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迁古民居的时候正是傍晚时分,暮色浅淡,夕阳的余辉慵懒娇憨地投射下来,有温暖的气息在低低弥漫。踏着光滑细润的鹅卵石,心事便像黄昏的云朵一般,悠然沉浮,散了开来。
那是一个幽雅而又宁静的古村,坐落在风光秀丽的仙居白塔附近。高迁古民居是吴氏一族集居地,它始建于元代,几经变迁,现存建筑保留了明末清初的风貌,依照太和殿模式,相继建成六叶马头四开檐“三透九门堂”楼房13座,除烧毁2座外,仍有11座宅院,完整的格局一如往昔。每一座宅院各具风格,外形优美,宅院装饰十分讲究,木雕、石雕、砖雕、悬雕、浮雕,巧夺天工,是典型的江南望族居住地。
一条小路弯弯曲曲,河道蜿蜒着随石子路延伸,垂柳依依,让人还没有进到古居就体会到了静谧柔和的美。走完十来米的鹅卵石小路,印入眼帘的是一幢白墙黛瓦的青砖古宅,墙院虽然已经被风雨侵蚀的驳斑寥落,可是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恢弘的气势。院门是石雕式的建筑,青砖突起在院门上方,浮雕花纹错落有致,让人感受到古宅高院的气息和幽深。
看到这些优雅而又宁静的宅院,就这样蓦然地跌入我的眼帘,让人有些措不及防。仿佛城市的喧嚣和浮华还在耳边回荡,而此刻却一下子踏进了一方世外桃源,尘世的沧桑变化在这里好象瞬间就更替和轮回了,时光就这样跌入了复古雅致的的明清年代,让人似乎沉醉和迷惑了。
跨进院子,我们不由地把脚步也放轻了,生怕惊扰了这里的清幽和安静。院子是四合式的,一律的青砖灰瓦,木质的房屋,微翘的屋檐,中间是四四方方的场地,铺着细滑圆润的石子,而且细看上去,这些鹅卵石被拼凑成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的仿佛一朵莲花,花瓣绽开,优雅细致;有的却凑成了太极八卦的图纹,而且在中间围成了一个很大的圆形,四周各式精巧的小图排列有序,看起来整齐而又趣味盎然。
院子四周摆放着石桌,石凳,还有许多古式的家具物件,有咿呀做响的风车,有竹制的箩筐,还有石臼和石磨,甚至还有大园石头做成的秤砣,这些东西随意地散落在院子的屋檐下,堂屋里,看起来布满了灰尘和历史的风霜。
院子的门和窗都是木质结构的,门的式样普普通通,铁制的门环,有的是铜制的,上面偶尔会有一些图案;窗户则不同了,镂空雕花,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我走近这些雕刻着花纹和图案的门窗,细细地观察这些透着古朴风韵的手工艺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巧妙和聪明才智。只见这些窗户大多都是镂空的,上面或雕着花鸟鱼虫,或是人物,还有的是巧妙的诗词,这些浮雕式的花纹,虽然经过了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沧桑,显的那么陈旧和寥落,可是依然栩栩如生,让人一眼就喜欢上它的精致和唯美。
我看到还有不少的窗户镶嵌着蓝绿色的玻璃石头,初看好象是玛瑙宝石,虽然有些已经蒙上了一层蜘蛛网还有灰尘,可是依旧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让人想象到当年的气势和富贵人家的排场。
抬头,屋檐的梁柱上竟然是各式的浮雕,有龙凤以及狮子图纹,人物,花卉等衬托着这些动物的头像,看起来做工讲究,形状美观而大方,气势宏伟,与下面的雕花窗户,石子小院相映成辉,组成了古民居颇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这些古典韵味十足的院落,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沉静的馥郁清香,让人向往和喜欢。
小院里已经很少有居住的村民了,偶尔能够看到的是一两个老人和孩童,孩子天真无邪的在门堂场院里跑来跑去,笑脸点燃了古居灿烂而又明朗的时光;老人安详柔和的目光似乎包含着岁月变迁的许多故事,看着他们安静地坐在屋檐下纺线,织衣,或者编制手工竹艺,你突然发现原来尘世之外还有一个如此清净之地,能够远离喧嚣和浮躁,让人的心事瞬间就沉静下来,坠入灰白色彩的人生。虽然这样的人生是简单的,可是却那么平静,那么淡然,这何尝不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惬意田园生活的最好写照呢?
或许有的时候,在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里生活的久了,真的应该到这些古朴自然的地方感受一下这里的清致和幽雅,让岁月的风雨和历史的变迁洗涤我们积了灰尘的心灵,体会那份悠闲和自在的惬意温情。
一个院落一个院落地走过,细细地拂触着那些透着古韵的雕花窗棂,看着堂屋里贴着的那些富贵人家的字画,诗词,浓郁而又醇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一个堂屋里,我看到古时的报喜堂,那些木质墙壁上还贴着几张喜报,据说这里曾是古时官方向户主致喜的一种方式,分别分成京报,省报,院报和学报四个等级。墙上的那些字大多已经模糊不堪了,可是依稀还有当年的喜气的痕迹,让人感受到那时的喜悦气息。
院子里的灶台大多已是冰凉了,很少有炊烟袅娜而上了,结网的蜘蛛在屋檐下荡来荡去,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丝毫没有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改变生存的方式,我不禁推开一扇破旧的木门,咿呀的声音沉重而又悠扬,穿透了岁月的风雨,令人不敢迈步。屋子里还有一条看起来就要散架了的木楼梯,正从安静的阁楼上延伸下来,似乎有诉说不完的心事......我轻轻地掩上房门,退了出来,不想打扰这里的清静和悠然。也许我们这些人是不属于这个古居的,这里只适合闲暇的时刻偶尔地踏足,然后用心感受这些古韵和清幽吧,我们暂时抛开的喧嚣和烦恼终究会接踵而至的,只是此刻我们的内心是平和娴静的,也许这就够了吧?
出了院门,看到小院的旁边还有好几口古井,井里的水大多已没有居民饮用了,但是这些水看起来却依然那么清冽,那么干净,井壁四周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四方或者日字形的井里倒影着蓝天白云,悠然而又自在。井台四周被磨的光滑细致,依稀能够感受到当年的妇孺女子们在井边洗衣淘米的忙碌景象。
顺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就这样离开,和踏进来的时候一样,和这些古居告别挥手。
夕阳早已经落在了青山后面,暮色弥漫,恋恋不舍地回头,看到古居沉浸在属于自己的青灰色彩里,依然那么安静,那么错落有致,仿佛一个江南的女子,不浮华,不夸张,就这样在石子门堂,巷道深院里远去,直至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
-全文完-
▷ 进入释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