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十岁的侄儿节日期间冷不丁地说:大人们总是不让我们小孩子快乐。听这话,让我一震,同时也让我反思。不由得想起上个世纪鲁迅先生的呐喊:救救孩子!
孩子与家长
读书本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譬如吃东西。然于学生那里却苦不堪言。先是吓你,尽说些读书“苦”的故事给你听:什么“头悬梁锥刺股”,什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什么“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后是压你:只要你考试前五名,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你,但如果没有在班级名列前十名,你什么要求都甭提。于是乎,读书便成了孩子的负担。当孩子一旦努力而达不到要求(或目标)时,逆反心理便自然产生。在家长那里,吃可以尽量给予满足,学习只能是一门心事。
孩子与老师
应该说,师生关系是自古以来最纯真的关系,所以民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但如今,已不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时代了,而是升学率高为师,分数高为范。老师们不愿为神而愿为一般之人已不在少数。至于师德和德育已退入学校的角落,而素质教育在盲目追求分数升学率的社会导向下,只能也只会成为一种形式或者一种倡导。在老师那里,会读书的乃至会考试的,便是好孩子。这些孩子便可以阳光普照,是特宝儿,甚至在提问、坐位等方面可以享受优待,他们在表扬声中成长;而一般学生,以及差生(分数排名倒数)只能得到老师的鄙视。这些学生在这种不公平的教育环境里成长,整天抬不起头来,能不苦吗?老师们把孔圣人“因材施教”却当成耳边风了。
都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成人们总是想起童年的时光,因为“少年不知愁滋味”。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物产丰盛,市场丰盈,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应该说孩子们可以享受天堂般的生活。也许孩子们在幼年的时候享受了,但只要上学,哪怕是上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就被沉重学习负担压着,孩子们就快乐不起来。
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快乐,家长们也是有苦难言?!是面子。孩子们学习好,考上名校,老师有面子,学校有面子,家长乃至家族都有面子,孩子自己也风光,你没看见那些孩子们上了名牌学校的家长们在人们面前的津津乐道,还有那些梦想孩子成龙成凤而舍弃工作甘愿“陪读”的家长们的辛酸痛楚。
不知为了谁,且呼一声:丢掉面子,救救孩子!
-全文完-
▷ 进入阿敏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