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六合,统一四海,建立大秦王朝的千古一帝始皇帝嬴政,如今何在?西安临潼,骊山脚下,秦俑村边,一座郁郁青青的小土山就是秦陵。
9月20日,大约中午,天色阴郁,和妻子终于来到小土山前。遥望秦陵,松柏森森,游人攘往熙来。大门处一色朱红长廊,里面张贴着在秦陵周围发现的文物图片。中间一块宫殿式样的碑上用小篆写着“秦始皇帝陵”。一条青砖铺成的台阶直达山顶,但是我们并没有立即走过去。
秦陵底座一周大约2000余米,如果步行,会很费时间,我们选择了坐电瓶车。路边时常摆放着一些在原地或者不远处发现的文物,电瓶车司机都会停下来讲解一阵。不过,我是一点感触也没有的,因为到了西安,对于文物实在已经司空见惯,不值得大惊小怪,少见多怪的;但是,在一块空地前,我突然觉得无比的愤怒,因为上面赫然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妃嫔宫女殉葬处”。据兼职导游的司机介绍,殉葬的宫女妃嫔达到3200多人。这简直就是一场浩大的血腥屠杀,用惨绝人寰来形容都不够。
其实,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诸侯,实行郡县制,层层向下掌控,层层向上集中,成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又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上,应该说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即使焚书坑儒,即使修筑万里长城,即使大造阿房宫,即使营建骊山墓,我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角度上给予理解和原谅,却惟独因为这一屠杀式的殉葬对他不齿和不屑。
绕行一周之后,开始登山。道路两边除了浓郁的松柏以外,就是无数笑开了嘴的石榴。“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让人想起杜牧的《山石榴》来。路边也有很多卖石榴的人,但是我们都不敢吃,因为导游说,秦始皇地宫里都是用水银河流包围的,就是他自己的梓宫也是漂浮在水银池上的。即使时隔两千多年,专家检测当地的土质,汞含量也仍然严重超出别处很多倍。我们外地人如果吃了当地的石榴、玉米等一定会肚子痛的。“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不能吃当地的石榴,只好拿李商隐的《石榴》诗聊以解馋了。
山高约47米,登上去并不费力。不过据记载,当初有120多米,大约70万人修了将近36年才造就的。因为岁月的沧桑磨洗,渐渐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了。上山的路当年也是没有的,是1961年国务院将它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为了便于参观才修建的。十多分钟后,我们就上了山顶。顶上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平台,周围用红色栏杆围住,几条石凳供游人休憩。平台上游人闲散,或坐或倚。当年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帝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死后两千多年,会被来自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人随意踩踏吧,这简直是绝大的讽刺,真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倚栏远望,骊山苍茫,山下就是兵马俑的发现地——秦俑村。村里屋舍俨然,车辆穿梭。现在那里流传着一副对联:“翻身不忘共[chan*]党,致富还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老杨是何许人呢?他的名字叫做杨新满,是兵马俑的发现人。他在一次打井抗旱的时候,挖出了破碎的兵马俑,送到临潼县博物馆,经专家复原鉴定,才让兵马俑这一地下军团显露于世。当年叶剑英元帅批示严加保护,并拨资500万,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如今,82岁的杨新满司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只有逢一、二级接待的日子他才会出来签名出售馆藏资料——《梦幻军团》。虽然时隔几十年,他也只会写“秦俑发现人杨新满”八个字,却一点也不降低人们购书的热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秦始皇创立了空前强大的帝国,却也为帝国埋下了覆灭的种子。视人命为草芥,视人民为蝼蚁,貌似强大的帝国终于在他死后不久,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下,土崩瓦解。当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是不懂的。
现在,233个皇帝已经死去,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寿终正寝。巍巍骊山,郁郁葱葱,正如我们欣欣向荣的新时代。
2009年9月27日
-全文完-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