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夏海波现象”折射出士子精神的沦落康慨

发表于-2009年09月30日 中午1:28评论-1条

古之士子,皓首穷经,阐发义理。古代的士是很骄傲、自信的,春秋魏武侯路遇文侯的老师田子方,赶快下车拜谒,子方昂然不理。武侯问:“富贵该骄傲,还是贫贱该骄傲?”子方说:“自然贫贱该骄傲。诸侯骄傲要失国,大夫骄傲要失官;贫贱的士主张不合,议论不用,立即跑到别国去,好比丢一只破鞋子,你怎么拿富贵来比贫贱!”

贫穷的士不必担心衣食住行,只要有一技之长,自有富贵者抢着养活他们,不仅得衣食,而且得好衣食,得车马,得养活全家。齐国的孟嘗君养士三千,其中有装狗偷窃的,有学鸡叫的,不论贵贱,一律招待。孟子说,有学问的人是应该受养的。所以古代的士虽贫无立锥之地,也能“皓首穷经”。

被称为“史上最牛乞丐”夏海波,为贫病所迫沿街乞讨,乞讨来的钱上网开博客写文章、买手机、印名片,目的是想获得更多人的帮助。

终于遇到“伯乐”的帮助,15万字的自传体小说《乞讨日记》得以出版。书的出版并没有改变夏海波的“乞丐”身份和经济地位,他仍然一脸“苦相”站在当街乞求行人解囊买书。

夏海波的名气不小,全国皆知,但丝毫无补于他万一,他仍然在“行乞”。

夏海波也算是个现代的“士”了,会英语,会电脑,而且会写书,就是没有了“士”的傲气和自信,他只能四方游走,覥颜求助解决自身之温饱。

知识分子混到这个地步是不是太掉价了?

战国齐人高士鲁仲连反对秦国奴役人民,邯郸被秦围困,他跑进危城,力反投秦。后邯郸解围,平原君封他土地,坚辞不受,送他黄金千斤,仲连笑道:“士应该替人家排患难、解纷乱,如果受报酬,与商贾无异。”遂辞别,终身不见平原君。

这就是古代士的精神境界与人格魅力。

象夏海波这样现代的“士”自身都难保,须仰仗他人来救助,还谈什么“替人家排患难、解纷乱”!士的精神境界已沦落到乌有之乡。

现代的“士”不受待见,是不是现代的“士”太多了,象美国一样找个博士很容易,找个掏粪工很难。

知识分子得不到应有的“受养”,又多得只能沦落到行乞卖文,这种现象决非国家之骄傲!(2009?9?30?)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半斤推荐:半斤
☆ 编辑点评 ☆
半斤点评:

尊重知识,就应该尊重有识之士。现代的“士”早已没有古时的傲骨,这种现象同样可悲。好文章!

文章评论共[1]个
半斤-评论

"士"地位的沦落让人悲哀!问好老朋友.at:2009年09月30日 下午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