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松林的哀啼美知

发表于-2009年09月18日 晚上10:47评论-2条

金秋时节,我以前的一位同行突然与世永别,我很忧伤与纳闷,他身体是那么棒,可谓国防体格,怎么回事?是不是去年的那次家庭不幸而致?不会的,事情都已过去400多天了,他还是当过兵的人,不会对生死想得那么深沉。我们相聚还是他外孙女出事前几天,因为公事找他,他热情地款待我们一行,还是一醉方休,只是因他从不沾酒,所以就以茶代酒跟我们大干一场,现在回想起来,那次竟然是我们最后一次快乐相处,何其珍贵。分别后一年多,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带着疑问与好奇,打听了他最好的朋友。 

那位同事姓吴,家住离场镇15公里的山区。老吴以前是木匠,后来被村民选为社长,前几年被镇上任命为村干部,我们交往还不算少。后来,他突然主动辞职了,他说是因为家里种了15亩责任田,精力不够,顾此失彼,两方面都做不好。加上他是个本分人,老实巴交的不适合在官场里混,还是趁早离开不适应的是非之地,一门心思种好自己的田地,搞好自己的养殖,苦点累点没有什么,总比相互间勾心斗角要过得轻松。我们也同意他的观点,任何事都不能勉强。 

去年三月的一天,春光明媚,我们驱车到了他家,他得知后很激动,放下农活,从地里回来陪我们玩耍聊天,他不打牌,说是不爱好与赌博相关的游戏,可厨艺不错,做了满满一桌菜。 

他确实很能干,吃苦耐劳,凭着自己坚实的肩膀与勤劳的双手,在村小学对面建起了四间二楼一底的新房,钢筋水泥结构,还安装了防盗门,铺了地板砖,装修得不错,与场镇居民住房相比,一点也不逊色。我们暗地里佩服老吴,真不简单。他还说,要是不辞去村干部的话,这房子是无论如何也修不起来的。我们也相信他说的是心里话。 

不久,我们从当地公安派出所听到消息,老吴家出大事了。他大女儿嫁到外县与老公一直外出务工,独生子女就留在老吴家。长到四岁进入村小幼儿班,读了一年多。小女孩长得乖,成绩好,又听话,深受大家喜欢。 

小女孩有一个远房亲戚,张姓,与老吴家是邻居,家有一男孩,大家叫他张娃,现年16岁。张娃从小就不听话,读书不认真,小学毕业,初中第一学期没有放寒假,就瞒着家长,背起铺盖卷退学。他父亲在广东跑车,母亲在家种田,家里经济还算过意得去。回家不想干农活,就喜欢看电视,听音乐,欣赏黄片。 

一天夜里,张娃和着音乐跳了几曲迪斯科,流了汗水,一大盅冰水喝下去,肚子一阵剧烈疼痛,他急忙闯入母亲的卧室拿药。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他看见一个赤身的熟悉男人把他妈妈压在床上,正在有板有眼地做坏事,跟录像里的镜头一样,只是他没有心思看下去,气愤得想狠狠摔他一棒,为劳苦在外的父亲出口恶气,可他还是忍了。他与母亲讲好条件,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他需要钱,她必须给,并不要问做什么。否则,他不敢保证对那事保密。张娃要母亲买了一辆摩托车,他很方便上街,找同学玩,还跟街上一些无业混混搞在一起。邻居提醒张娃母亲,还是要管一管孩子。邻居们一番好意,她清楚,可哪里知道她的难处? 

张娃终于出事了。暑假的一天,张娃的一个堂妹,15岁,读完八年级回家度假。清晨,张娃约她堂妹去后山上捡蘑菇。自己的堂哥邀请,兄妹从小一起玩耍,做游戏,看电视,听歌,她没有任何防备地答应了。他带了牛肉干、饼干与饮料,来到后山的松林里。太阳晒起来,气温逐步升高,她们满坡找蘑菇,累得汗流浃背,口也发渴了。张娃说,休息一会,喝点饮料。他脱了外衣光着身子。堂妹说,光着身子不怕山蚊子锥你?他说怕什么,只要凉快就行,你也脱了外衣嘛,太热了,好难受。我是你哥,有什么嘛。堂妹一想也是,便脱掉了外套,只穿了一件短背心。 

张娃盯着堂妹胸部的小起伏,把堂妹看得不好意思,脸上骤然通红了。堂妹转过身,逃避张娃的奇异的目光后,蒙着发烫的脸说,哥,我们回家吧,不早了。 

张娃神情恍惚地说,好,我们走。他没等表妹反应过来就冲上去,使劲周身力气抱住了堂妹。表妹惊呆了,大声说:“张娃哥,你要做什么,我是你妹呀?你不能这样的,快松手!” 

张娃哪里听得进去,抓抓扯扯扯把堂妹的衣服脱光了,仿照录像里的动作,大干起来。堂妹用力挣扎反抗已无济于事。他达到目的后问:“妹,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嘛?” 

堂妹哭着不理睬他, 穿起衣服裤子,逃出了松林,往山下跑。张娃怕他去报案,也追了回来。 

张娃堂妹回家后关着门不出来,他爸爸从地里回来做好饭叫她吃,她也不吭声。女儿大了,当父亲的也不好深问。还说,她娘出去打工几年,我什么也依着她,就是因为她读书努力,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对了,她不是跟张娃一起上山了吗?问他堂哥就知道是乍回事了。可一问张娃,他说,回来都好好的。又问:“你们捡了多少蘑菇,在哪里?”张娃说忘了带回来。问话的是张娃的二叔。二叔有些生疑心了。专门上山摘蘑菇,怎么一个也不带回家呢? 

