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此文记录我陪儿子一起长大的点点滴滴。
----题记
胎教
现在的夫妻生孩子,都是当着头等大事来对待。优生优育,对于没有第二次选择的年轻父母而言,显然尤其重要。在儿子没有到来之前,我也曾经无数次地想象和假设,应该怎样去为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做准备。然而,事情总是不会按人的主观愿望发展,儿子的到来是那么地突然,以至于我们连要他的思想准备都没有。这一年我硕士要毕业,老师的课题、毕业论文、找工作都是那么迫切的任务。最关键的是,我是个学生,连儿子的准生证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去办,尽管此时我已有3年的婚龄。在反复的权衡中,也在朋友的帮助下,用两袋香菇换回了儿子的准生证后,儿子终于可以安心地在我肚子里成长了,此时,儿子的胎教才能得以真正考虑。
关于胎教,其实只是熟悉这个概念,并不知道具体的该怎样去做。虽然也听说了音乐、语言都是比较好的胎教,在实践中操作起来还是不知道怎样拿捏分寸,更何况,我还要完成老师课题的大部分写作任务,自己的毕业论文以及投放求职的简历。我的个性比较要强,做事不喜欢马马虎虎,因而不想让儿子成为我做不好事的借口。所以,对儿子的胎教,其实做得并不是很好。我只是在睡觉前听听音乐,我喜欢梁祝,以至就是放的这首曲子。儿子的爸爸,因为一直没有找到要当爸爸的感觉,基本没有参与过胎教,甚至没有抚摸过我肚子里的小生命。大多数时候,儿子是陪我在图书馆度过的。随着儿子在肚子里长大,我在资料室坐久了,他就会踢踢我的肚子,提醒我该休息了。我则是温柔的抚摸他,安抚他。
不知道是不是这段特殊的胎教的原因,出生后的儿子特别爱读书,喜阅读。闹的时候,是“动如狡兔”,安静的时候,可以用“静如处子”来形容。这一特性,一直延伸到现在。
规则培养
儿子出生是在冬天,因为那时我在读书,我的公公婆婆不是很喜欢我。再加上我婆婆凭着她做的一个梦,一直怀疑我要生个女儿,所以,一直没有人帮我们准备儿子出生后要用的棉衣棉垫。这样,就让我一开始没有了依赖的思想。儿子生下来后的第一次规则教育,就是从跟他端尿开始的。因为一些关于孕婴方面的书上说,新生儿应该四个小时唤醒一次,以防止黄疸深睡。儿子在生下来的第一个晚上,我就让他爸爸每隔四个小时把他弄醒一次,跟他换个尿布,喂点吃的。从医院回家后,儿子每四个小时就会自动醒,这时,我就跟他端个尿,为他喝些牛奶(因为剖腹产,没奶)。就这样,没有棉片子,冬天出生的儿子从来没有在床上尿过,甚至把尿尿在裤子里的时候都很少。儿子这种习惯最后发展到其他方面,表现出了非常好的自控力,比如看电视,上网,他都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没人管可以一直趴在上面,而是在把自己想玩的想看的玩完看完后,自动地离开,干其它的事情去了。这一点,我一直非常骄傲。
语言学习(一)
儿子出生后,并不像其他的新生儿一样,吃了睡,睡了吃。儿子睡觉的时间不是很多,通常有半天时间是醒着的。现在想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奶吃,饿得睡不着。儿子醒着的时候,黑溜溜的眼睛骨碌碌的转着,一点也不像刚出生的婴儿。从儿子满一个月后,我就喜欢抱着儿子在院子里(当时我们的住宿条件很恶劣,住的是日本鬼子当年留下来的马房,故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有个院子)走动,边走边不停地跟他念唐诗。其实当时不是特意要怎样,只是想让儿子听我的声音,因为书上说,孩子对母亲的声音很敏感。儿子很少哭闹,我的嗓音很清脆,朗读很像音乐,儿子就这样安静地享受我传递给他的爱,只是眼睛很有神采。除此之外,我也是尽可能地让儿子感受着我一直跟他在一起。他在睡觉之前,我通常跟他讲故事,前三个月,只是跟他反复地讲着一个故事:小猫钓鱼。当时也并没有指望他会听懂,只是想让我的声音不断地刺激他。在儿子100天的之前,我在他午睡前跟他再次讲起小猫钓鱼时,儿子突然咯咯地笑出声来,这一下使我真正意识到,我跟他读唐诗、讲故事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随后跟儿子的交流就有了回应。我开始面对面地跟儿子说话了。没事的时候,我常常把儿子抱在腿上,让他面对着我,我看着他的眼睛,也让他看着我的眼睛和嘴巴,跟他讲故事,跟他说话,跟他读唐诗。这样,儿子就不是凭着他的听力接受语言,而是在听的同时,也看我的嘴形,对他准确发音有很重要的帮助。儿子是在6个月的时候,非常清楚地喊出妈妈,并且很清楚妈妈就是对我的称呼。他是在8个月时喊出爸爸,也非常清楚这个称呼是对他爸爸的。不到一岁,儿子就能说一些简单的词,开始了人的语言。这让我们院子里的其他人都很惊讶,同时也认同早期的语言刺激的确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
