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湛诗选》
海湛给两千字的篇幅要我写一篇可以当序用的“纯”诗评。写“纯”诗评就是不能写有关他的经历与生活之类的“废话”,就是连他的微笑含有多少诗意也不能写,就是要把读他的诗的感觉象弄压缩饼干那样给写出来。写这种序对胸中墨水不多的我实在很难,好彩有点儿感受让我能够充数。
海湛说他的诗是对现实的关注,是对民族历史的反思,我说,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与文化素养的加强、提高,海湛的诗已经开始一种渗透人生意味,也就是有点“悟”与“禅”的意味。
在海湛的诗集《海湛诗选》中,组诗《人在山中》的《导游小姐》就比较注意挖掘生命意识深处的一种人生感悟。“最美丽的风景/该是她绽放的笑容/恰似路旁嫣红嫣红的山茶/开得哗啦啦的响/跟着她的足迹/我们的目光/走进城里听不到的故事/山峰走进她不停的诉说中”。这里看似写人,可仔细品味,海湛的充满调侃色调的诗句却不仅仅在写一位导小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导游做为一种新兴行业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海湛将导游小姐的文化味——“笑容”摄入景框,用以表达他的人生感悟,可见他入诗的机敏。诗的最后一节更精采:“人在山中/总会遇到羊肠小道/或者十字路口/我们的选择与灵魂/不能没有微笑的指引”,那么“微笑”是什么呢?是指生活中的善良?是人生的路标?海湛没有再说,任由读者去想象,去补充诗的空白。
同是旅游题材,《桂林印象记》更为纯粹一些。前面所列的《导游小姐》由人写到景。而这一组诗,海湛又从景写到了人。且看《漓江》一首“浅水和冬天/把我漂成一只瘦船/驶进桂林的风景/可惜错过季节/心底有些干涸/上游的倒影/成了夏天的回忆/与其姗姗来迟/不如引发山洪/将心河灌满/载着最生动的日子/从上游到终点。”
在这首诗里,海湛所看到的漓江犹如断臂的维纳斯,令他生出一种刻骨铭心的“遗憾”,从而使他不得不以一种“批判”的审美视角去赋予漓江新的形象。作者从漓江这一形象的“残缺”之美中悟出:人的一生与其“残缺”地活在人们的赞美声中,不如一如既往地浩浩荡荡地活出自己的“人生风景”。由于作者避开众多诗人正面讴歌、赞美的角度,另劈蹊径,终于写出属于自己的“风景”。
海湛的诗始终在生活实感和客观具象的基础上,寻求内容的拓展和追求诗美的千变万化。海湛的诗,尤其是写景诗之所以成为一幅独特的风景,正是有赖于他的这一努力。我们不妨再看看他的组诗《古都掠影》中的《地铁》:
“地铁”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具象。许多诗人写过地铁,最著名的要数庞德的意象名作《车站》。由于感受的不同、角度的差别,诗的审美效应自然有异。且看海湛是怎样进入“地铁”的吧!“一阶阶朝地狱奔去/朝黑暗奔去。又一级级地往上爬/爬着是艰难的/为了把腰杆挺直”。试问有谁愿意“朝黑暗奔去”?又有谁愿意做这样艰难的“爬”?但为了进入一种新的人生境界,人们不仅愿意,而且争先恐后地“奔去”。海湛通过“地铁”这一独特的具象,侧面表现了为追求光明而不惜奔向“黑暗”的芸芸众生相,写来入木三分。海湛最后道出人们之所以选择“地铁”做为人生通道和文化心理突破口的原因,主要在于“穿越空间的过程/捷径的位置/有时在黑暗中获得/每一个转弯的洞口/都涎生着光明”。这是一种看似悲观实则乐观、积极的人生观。海湛以其直入“禅境”的诗意暗示,唤醒读者对地铁的诗美共鸣。如果作者没有独特的感受,没有属于自己的角度,这首写“地铁”的诗就很容易成为现代主义诗歌的临摹膺品。
这些年来,很多人都以为写诗要靠技巧,尤其是要提高诗艺更有赖于技巧。诸不知技巧固然重要,但做为一种表现手法,它始终是要服从表达客体给予诗人的审美体验的。海湛的《导游小姐》、《漓江》、《地铁》等旅游题材诗,就是从他个人人生感受最深的风景区摄下的风景。这些诗的成功,与其说是他个人把握技巧的成功,不如说是得益于他本人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体验。
由于内容的不同,表现上亦有些大同小异。象《侨乡走笔》中的《小鸟天堂》就不很追求诗的审美角度,而是任由诗的审美意象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鹤鸟们/告别了爱发火的枪口/告别了涂满敌意的网/每天举办时装表演/开动听的音乐会/所有飞翔的天空/归巢后的逗情骂俏/栖息成宁静的风景”。海湛描写的客体是一群告别“枪口”的小鸟,但我们却读出海湛的人生观与他有点虚幻的精神追求。这无疑是一种环境文化精神,一种回肠荡气的追求自由安逸人生的文化精神。由于感受的独特,与诗意的恣意、挥洒,我们几乎看不出诗人要在诗中运用什么技巧,这或许就是一个诗人走向成熟的佐证吧!
海湛写生命、写历史、写大海、写故乡,都下过不少苦功夫,唯独这写风景的诗似乎是无心插柳而写成的。这是不是有点偶然呢?海湛对人生的“悟”尚未特“透”,“禅”得也不够入“境”,但我想海湛热爱生活,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又注重文化素养的磨练,哪一天突然达到出神入化、变云为雨的境界,也并非东方神话。
(海湛,原名朱海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湛江籍诗人、作家)
-全文完-
▷ 进入符骐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