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到云南来旅游的人,因为广告的诱惑,总要到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或者石林去游览一番,就是不出昆明也大多都在世博园、金殿、金马碧鸡坊、滇池或者西山等处游玩,登山望水,看吴三桂与陈圆圆,欣赏一场民族歌舞,见识见识全世界的园艺风采,漫游三日五日或者十天半个月的,便买些土特产,如普洱茶,三七,还有竹筒做的水烟袋等等,匆匆回去,以为奇异的风情已经体验过了,迥异的风景已经欣赏完了。所以,虽然这些年云南的旅游业火了再火,热了再热,一般人都知道四方街、崇圣三塔、野象谷、阿诗玛、五朵金花,而在昆明市内的昙华寺可以说是鲜为人知,而寺内的景致就更是很少为外地游客所知了。
也许是因为我在昆明盘桓的时间久的缘故,也许是我租住的房子与昙华寺只相距一站地的缘故,也许是我受“云南第一塔”——瑞应塔蛊惑的缘故,总之,在一次从网吧出来吃过“东北饺子馆”里的饺子之后,我信步走到昙华寺前,五元钱的门票让我好惊喜。
昙华寺位于昆明市东部瑞应山麓,寺院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原是明代学者施石桥的宅子,当时就是昙华茂盛,传到他的曾孙时把别墅献了出来,因园内有一株树龄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优昙树而得名。曾经有人赋诗曰:
忙后不妨君小憩,闲来应许我重来。
鸟醉春山吟古寺,人邀皓月赋名花。
站在门槛前,我在心里盘算:今日倒要看看这“名碑浩浩云岭焕华章,瑞塔巍巍南天撑砥柱”的“第一塔”和三百多岁的优昙树的真面目。
抬脚迈过高高的门槛,迎面扑来的就是一个字——绿。竹子绿,树木绿,花叶绿,池塘里的水更绿;绿的铺天盖地,绿的逼人眼,绿的叶尖儿仿佛要滴下汁来,绿的你感到噎得慌。在这里,在石径上慢慢向深处走着的我想起了诗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里有朱德园对我来说绝对是意外收获,虽然在石林我看到老英雄题在石壁上的题词,但绝没有想到在这里竟然有他的许多或豪迈或委婉的诗文以及更为传奇的故事。
我心生疑窦,把手放在胸前按住砰跳的心,轻轻地悄悄地走进去,直走到一尊石碑前,原来是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一九二二年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省会警察厅长期间,与昙华寺映空和尚相交甚厚,书赠诗文,由映空和尚勒碑,以志存念。这尊石碑在一九八三年一月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
站在碑前细读老英雄的诗文,心里充满了崇敬之情,说真话,在来这里之前老英雄在我心里是英雄,是大英雄,但是没想到他居然能做这样的锦绣华章。我读了两遍还是觉得心里有一种不安,于是从包里掏出笔记本,认认真真地把石碑上的诗文抄了下来。开首是这样的:敬赠,然后在下一行刻着“映空大和尚 雅鉴”,正文主要叙述了老英雄忧国忧民,厌恶旧军界,向往新生活的革命抱负,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余素喜泉林厌尘嚣,清末叶,内讧未息,外患频来。生当其时,若尽袖手旁观必蹈越南覆辙,不得已奋身军界,共济时艰……最后落款是:中华民国壬戌年孟春月西蜀朱德敬赠。
映空大和尚是昆明人,七岁成孤,进昙华寺拜续亮方丈为师。据介绍自幼聪颖过人,每日能诵百句经文。后来续亮将他送到老儒生王仲瑜馆内就读,又在昆明名士陈荣昌门下学习,至此,映空在学问上诗文上精进。续亮圆寂之后,映空便理所当然地做了昙华寺的方丈。
朱德在云南时,对映空培植花卉的技艺尤其是培植兰花的绝招十分钦佩,常到寺里赏花品茗,并下棋对弈。一九二二年春,朱德又来这里游玩,将自己的一篇诗文赠予映空。映空和尚立刻就请来工匠刻碑,以志纪念。不料或者是天意吧,碑成人去,五十八岁的映空和尚圆寂了。
我为老英雄与大和尚的这段情缘与友谊感动,也为自己对老英雄的不了解感到内疚,对着石碑恭恭敬敬地深鞠一躬,然后后退三步向右转,去观看老英雄其他的诗文。园的石壁上刻着老英雄的很多诗文,我把每篇都看遍了,又把老英雄在一九六三年游览建水燕子洞之后所作的诗抄在了日记本上:
满石燕子窗,燕儿舞婆娑。
春来秋去也,唯尔子孙多。
游客题诗话,农夫禁网罗。
洞内新天地,贯通建水河。
二十公里远,开远露伏波。
前曾为匪窟,除匪动干戈。
道人称百岁,香客信无讹。
临安风景地,避暑气温和。
在中国,在现在的中国,稍微对中国革命有一点点了解人都不会不知道朱德这个伟大的名字,即便你还很年轻。从蔡锷的护国军到为寻找真理远涉重洋,从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到井冈山,再到延安到北京……可是,说真话,我真的不知道老英雄还是一个这么儒雅斯文心里充满着诗情画意。到此时,即便是我看不到三百多年前的优昙树,看不到云南第一塔,看不到千姿百态的罗汉,那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没有,绝没有遗憾!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的另一面,而这一面的光彩更让人炫目,至少在我这里是这个样子!