儿子学说话,我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叫他说叠词,如饼饼,果果什么的,一开始就教他正规的说法,饼干,苹果等,所以,儿子一开口说话,就是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基本没有方言。儿子对方言的了解,是在上了幼儿园之后,跟着他们的老师学的。他们老师有时说武汉话,儿子回家后,就会当笑话一样地学给我们听。但这时,已经基本不能影响儿子说普通话了。现在,儿子会说很多地方方言,粤语、我老家的方言、武汉话,还有他爸爸老家的方言,但基本都是属于玩笑时的嬉闹。
我的普通话其实并不标准,有时会夹杂一些老家的口音。儿子上学后,学了汉语拼音后,倒是经常来纠正我的发音。我们荆州人说话,常常卷舌、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开,儿子就会抓住我的小辫子,认真地教我。每每这时,我非常谦虚地跟他学,他就有种成功的满足感。
学语言(二)
教儿子学英语,几乎是与他学说话同步开始的。刚开始教他英语,其实是好玩,也没有带着任何目的。我在教他苹果的时候,让他看着我的嘴形,标准地说出苹果后,然后告诉他,美国的小朋友叫苹果不是苹果,而是apple。就这样,随着他能说出的词语越来越多,知道的英语单词也就越来越多,到儿子入幼儿园之前,他的英语词汇量至少有200个了。
儿子有很强的联想力,他自己常常会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联想,并生出很多笑话来。我教他父亲的英语单词是father,母亲的英语单词是mother,兄弟的英语单词是brother,爷爷的英语单词是grandfather,奶奶的英语单词是grandmother,他从这些词里发现了共同点都是有“ther”,于是很好笑的说,我叫hanther(他的名字叫涵),把我和他爸爸乐得不行。
儿子学英语,也有很强的求知欲。比如,他吃了椰子,他就会问我,妈妈,椰子用英语怎么说?如果椰子我不熟悉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说,就会老实地告诉他,妈妈不知道,或者说妈妈忘了,我们一起查字典吧。这样,我就跟他一起搬来大英汉词典,跟他趴在床上或者地上或者书桌上,仔细地查找。找出来后,我就教他读几遍,然后就让他自己去看。他会在以后的几天里,经常自动地去字典里翻这个词,直到把它记得熟熟的。因为我一直把学英语当着一种兴趣和爱好来让儿子接受的,所以,我从来没有让我儿子去有意识地背诵过单词,也没有让他去写过。只是常常在说话的过程中,对他熟悉的单词夹杂在其中,我们说得到,听得懂。儿子的感受是非常快乐的,所以也从来没有排斥过学英语。
儿子正式的接受英语教学,是从上幼儿园小班开始的。那时他所在的学校附属幼儿园开设了英语兴趣班,学的是迪士尼英语。迪士尼英语,是采取卡通动画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趣味活动中,接受英语的。幼儿园教英语的老师是专门培训过的,很懂幼儿教育的特点。我的英语发音还行,但是也不敢正儿八经地当儿子的英语教师。为了巩固老师教学的效果,我买了迪士尼英语的碟子,让儿子跟着碟子学习发音。也许是因为从小就是跟着碟子学纯正的美式英语,儿子的英语发音一直很好。
尽管儿子在幼儿园接受了三年的正式英语教学,但因为是兴趣培养,并没有教他他太多的语法和应试考试要用的东西,只是在英语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英语的气息。在幼儿园毕业时,儿子能够跟老外进行简单的对话。有时走在校园里,一些外籍学生会跟我们打招呼,这时儿子会跟他们说很多,我在一旁站着,心里其实很惊讶。
儿子写英语单词,纯粹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需要而自然而然发生的。在他5左右的时候,他知道了电脑游戏。电脑游戏很多命令是英语,如go,start,begin等,儿子在玩过游戏后,他会在纸上用漫画把游戏过程进行演示,这时就需要写那些单词,就这样,他写会了一些英语单词,严格地来说,是画会了。
现在,儿子的单词量到底有多大,说实话我都不清楚。他常常冒出的英语单词,让我一头雾水。因为我的工作很少用到英语,从博士毕业后几乎就没怎么摸过英语。我在不断地遗忘英语,而儿子在却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我们的差距肯定会越来越大。好在我很谦虚,不懂的会及时向他讨教,在讨教的时候也会毫不吝啬地表扬一下他。这样,他也很乐意教我。这大概也是一种教学相长吧。
-全文完-
▷ 进入吹糠见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