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gdp增长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整体增长指标之一。笔者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gdp增长的百分比上,如果机械地片面地理解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gdp概念,从国家管理的意义上讲,就是形而上学的应用,是对高度国际化的世界经济的幼稚。因为,一个国家,当她融入世界的大经济圈,其经济体的发展,受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远不是一个gdp数据就能够囊括得了的。——这便是我提出gdp增长质量的动因。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即gdp增长年均8-10%的高增长率,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属罕见。即使在世界金融危机的今年,我国实现保八的目标也不会存在多大问题。
其实,在保证gdp增长的问题上,我们可以说是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那就是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效果,堪称世界第一。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然而,我们在高速度发展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那就是gdp质量。如果打个比方,可以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就是一个畸形发展的超高儿童。她疯长,她高大,但不结实,不仅不结实,甚至畸形,体态古怪。
先看看我们的gdp结构:我国gdp当中,固定资产投资高达55%,而消费却只有35%左右。而欧美包括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只占15%左右,他们的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为70-80%。可见,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结构上,正好与发达国家相反。
这样的结果就是:基础建设以及与基础建设相关的行业高速发展,实体经济步履维艰,大众消费无法整体拉动,严峻的就业形势,畸形发展的经济助长了两极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等等。
用一些学者的话说,中国的gdp是靠钢筋和水泥支撑的,国家富裕了,而大多数百姓富不起来。看看今年,我们投入4万亿搞基础建设,大修公路铁路,国家的财政收入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呈两位数上升,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的gdp呢?我以为首先是要大力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以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实体经济,结合现代管理制度,才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之本。金融危机以来,冰岛濒临国家破产的边沿,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可以依赖的实体经济。
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民营经济,如此脆弱,在世界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沿海发达地区60%的停产或倒闭。我们在痛心的同时,还没有引起警醒。要知道,我们的民营经济的产能,在gdp中比重,高达70%(其中的一半依靠出口)。还有,我国的民营经济,雇佣了高达90%的从业人员,这才是它们对国家最大的贡献。然而昨天,他们在最需要救援时,无人救助,它们死了,在为共和国作出贡献之后,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死了。
现在,我们的4万亿救市资金,不是用来救实体经济,而是开支到钢筋水泥上面,短期的看,立马有效益,却没有持续发展的理由。
以至于数量可观的大量资金,宁可让它注入资本市场和楼市,助长两市的泡沫,也不用来拯救实体经济。
第二就是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就业。没有充分的就业,哪来的消费?我们现在连大学生就业都严峻非常,谈全民就业,似乎更是天方夜谭。其实,如果我们更大胆地把精力花在改善经济结构上,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看每年的保八保九保十,全民就业不应该只是遥远的目标。如果在西方,靠就业拉选票,谁敢这样不把就业当大事?
第三就是启动内需。我们有这样好的市场资源,我们完全有理由,逐渐把依靠出口的经济向依靠内需转移。我们的内需长期启动不了,也因为我们gdp结构的怪异和畸形,因为,我们的绝大多数百姓,才刚刚跨过温饱线,他们存在银行那点养老钱,是不敢动的。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向日本学习,藏富于民。让大多数百姓富裕起来。现在不是邓小平时代,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现在应该高调提出“让大多数人都富起来”的口号。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让大多数人都富起来”的口号,不仅富民,更是强国。
最后,就是在实现上述愿望的同时调整结构。调整结构不是单一的某个行业部门的事,是国家的整体结构调整。只有在国家经济调整到依靠自身消费而发展实体经济,然后实体经济的发展又促成高就业率,高就业率改善民生收入,在国家养老和医疗等公益性事业较高水平地覆盖全民的时候,消费自然不成为问题。这样的循环,才叫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才叫可持续发展。
gdp不能代表国家经济质量。如果我们盲目地崇拜gdp数字,势必失去国家长远发展的机会。今天的中国已经强大,我们今天谈论保八,如果不是建立在国家未来的健康发展上,那么,任何关于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100一遇的大衰退面前,因为实现的gdp8%的增长,引领了世界经济,使世界经济起死回生,为人类作出了贡献等等之类的大话,都不过是自我陶醉式的粉饰。
——因为,最近看到的不少事实已经证实,中国、俄罗斯等发展中的经济体,才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最大的受害者。
我们需要冷静。我们需要冷静地看清gdp背后的全部内涵。
-全文完-
▷ 进入致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