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功夫"在诗外!林锡墙

发表于-2009年09月09日 清晨7:28评论-18条

前言:一次诗词研讨会的发言,以个见发表于此,仅供参考。 

我们在欣赏一首诗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感觉:好与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反映了作者在写诗时的态度和所下的功夫深与不深。或者客观上作者所具备的功夫深与不深,直接影响着诗的质量和读者的感受。写诗的功夫有两方面。

其一:几千年来诗词的不断发展成熟,所形成的、固有的传统形式,有一定的规矩。字数:五言、七言、杂言;句数: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数首;古绝、古风诗可不讲平仄,,只要押韵,长诗还可换韵,同韵可平仄通押等等。绝句、律诗、词、曲要求要按规定的平仄、韵脚、相粘、相对。从而,形成美妙的音律,吟诵上口,跌宕起伏。更有甚者象辘辘体、花月连珠体、宝塔诗、回文诗等,都按规定把文字玩得淋漓尽致,给人美不胜收的精神享受。可是现在,有一种不愿意按格律规矩写古体诗词的现象,认为那是枷锁。其实,写诗词按规定也象打足球、篮球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打球不按游戏规则,球场就会一团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简到繁,由无序到有序,由拙到巧,由粗到细,由丑到美。不按格律写古体诗词,写出的东西是不伦不类的。就象后现代派主义某些怪诞的所谓行为艺术一样,在展览大厅中央去拉一滩稀就成了参展的所谓艺术作品(行为艺术也有个别好的作品),岂不荒唐?

其二,诗外的功夫又是什么呢?写诗的格律是很容易了解、掌握,运用起来感觉很难,那不是怪格律本身,而是作者在写诗的格律以外的功夫欠佳,什么是诗外的功夫?答曰:“诗人的学养和情操,先谈学养,分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活的体验,二是文化的积累。诗词是对生活中的事物,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冲击,所引起的创作冲动产生了灵感,于是创作出的文学艺术作品。

这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分析透彻、判断准确,还必须要求作者对生活体验、认识要有高度、深度和广度,思想感情与事物产生了共鸣,使之作者表达出准确性、普遍性、且有代表性。同时,诗的意旨反映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角度和个人思想情感的操守,能感染别人。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素材的提炼、世态万象的高度概括等等。如果以仅有的文化知识、要将无限情思,表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要求作者从诗外的方面狠下功夫。加强文化底蕴夯实。积累语汇、词藻,死记和背诵一些掌故和古诗词,创作时可引经据典,加强诗的厚重感及思想格调的高度。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四多”、“两戒”、“三问”,“四多”指多读(博览群书);“多看”(洞察世事);“多写”(从量变到质变);”多改”(书读万卷总觉少,诗改千遍不厌多);两戒:戒骄、戒躁;三问:学问者,学而必问,别一知半解而不求甚解。问古人、问高人、问自己。另外特别重要的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科学的、实用的经验,总结了一整套诗学、词学、曲学的理论,都是写诗词的功夫,下面简略地举例:

谋篇布局。分层、分段、正面、反面、开场、结尾。

立意。提炼主题思想,包含意旨、意向、意境。

练韵。在韵脚上下功夫,使之自然妥贴,圆润响亮。

着色。合乎审美要求的颜色,即润色是也。

句眼。诗中句内某一字为句眼,也叫诗眼。五字诗以第三字,七字诗以第五字为句眼,古人练字重句眼,若有眼字,必是实字,句便健雅,如:“残暑蝉推尽,新秋雁归来”。然而还得用一响字:如“孤灯燃客梦,寒杆捣乡愁”,又有故用一拗字者,“掬水月在手,开花香满衣”,此皆第三字,致力也。又:“吴姬缓舞留君醉……”,缓字为句眼。七言者,不一定在第五字,五律须讲练字,便是诗眼,“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此练字头。“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江山有巴蜀,栋宇白齐梁”,此练虚字,练字头力易,练虚字力难!

