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今年的年纪和闻一多牺牲时的年纪相同,我知道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我知道闻一多是新月社的诗人,我知道他虽然曾留学美国,但是在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中得到很大的成就所以他是学者;我知道他在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我知道他的全部著作由朱自清等编成《闻一多全集》八卷四册,我还知道他的坟墓就在当年的西南联大现在的云南师范大学院内,我还知道他的本名叫家骅,可他不单单是闻家的宝马,而是中华民族的千里驹。我不知道的就是为什么我要活到这个年龄才能够来到他的墓前表达我的崇敬,我原不是喜欢四处游走的吗?为什么不在第一次出门远行的时候就来到这里?为什么在拜谒他两年之后才想起写这篇祭文?站在他的墓前不是和中学时学习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时一样热泪盈眶吗?此时,我已经无话可说,只能用我虽不能说拙劣粗糙但也绝对算不上华美庄严的文字把自己的心情表达一二。
记得最初我是喜欢他的诗,喜欢他诗的那种“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喜欢他的诗结尾处的出人意料,那份突兀曾经令我生“麻姑搔痒”的感觉。读他的诗让我感受到诗人那种对祖国深挚的感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而偶尔流露出来的郁闷颓废正是一个忧国忧民对祖国剖肝沥胆而又无可奈何的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写照。正是由于青年时对他的粗浅了解才使我来到彩云之南,办完罗里啰嗦的尘世凡事之后来到了云南师范大学,以卑微的灵魂与身躯来拜谒先生的坟墓。
1946年7月15日,就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在昆明的各个大学的学生们为了反对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召开的的大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的那一天,这一天成了他永远的祭日。而2007年7月15日的一天,也就是先生牺牲61年之后,我来到了他的墓前,献上迟到的崇敬之情。在这里,我遇见了我的外甥,他在这里读书。他对我说:大姨,你是不是可以把这次拜谒写成一篇文章,我知道你对中国革命和进步是有浓厚兴趣的。
这是必须的,凡是我去过的地方,我都要去那里的烈士陵园和仁人志士的墓凭吊一番,虽然我无法达到先烈们的高度,但是我可以仰视他们的业绩与灵魂以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一次次洗礼,并且写一点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只是这一次没想到竟然拖了整整两年才坐到电脑前,在键盘上敲打这一份崇敬与景仰。
我知道无论我写与不写,写的好与不好都与烈士毫不相干,但是在我心里却是不一样的。倘若我真的能够相信烈士们有所谓“在天之灵”,我的心将会得到怎样的欣慰与安慰。尽管如此,我的心也为能够在先生的墓前深深鞠上一躬感到满足与骄傲。
当年的西南联大,是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联合组成,所以,那里是人才济济仁人志士齐集的场所,先生当年就在那里任教。
毋庸赘言,先生盼望、努力、奋斗并且为之付出生命的和平中国早就在六十年前实现了。四个青年陪伴在先生的左右,他们是一二. 一运动的猛士,和他们的先生一样是民族的骄傲,是为祖国命运抗争的青年的楷模。站在他们的墓前,我感到自己的卑微与渺小,想长歌当哭又晓得自己没有那样的才华与文笔。六十多年的时光,摧毁了多少人间的悲喜剧,可是它摧不毁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摧不毁《红烛》摇曳的光芒,就连《死水》都起了壮阔的波澜。我恨自己找不到能够淋漓尽致表达自己心情的辞藻,我将永远记住这里只不过是先生的衣冠冢而已,而先生真实的物质的躯体早已埋在不知哪里的地下了。
我站在墓前遥想当年特务的凶狠,以及四个青年牺牲时的惨烈之状,其中竟还有一个是女同学。作为女性,我在此向她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如果我没有记错她的名字是叫潘琰。我没有带鲜花也没有带中华民族传统的祭品,只能将自己这颗充满崇敬的心献于烈士的灵前,当作菲薄的祭品。
一二. 一运动发生在1945年的十二月一日。194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撕毁《双十协定》,进攻解放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六千余人在西南联合大学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国民党派军队包围会场,放枪恫吓,并在学校附近戒严,禁止师生通行。26日起各校学生联合罢课表示抗议。十二月一日,国民党军警特务至各校殴打罢课学生,并投掷手榴弹,杀死南菁中学教员于再,西南联大学生潘琰、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打伤十多人。有压迫就有反抗,惨案的发生,自然是引起更大规模的抗议,并且波及到全国。全国各大城市学生纷纷起来举行抗议和示威,迅速掀起了更广泛的反内战运动。
先生和他的四位学生都是真的猛士,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跟黑暗反动势力抗争。虽然学生们先于老师为和平献出宝贵的生命,谁能说那份大义凛然勇敢赴死不是老师的榜样?这里没有悲哀,没有可怜,有的只是惨烈与壮烈!他们没有白白的送死,蒋家王朝终于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淹没,不得不逃到那么一个小岛上做他的反攻大陆的白日梦。
我没有在那个时代获得生命,对烈士的壮举无法感同身受,但是,我愿意相信,如果我处在那个时代也刚好在春城昆明,我也将和潘琰一样站在学生运动的前沿,视死如归。我知道我无法取得先生那样的成绩,自然也就没有那样的资格,于是,只好于此刻站在先生的墓前,深深地弯下自己的身躯虔诚地表示自己深深的敬意。
悲惨让我愤怒,壮烈使我钦佩。我虽没有亲见亲历当年的血雨腥风白色恐怖,但是,我已经了解到猛士们是勇敢的。学生们的流血牺牲没有使他们的先生害怕,反而敦促了先生的前赴后继。我们现在享受着先烈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没有理由忘记他们,没有理由不理会他们。
记得那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明灿灿的,如果不是高大的树木遮住了光线,相信五座水泥封闭的棺墓一定会被照得明晃晃的。我只认得石碑上的文字,不认得那些树木都是什么树,我的外甥说有几棵是昆明榆,其余的他也不认得。我说,来这里不需要认识它们,但是要感激他们,因为它们风里雨里不舍昼夜地陪伴着英灵。
我最佩服先生的就是,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危险,却勇敢的向前,勇敢的呐喊,这是怎样的猛士?怎样的责任感?请看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里的一段讲话:
去年“一二. 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请看,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可见先生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慷慨,多么的毫无惧色!先生的演讲令当时在场的人振聋发聩,也同样令六十多年之后站在他墓前的我热血沸腾!先生牺牲了,四位青年陪伴着他,昆明的山山水水陪伴着他,和平昌盛的祖国陪伴着他。
青岛清华都留有您的足迹,您的身影,您的学识,而您的灵魂却在遥远的彩云之南萦绕逍遥。我知道您惦记着祖国,不然怎会写下连孩童们都在传唱的《七子之歌》?
您不就是为祖国为和平而战吗?我要对您说,您安息吧,连同您的学生们。现在的中国,和平就如此时灿烂的阳光,把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照得通明瓦亮!
安息吧先生,安息吧勇士!相信我还有再来的时候。
-全文完-
▷ 进入焱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