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老天总算格外开恩,结束了一周的绵绵秋雨,一早就晴空万里。刚上班,秋天的太阳洒向人间和煦的光辉。可惜,那位李老汉没有那个福气,看不到这样的好日子。这样,为我好几天都想弄明白的正确答案创造了天时地利。
我骑着摩托车,兴致勃勃进入村子,找到了一位知情的村干部,他也是一位村卫生站的乡村医生。他终于为我解除了一个谜团,那位李老汉确实不是病死的,也就是说不属自然死亡,而是死于非命。他六十多岁了,儿孙满堂,本该颐养天年,可居然被河水淹死。我心里犹如弄倒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辛酸。
前几天,我们想找李主任落实一下他村里某个村民一个情况,可一个同事电话一打,他就回绝说:“真对不起,我现在没有时间落实。”我那位同事说:“你在忙什么,这可是你的本质工作呀?”对方声音很低沉地说:“你们不知道,我的父亲刚去世了,我们正忙着料理后事。”
我同事说:“你怎么不早说,我错怪你了,对不起,你和全家就节哀顺变吧。”当时,我就有些不相信,几天前,我们在村卫生站还看到他老爸李老头在输液,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不象一个行将就木之人,怎么好好一个大活人说没就没呢?
我跟同事说:“你马上问,他老汉是怎么死的?我们什么时候去悼念方便?”
可李主任说,他老爸病了很久了,得的是不治之症。不过,不麻烦我们了,因为父亲的后事由他弟弟负责,与他无关。
我又产生了疑问,现在那些村干部,家里什么事都操办,包括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孩子金榜题名,生日庆贺,都要请我们镇上的到场祝贺,以彰显他们的地位与影响力,还可以借机敛财。比如,有个村支书,前年为女儿办升学宴,去年给儿子办结婚宴,今年前几天又为刚出生的孙子办满月酒。他每次都跟镇上发了请柬,还每人给了两支好香烟,不去捧场行吗?还有一个村干部这五年就办了五次。他们面子真够大的。所以,这位李主任的举动有些反常。他家这么多年,从未操办过什么。而出了这么大的事,也是师出有名,要请客也是名正言顺的,不会遭到任何非议。他怎么不邀请镇上的干部呢?
李主任的村子与镇上有一河之隔,平时要过河都要坐船,要想踩水过河,必须是枯水季节,否则就要担当很大的风险。我知道,那一天,李主任的父亲,到河对面的邻村卫生站看病,进行了半天的输液,还取了西药,一共是104元医疗费,当时,他自己从包里掏的现钱,只有100元一张,没有零钱,所以医生就免了那4元零钱。套针时,55岁的村医生套了半小时都没有找到好血管,可能是因为手脚都肿胀了,并一直发抖的缘故。那天我们一路下村的女医生说,我年轻些,眼睛不昏花,让我来试试,结果只用了一分钟就套上了。李老头被村医生套针锥痛了,又不好开腔叫苦,现在算是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我们下去还有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兼职的村医生配合下队,便叫陪李老汉一起来看病的李主任陪护一下。不然,我们一个上午就白白地浪费。可李主任说,他不是医生,不懂护理,说着,他就到村里附近一家麻将屋,玩起了机麻。临近中午,输液基本结束,李主任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麻将桌,来看了一下他治病的父亲。
实际上,一个上午,我们与村医生一起,都在陪那老头。他心情还放得开,对病没有太在意。他抽着烟,与我们聊天从老头口里,了解他们家里一些情况。李老头命苦。老伴去了30多年了,为他留下两个儿子,一个八岁,一个三岁。他为了不把两个儿子带大成人,他起五更睡半夜,含辛茹苦。种田地,养猪牛,节衣缩食,还到附近找活做民工,挣钱送孩子读书。当时才30岁,血气方刚,劳力也好,身体也壮,还有一些文化。村民选他当队长,他拒绝了。他对乡亲们说,自己家的情况特殊,没有那个精力,要求当个会计就行了,也同样可以跟大家做点事。期间,乡亲们给李老头先先后后介绍了好几门亲事,都是死了丈夫的寡妇。她们都有两三个子女。他考虑再三,认为前娘后母,不好相处,对抚养两个儿子不利,所以都拒绝了。前几年,农村没有老婆的老头子时兴逛发廊寻刺激,可李老头也想去赶热闹,但还是没有随大流。他考虑的是两个儿子和孙子的面子。他说,孙子孙女都成人了,当爷爷的不能不只顾自己,而牺牲了后人的面子,让他们在社会上抬不起头。
那天中午,我们向兼职的杨医生交待了一下工作,便准备离开村子。李老头也拄着一根木棍,战战兢兢地过河回家,他还跟我们打招呼,叫我们慢走。他儿子李主任没有随父亲一道回家,而是去玩将麻。
我往天一直在思考,李老头是不是一个人回家时,在船上没站稳脚跟,身子从船上掉入河里,被淹死的呢?
李老头回家继续吃药,病情好转了,身体的浮肿也在减轻,只是还有些打抖,但也没有原来那么厉害。可老头在老大家,也就是李主任家一个月住满了,该轮到老二家照顾了。本来,老头说,自己身体还需要弄点药,干脆在老家老大家多住几天。可是大媳妇不答应,说不能坏了规矩。
第二天,是个赶场天,李老头又拄着拐杖,沿10公里的水泥路步行了近两个小时,上了街。赶场天,在街上开着一家小食店的二儿子夫妇,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照顾李老头。等到下午,赶场的群众散了,老二夫妇才有空管老人。二媳妇给李老头煮了一大碗包面。他吃得很香,因为他还没吃早饭。老二媳妇给李老头100元钱,说是作为这个月的生活费,还说,现在街上租房子紧张,租金也加倍了,现在只有两间屋子,大人一间,孩子一间,老年人只好回老家住。李老头,没有吭一句就趁早往老家赶。可谁知道,老二那碗包面竟然是李老头的最后一餐。
老大以为老人在街上老二家,而老二认为老人回了家。双方都不闻不问。三天后的一个中午,在河里推渡船的汤老头,发现了有一具尸体从水里“哗”地冒起来,还把他吓了一跳。那尸体突然一冒,他在慌乱中也没有看清什么样子。但他推算应该就是这附近的村民。于是,他回去通知村民开始打捞。出乎预料的是,那死者居然是李老头。李主任看见死者是父亲时,悲恨交加。他马上通知老二回家为父亲收尸,还臭骂了老二夫妇。他说两个家伙做得太缺德了,老人回来也不打个招呼。可老二夫妇也说,你老大也不是十全十美。他们说,你明知道,父亲是重病,为什么要撵他上街住,多住几天,又违什么臭规矩。
现在的谜团是,李老头究竟是回家过河时因手脚不便,不小心掉进河里的,还是因两家后人都不管,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而寻短见跳下河的呢?
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两家没有尽到赡养责任与义务而导致的。
李老头死得不明不白,他是含冤而去的。李主任找借口,叫我们不要去坐夜,原来是怕我们知道了底细,伤了他们的体面。但他忘记了一句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由此我想起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里一句话:救救孩子!而当今社会,我们要大声呼吁:救救老人!
-全文完-
▷ 进入美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