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知道的杨荫榆,是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里,是以反面人物的形象而存在的。先生对其的描述寥寥,然而语句里透出不屑而愤激的讥诮。于是,我也只是知道她是个“广有羽翼”的女子学校校长。
近日看杨绛先生的散文,才知道她还是杨绛先生的姑母,三姑母。然而她的侄女也不喜欢她,说她孤介、狷傲、别扭。
自己的亲人都不喜欢的人,外人自然难以喜欢。
通过杨绛先生文章里的叙说,我大致了解了她一生的大致轨迹:自幼被许配一白痴,勉强嫁过去,又逢一个厉害的婆婆。要是没有见识,没有学识的弱女子也就罢了,偏偏她也出身书香门第,也是聪慧卓识。于是,她最终叛逃回娘家。离婚、留学、归国、任教,成为“广有羽翼”的女子学校校长。走的是一条独立自强的知识女性所走的路。骨子里懦弱无见识的我,一向是佩服坚强独立有胆识有学问的人的,因此我佩服她。
她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子学校校长。任职期间,是北洋军阀的天下,她配合政府对学生的态度,开除了刘和珍等六名学生,这件事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有过提起,也是她留下骂名的缘由。
后来,学生运动遭到政府镇压,刘和珍等几位学生遇难,舆论大哗,迫于压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解聘校长杨荫榆。
这个时期的杨荫榆是反动的,落后的,甚至是凶暴的。可是我总觉得她只是一个简单粗暴专制的不合格的家长——本来,个人生活几乎一片苍白的她是难以做好家长的;还有政治上的幼稚——女人大部分是政治白痴,即使才识卓越的她也是如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赋闲的杨荫榆居住在历来被称为“天堂”的苏州。 “天堂”在1938年沦陷了。侵略者是没有人性的,日寇占领苏州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切行径,与兽无异。
这一日,两个日寇又在河边打算强j*两个洗衣服女子,被路过的杨荫榆看到,上去厉言阻止,先生说的是日语,两个禽兽兵纳罕心虚,诺诺而止。愤激的先生并不就此罢休,而是亲身去日军司令部交涉,历数抗议日军的种种暴行,
对知识的尊崇是人性向善的一种表现吧,侵略者偶尔也会有人性的闪现吧——我情愿这样想,否则我无法把日本军看作人,这是为同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或者可能是同宗同源的异族同胞开脱的障目之叶吧。司令官当时客客气气地接待了先生。
然而即使有人性,在侵略者身上也是稍纵即逝的。转天,那两个日本兽兵将先生诓出来,说司令长官请先生过去,有事相商。知识分子的善良轻信啊!——或者说先生的善良与轻信——先生随即跟两个兽兵去了。行至桥上,兽兵在先生身后开枪——暗枪伤人,而且是伤一个手无寸铁的文弱老太太,真是小人所为!不过,这两个兽兵哪里能算得上是人呢?!先生中枪落水,未立时毙命,兽兵对水中挣扎的先生继续开枪。终于,先生死了,死在她挺身施救的那条河边,先生的血染红了河水。先生死时家无余财,还是邻居凑钱买了副薄棺将她草草殓了,草草葬了。这时杨绛的父亲,也就是先生的哥哥也是住在苏州的,应该彼此有段距离。那时通讯交通条件都有限,他们闻讯赶到时,先生已经入殓。最后的时候,家人不曾得以见面不说,也不曾得以略尽心力:尘世里的温暖,与她何其缘薄?!
这是1938年元月发生的事。鲁迅先生是在1936年故去的,如果鲁迅在世,定会为杨先生写一篇悼念的文章的——以他的风骨,我们可以想见。那么,我们后人第一眼里的杨荫榆定会与现在有所不同——不过,我想,她也不会在意的吧?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包括惩罚不听她话的孩子,包括保护被强盗欺负的孩子。
-全文完-
▷ 进入王丹的世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