑郁。通常在孤独的天才眼中,艺术意味着全部。
不管你愿不愿意,孤独都会来找你。孤独是磨砺意志力的好去处,孤独是命运赏赐给天才和王者的宝座。只是,孤独,你配吗?
-全文完-
▷ 进入半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