走出朱德园,在兰茂园盘桓了很久。就是在这里,不知为什么心里老是想着老英雄称赞映空和尚的其中一项,那就是映空和尚培植兰花的绝招。此时兰花早已凋落,不知当年该是怎样的盛况?失落的感觉才在心头那么一闪就被满眼的青翠馥郁满世界的幽静幽雅排挤到爪哇国去了。
离开兰茂园我径直朝后花园走去,因为映空和尚的舍利塔就在昙华寺的后花园,离当年与朱德下棋对弈的对弈亭相距也就十米左右。我坐在亭子里,看着映空和尚的舍利塔,想象着他当年与老英雄下棋的情景,想象着谁赢的时候多。就算在这对弈亭里是和尚赢,那么在人生这盘棋里,还是老英雄赢得多一些。这么说不是映空的人生价值不够高,而是老英雄对人民的贡献不是映空有机会比试的。我敬佩映空和尚,并且因他更敬佩老英雄。
昙华寺里不仅有朱德园,兰茂园,还有一个钱沣园。钱沣是清朝时期著名的书画家,自东注,号南园。他就是昆明人,官至通政司副使。他一生工书善画,正楷学颜真卿,晚年兼法欧阳询、褚遂良,气势开张;行书参用米芾笔法,可谓刚劲多姿。相信书法界的朋友都了解,清朝中叶之后,学习颜真卿字的往往取法与他。并且钱先生还擅长画马,著有《南园先生遗集》传世。站在这里心里自然也是充满了崇敬之情,但是我不得不承认:绝对没有对老英雄的那种情愫。
终于看到昙华寺的招牌物件——优昙树。树的枝叶还算茂盛,周围设着保护使人不得近前,不过树不像人类会可以掩藏一些不想为人所见的,不能靠前你可以环绕嘛,所以我就围着这棵优昙树的绕了两周,真的没觉着有什么特别,但是,我相信,这棵优昙树绝对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不然,这里不会用一棵树来命名,只是我肉眼凡胎知识浅显孤陋寡闻才是我此刻茫茫不知其所以然而已。
昙华寺里的游人很少,走到瑞应塔下的人更少。我站在那里看碑记:滇西九六老人施菊轩撰文,黄勇为篆额,梁子勤书。宝塔之建立,笔自天竺,原用以礼藏释迦牟尼舍利。
我不知道施菊轩老人跟施石桥有什么渊源,由于某种东西在作怪,就觉着他们如果是本家我的心会感到很安慰;也不知道瑞应塔是不是真的就是释迦牟尼的舍利塔,是与不是其实我都毫不感兴趣。站在平地,观望宝塔,此塔是八角阁楼式七级浮屠塔身,底座七十七点六平方米,基座高二点五米,塔高则是四十五点八六五米,至于这几个数字有哪些讲究我是没有搞清楚,但是我相信这些数字绝不是任意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也许是映空大和尚心中的最高境界,而老英雄的事业是拯救一个民族一个阶级,该是多少级的浮屠造化!
游遍昙华寺,站在优昙树下遐想,这园内廊回径曲,山石古朴,林木葱笼,花木亭亭,四时不谢;真正的寺古、昙优、花奇、石异;石刻十八罗汉、景泰蓝五百罗汉、古滇联苑哪一处不是绝佳的景致;虽没有登上瑞应塔,没把昆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但是,置身于苍翠之中,身心比登高望远还滋润惬意呢。
在这里,我多一个层面了解了朱德,知道曾经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僧人与老英雄相知,这两样对我来说比那棵优昙树更有吸引力,而满园开过的兰花让我遗憾来的不怎么是时候,让我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暂且安慰自己吧,相信我还有重来的时候。
昆明的昙华寺,五元钱的门票,真正物超所值!
-全文完-
▷ 进入焱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