二叔脸色一变,大声质问:“张娃,你到底做了什么,快如实说,不然当叔的不客气。”但张娃失口否认那件事。他二叔有些不祥的感觉,马上回家,猛地一脚踢开了女儿的房门。女儿躺在床上抽泣。父亲小声问:是不是张娃对不起你?她说,张娃不是人。 

张娃二叔火冒三丈,拖起一根木棍去找张娃,到处找也没有找到。他到坡上去找张娃他妈,也就是二叔的大嫂。可张娃妈不相信,他怎么会做那样缺德又犯罪的蠢事呢?二叔更生气了。他们一道回来找张娃。还是张娃母亲最了解儿子。在粮仓里找到了张娃。二叔立即就是一棒打得张娃哎哟一声,接着又是一棒,再一棒,张娃倒在地上。张娃在重棒之下,招了。二叔用绳子把张娃牢牢实实绑起来,拴在窗子的钢条上。他说要向派出所报案,可不知道电话号码。当妈的心疼孩子,求饶说:“老二,求求你,放过张娃这一回吧,看在你大哥大嫂的面子上,我们只有这一个儿子呀。”二叔说:“不行,这样的畜生,我咽不下这口气。” 

大嫂噗通一下跪在二叔面前,哭着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要是吼出去,我侄女怎么活在世上,她才15岁。” 

二叔说:“已到了这个地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走一步看一步,大不了退学,到外地打工,过几年嫁个外省的婆家。” 

张娃妈不知说什么好,僵持了一阵。张娃开口说:“二叔,我以后再也不敢了,你就饶过我这第一回吧。” 

二叔骂道:“畜生,老子不是你二叔,你还有资格跟我说以后,早点死心。” 

张娃翻脸说:“那好,你可以去报案,我也不再保密了,把你跟我妈做的事宣传出去,看我爸爸回来怎么收拾你。”二叔被镇住了。后来,张家的受害女儿由父亲送到她妈做工的厂里,早早地脱离了求学之路。老师和同学都很惋惜,就是不明白家长是怎么想的。班主任老师亲自到张家要人,就是见不着他家里一个人。问邻居,都说打工去了,其它就不知道了。 

他们以为就这样私了了,可邻居还是在密切关注。那个强j*案一年后,还是因为另一件触目惊心的大案爆发后,被邻居透漏了风声。张家人轻法律,重私情,顾面子,终于因姑息养奸而酿成了大祸。这次大祸还同时降到了老吴家。 

下午村小幼儿班很早就放了学,老吴的外孙女不到一分钟就回到了家里做作业。 

老吴与妻子三点半才回家做午饭,可等吃饭时到处找外孙女,却找不到,问老师,老师说看见她回家了,问同学,也说直接回家了。又请亲戚朋友,也不见人影。村干部说,还是快点报警。不到一个小时,镇村社干部全体动员,满村寻找,基本上是拉网式搜索,也不见小女孩。天黑了,村民们还拿着手电找。为了防止拐卖儿童的人贩子,警察还在全县的车站码头收费站都设了检查点。 

当天夜里,实在找不着了,就对表现差的村民逐个排查,终于把张娃列入了可疑名单。警车把张娃带到派出所,用一个通宵的攻心,他招供了。只可惜,女孩已惨遭张娃的毒手。 

原来,小女孩放学后刚做完作业。张娃说:“小妹妹,你作业做完了,张娃哥请你去听歌,还吃糖果,快走。”他带小女孩到他家后,先听歌唱歌,还边听边吃糖果,饼干,果冻,小女孩很开心。见周围没有其他人,张娃便开始动起了邪念,进行了流氓动作,不久,小女孩外婆喊吃饭,张娃慌张起来,把小女孩抱到空着的猪圈里,用绳子绑起来,拴在柱子上,还用布堵住嘴巴,不让喊叫。 

再后来,到处都在找人,张娃怕暴露他的流氓犯罪行为,便想杀人灭口,用绳子把小女孩活活勒死,再偷偷地藏在邻居家的废弃多年的沼气池里。当日刚好是张娃的18岁生日,所以他要在这天寻开心,没想到把握不住自己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张娃虽满18岁,那是实际年龄,而档案上,包括他的居民身份证和户籍,都是记的农历,也就是把那时的农历生日当作了现在的阳历生日,所以按身份证看,还有35天才满18岁。在派出所,张娃就问,象他这种情况,到底是依实际的年龄还是以档案记载的为准,来判刑。他目的只有一个,看能不能判他不死。警察知道他的想法,便说,你只要老实交代,那就要坦白从宽, 

关于年龄的问题,在法律上讲的是证据,于是他一五一十地把他的犯罪事实供述了。还在询问笔录上签了名按了手印。 

到现在,张娃虽早已伏法见了阎王爷,坟堆上的野草都长满了,那草为什么那样疯长呢?就是因为乡亲们看到土堆堆就大骂,还有多少男人脱掉裤子向坟上洒尿。那畜生给老吴家的伤害太重,打击太大了。老吴全家人都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老吴从那时起不思茶饭,一蹶不振,恍恍惚惚,打不起精神,郁郁寡欢。他觉得没带好外孙女,对不住女儿女婿,尤其是对不起那冤死的天真可爱的外孙女,最后服了农药离开了人世。 

对张娃来说,这就是报复的代价;而对于张家与吴家来说,这就是姑息养奸的下场与恶果。悲哀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美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饥渴的骆驼点评:

青少年教育是个大问题。做父母的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了对他们的教育。为人父母,也当身体力行,做好表率。犯了错误,就要及时纠正,若姑息养奸,必悔之晚矣!

文章评论共[2]个
饥渴的骆驼-评论

感觉人物方面有些乱了,直接用人名更好!个见!问候美知!at:2009年09月19日 下午5:50

美知-评论

意见中肯,致谢!at:2009年09月19日 下午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