活句:富有生命力的诗句,如李煜“问君亦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下字:经过垂炼推敲选用的字。

一、避免诡异;二、节省秩篇;三、权衡重出;四、调济繁简。清·薛雪云:“格律声调不可不讲,。而诗确在字句之外。改动字句中几字,是一种咏叹丰神,令人吟绎不厌。后世徒于字句求上,非不工也,特无诗耳。”

字眼。一句中最精彩、响亮、关键的字,俗称抠字眼乃字眼也。

五言字眼多在第二、三、四、五字,杜甫诗:“飞鸟过水白,落月动檐虚。”练中间一字。“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间”,练末后一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青。练第二字。“香消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此炼第二字。“残柳窗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此炼第五字。

哑字:不响的字,对响字而言。

响字:响亮的字《沧浪诗话》云:“下字贵响,造语贵圆。”

活字:诗句中最有力的字。使天地人物一入笔下,俱活泼如蠕动方妙,杜诗:“客睡何曾着,秋天不啃明”,啃字是活字。 

练气:提炼气势,气盛而言宜。

练格:捶炼格调更向上一层。

妙悟:善于领悟,超乎寻常的悟性。

避俗:避免用庸俗的字句和韵脚,黄庭坚说:“士可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严羽曰:“学诗先除五俗,“一、俗体;二、俗意;三、俗句;四、俗字;五、俗韵”。

避熟: 避用熟语、熟事,每作一题,必须先立意,不以立意为先,沾沾于字句,方以避熟超生为工。如果先有命意,迥然不犹人了,其结果神骨自然,风变自异。徜若只在字句求新,而无立意,犹村汉着新装,徒增丑态而已,诗要避俗,更要避熟。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的丁点举例为写诗的功夫,一生学习,不断加强学养,体验生活,洞察世事,就可落笔有神了。故所以光知道诗的格律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诗外多下功夫。

最后:诗山词海可攀渡,笔耕力耘定丰收。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林锡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边啸推荐:边啸
☆ 编辑点评 ☆
边啸点评:

这是一个颇有指导性的发言,其间可窥作者对诗词格律的潜心研究!如今年轻的一代似乎忘记了我国古代唐诗宋词的辉煌,让我们继承发扬这一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吧!

文章评论共[18]个
边啸-评论

向你致敬,尊重古代文化的人!at:2009年09月09日 早上8:57

林锡墙-回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仅仅尊重而已, 还是说汊语写汉字的中国人, 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现在小学生都要求背诵[三字经]了。谢边啸的推荐。 辛苦了! 请茶@ at:2009年09月10日 中午12:44

沧海一蝴蝶-评论

欣赏墙哥精心之作,读来受益匪浅。问候墙哥,早上好!at:2009年09月09日 早上9:41

林锡墙-回复最近忙一些, 过了10。1便松劲了。 烟雨也上得少了。 问好蝴蝶妹子!过些日子去好好拜读你你的佳作。 at:2009年09月10日 中午12:07

茉莉格格-评论

已经细读几遍了,仍旧受益匪浅。谢谢锡墙君给我们带来的诗词知识!祝健康快乐!at:2009年10月12日 下午3:19

林锡墙-回复格格好! 你太客气了。只是回复来迟, 希见谅! at:2009年10月18日 晚上8:02

心无垠-评论

这文章我在QQ里看到就帖走了的~~很有启迪,看罢增知长见了,呵呵~~问好了哥哥老师!at:2009年10月21日 下午5:47

林锡墙-回复谢谢妹子如此关注! 问好! at:2009年10月25日 凌晨0:47

陈为习-评论

品君佳作,受益匪浅!O(∩_∩)O~O(∩_∩)O谢谢林老师诚挚的教诲与生动精辟的讲解O(∩_∩)O~晚上好\(^o^)/~at:2009年10月30日 晚上10:44

林锡墙-回复为习弟容气了。 请茶! at:2009年11月03日 晚上8:26

feihua1234-评论

欣赏,问候老师周末快乐!at:2009年11月28日 晚上9:47

林锡墙-回复谢谢!游侠近安! at:2009年12月20日 晚上8:57

春芽-评论

良言也at:2009年12月01日 晚上8:24

林锡墙-回复问好春芽! at:2009年12月20日 晚上8:55

徐俊杨-评论

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不仅需要文化知识的积累,对生活的领悟,情感的层次,还需要在诗外下功夫,带着脚铐亦能跳出翩然之舞。林老师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对诗的理解,及作诗的必要因素,使学生受益颇多。谢谢林老师,问候林老师~~~~O(∩_∩)O~at:2010年03月09日 晚上7:58

林锡墙-回复俊杨客气了. 问好! at:2010年07月19日 晚上10:27

香水渔歌-评论

此篇解悟,“功夫”在诗外,功夫靠研习,好功夫非一日之寒也。 问候笔者!at:2010年07月10日 凌晨2:26

林锡墙-回复渔歌现身说法,言之有理.问好! at:2010年07月19日 晚上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