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梁羽生在武侠小说史上无疑有他独特的价值。他的小说都是以历史为背景,运用大量的古典诗词,给人一种古典的美感。他吸收了前辈武侠宗师(比如宫白羽、还珠楼主等)的精华,博采古典文学的语言,融合西方一些写作技巧,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儒侠派”(本人四大名捕命名)武侠小说。武侠评论家胡立群说,“古龙以前无新派。”此观点四大名捕不能苟同。金庸、梁羽生是在民国时期的“旧派”的基础上融入一些西方写作技巧,创作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武侠小说,而古龙又是在金庸和梁羽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自成一派。
谈到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人们一说就离不了《七剑下天山》和《萍踪侠影录》。其实《江湖三女侠》的分量不会比它们轻,有些评论家老是批评说梁羽生的小说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就是开头场面恢宏大气,但结尾却是“草草收笔”。《江湖三女侠》却没有这种感觉,开头大气磅礴,结尾也面面俱到,一气呵成,持此论点的批评者应该好好地读一下本书。全书以清朝康熙的四皇子允祯从夺嫡到“驾崩”的一段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以吕留良孙女吕四娘为首的反清义士与雍正及其爪牙的恩怨情仇。书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首尾呼应。人物性格鲜明,雍正作为暴君的残酷无情,一代枭雄年羹尧的狡诈凶残、丧失人性,吕四娘的智慧与仁爱,唐晓澜的多情与宽容,杨柳青的骄纵与任性,冯琳的调皮与机智,冯瑛的稳重与善良,毒龙尊者的狂放不羁,双魔的恶中有善,了因的背叛与愚蠢,甘凤池的侠肝义胆等等都跃然纸上,不失为一部脍炙人口的武侠经典。可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相提并论,梁羽生只此一部《江湖三女侠》足以奠定其在武侠小说史上的宗师地位。
《江湖三女侠》在总体结构与布局上来说,还是不错的,但细节上也还有一些小小的瑕疵,可能是梁羽生没有像金庸一样对他的作品加以润色修改的缘故吧。四大名捕总结了三点叙述如下:
其一,个别情节自相矛盾。在第二十七回《白日飞头同门增敌忾清流照影玉女费疑猜》里有这么一段,“甘凤池还想下山追敌,吕四娘笑道:‘了因的首级已经取回,由他去吧。’甘凤池解开包袱,只见了因首级颈血未干,面目狰狞可恶,陡然想起他昔年替师传艺,同门切磋等等情事,不觉滴出泪来,叹口气道:‘也罢,咱们替他把首级缝上,也算叫他落个全尸。’挟起甘天龙回到师傅墓旁。”后面又有一段,“甘凤池道:‘话虽如此,只是让允祯那厮,去取了了因首级,我确是心有不甘。’”前面说“了因首级已经取回”,后面又说“了因首级被允祯取去”,真是自相矛盾。
其二,个别历史史实太过失真。虽然说武侠小说里的历史部分可以“戏说”,但也要符合逻辑,不能太过失真。比如说允祯夺位的“历史”,他是依据一个历史传说来“戏说”的,他说康熙的遗诏上本来是写着“传位十四皇子”的,后来被雍正的谋臣做了手脚,将“十”字加了两笔成了“于”,就变成了“传位于四皇子”。要知道古代的“于”字是繁写,现在的“于”是简体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所以“改字说”根本就不成立。
其三,巧合太多。作者全书为了写成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巧合的地方太多,令人生疑。比如写沈在宽被曾静出卖,斩首后挂头于城门。后来吕四娘到邙山又见到了沈在宽,原来是沈在宽的族弟做了替死鬼。杨柳青因为要救唐晓澜跌入激流,被大水卷走,唐晓澜因此终生不娶。几年后,唐晓澜在杨宅见到了杨柳青,她居然被曾经追过她的邹锡九救了,并与之结婚生女。于此就成就了唐晓澜与冯瑛的一段姻缘。甘凤池被大水卷走,也能生还,是被一个宫女所救。如此等等,令人有一种刻意“斧凿”的痕迹!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