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乞丐
父亲作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加之年幼而孤,母子相依,可谓一生艰苦。“粮食关时参加工作在外,因顾及祖母与叔父,回家务农至今。虽然一生勤苦,没过上什么好日子,但令父亲骄傲的是,没有一年没杀年猪的。生活虽苦,最起码温饱不成问题。但由于生活的艰难,对于钱粮,父亲是十分的珍惜。如果我们吃饭不慎撒在地上,父亲会瞪着眼睛说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吃饭不知牛辛苦!”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我们家的虽然生活,但遇到上门乞讨的人。父亲不仅会打量其穿着,而且会考验其是否真是生活无奈而乞讨。
土地下放后,因为天灾人祸,有背着箩筐走村串寨乞讨的人。如果是附近人家,知道些根底的,父亲会用升子撮上一升满满的苞谷送人家。如果是外地来乞讨的,父亲就要一上这人是“真乞”或是“假乞”。
父亲的办法是送上几个苞谷棒子,看乞讨的人如何处理。一般情况下,乞讨的人接到父亲给的苞谷棒后,会用手退下苞谷子,留下苞谷棒。真正因生存艰难而行乞的人,在退下苞谷子时,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苞谷子掉在地上。就算掉在地上,及时俯身拾起来,并用嘴吹一吹的,父亲就会认为这种人家里肯定没有吃的才来行乞。那么,父亲还会再送上一升半升的净苞谷子。否则,不要说再送,就是送出了手的,父亲也会想办法收回来,并没好气地教训人家一番。
记得有一次,一个年过关白的力强力壮的男子,身背箩筐上门行乞。父亲给他三个提子苞谷。他接过手后放在一旁的磨边木架子上,从中拿起一个苞谷,连腰都不弯一下,站着用手从苞谷棒上退苞谷。那苞谷子跳得满地都是,他视而不见,好像父亲给他的这几个苞谷根本不值得他珍惜似的。父亲看到这一情景,双眉紧锁,很心痛地咬着牙。接着不动声色地对那人说:“你是不是大田坝地方来?可能没种过苞谷,不会抹(退)苞谷吧”。那人说他是种过苞谷的,但种得很少。因为他住在城郊,主要是种田种菜。父亲说:“那你弟给我,我教你咋抹!”那人不知父亲何意,还真的将苞谷递给父亲。父亲接过手后,连同另两个苞谷也收回手中。紧接着把脸一沉,高声大气地责骂那人道:“有你这样乞讨的?把苞谷抹得满地都是,一点都不晓得珍惜,你说像那样话?”那人说他准备抹完再捡。父亲说:“凭你抹苞谷的样子,一看你就是一个骗子!你这样的人,要满了箩箩,转身卖了又再要,你看我说的错不错?哦,我娃娃多,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本来生活就不容易,还以为你真是被迫无奈才来乞讨的。省吃俭用地送你点,谁知你对粮食一点都不珍惜!哪像被迫无奈的样子!明起跟你讲,像你这样的人,我送不起!”
极少数知情的村里人证实,父亲说得没错。可是,父亲的言行却提醒了那人。后来,遇上这样的情况,那人就知道如何处理了,就难被人识破了。不过,父亲这一闹,引来村里不少人围观,那人从此也就不再到这方来了。因为他担心点子不好,再次被人识破。
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开启,不少人装穷卖苦,甚至弄巧装残,以乞为业。一生勤俭的父亲对此总是摇摇头,仿佛这世界变得他趣来趣不认识了似的。
-全文完-
▷ 进入灵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