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网站大门敞开的今天,人人都可以做写手,人人都可以做“评论家”。文学网站的的兴起,实在是一件好事,为耗资大容量小的纸质书刊作了补白;让更多好的作品能够与读者见面;也能让更多的饱学之士漳显才华。且以我在烟雨所见为例,文清,风正一帆平,关小平等优秀写手的作品确实值得一读,在我看来,这些网络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亚于某些文坛名家。作为网络写手,大多数是没有稿酬的,只是随兴所至,不带任何写作目的。也因此,有些网络文学作品比有些书刊上的要真实,也比有些书刊更值得一读。
闲话不多说,谈回点评。在网络文学作品欣欣向荣的面貌中,点评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一角,如说网络文学作品是文海中绽开的一圈圈波浪,那么那些点评就是波浪上溅起的朵朵浪花,波浪有了浪花,才更显得波澜壮阔。众多文学作品,从体材上来讲,不外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众多文学作品点评,从性质上来讲,也不外乎:“好评”,“礼评”,“批评”,“广告评”和“吹评”。以上“礼评,广告评,吹评”这几个名词大家是第一次见到吧!因为这几个名词是我“发明”的,以后如果有人要借用,得向本人申请。这几个名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作以下解释:
好评:好评是什么呢?是我们读一篇好的或者能引起共鸣的文章,欣赏作者的才华之余,发自内心的感叹和赞赏。如:我每次读予剑凝霜的作品,都要感叹一翻。这种感叹,决不是“拍马式”的吹捧,而是感叹其作品中那份能够引起我心灵振动的那种共鸣,那种共鸣就是,本来是自己想说的话,却被他人用更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因感动或欣赏而发出对作者或作品的感叹,就叫做好评。
礼评:用网络语言来讲,就是“由此路过,打个招乎。”或者“哇,人气真旺,凑个热闹。”。多数的网络文学作品也只能有此“待遇”,虽然你是尽心尽力的写了,并且自认为写得还不错,但毕竟一山还比一山高,比你写得好的人还不计其数。在我看来,这些点评,当然就无关痛痒了,评也罢,不评也可。但这类点评却成了网络文学作品的“顶梁柱”,很多看似冠冕堂皇的作品就是被这些“凑个热闹”的“顶梁柱”给顶出来的。这些“顶梁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管什么作品只要被这些“顶梁柱”一推,就可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就可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至到把那个本不高明的作者“浪”到九霄云上。有些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象,就以为自己已经飘飘然于天上,可以俯视众生了。只可惜,浪要涨就要消,如果你随波逐浪,待浪潮退去之后,恐怕连自己身在何处都不知道了!聪明的作者决对不会随波逐浪,因为他们知道这浪早晚会浪去别处;他们也绝对明白,这涌天之浪只是个假像,只有那沉在水底的鱼才是真的。
批评:批评有两种情况:一种善意;一种恶意。先说善意:这类点评者,点评作者的作品时,都是看文而不看人,豪无恶意,就文论文。他们会向你指出你作品中的不足,或对你作品中的有些关点指出质疑,或与你进行某关点进行讨论甚至辩论。我认为这种“善意批评”是最难能可贵的,要与你进行讨论或者辩论,至少说明他人认真阅读过你的作品,可以延申为:你的作品值得他人认真阅读。一个网络写手,所写之文,得到的善意批评越多,说明他写得越成功。这种“善意批评”作用近似于“好评”却大于“好评”,好评给你的是鼓励,善意批评给你的是思考或提示,连圣人都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的“善意批评”可能还会纠正你的有些错误的关点;至于讨论,当然可贵,那怕是同一问题,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辩论最可贵,辩论完全可以当成是“智慧的碰撞”,撞多几次,可能还会撞出火花,火不是被视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第一步吗?西方神话中的大英雄普罗米修斯,都是因为盗取火种才永垂不朽的,可见这火对人类的进步是多么的重要。那智慧之火对个人进步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综上所述,我认为善意批评是最难能可贵的。恶意批评就不同了,批评者往往是看人而不看文的,总是“管他三七二十一”,那人文章写得再好,也对那人进行一翻痛骂,骂得他一文不值狗血淋头。这类批评也可以叫做谩骂,骂者有备而来,被骂者也决不示弱,于是乎:“金戈铁马,横冲直撞;大刀阔斧,正面交锋。杀得性起,便以快刀斩乱麻,青菜萝卜,一概抄斩。虽是痛快淋漓,但自己亦是头破血流,血肉横飞”。这种“批评”往往发生在两个有所误会或过节的写手之间。这种碰撞,撞出的恐怕不只是“火花”,恐怕还有“血光”,就算撞出了点火花,也算不上“智慧之火”,而是杀人放火之“火”。幸好,这些“碰撞”是发生在网络上的,不然双方可能就不只是一翻痛骂了,而要大打出手了吧!
广告评:顾名思义,就是以评论别人作品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作品,这类评者大多名利心较重,跑去评别人的作品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宣传自己也。这类评论多见于有利可图的小说作者,经常跑到同类作者的作品中去“xxx携《xxx》来为兄弟加油。”这种作法是好是歹,我不论它,留给大家去讨论。
吹评:这类点评比较少,仅见于个别猥琐龌龊之辈。此类评者难于辨认,因为他们是易容在前几种评者之中的,而且还常常使用一些高明的“障眼法”,如果你不留心观察,是很难看出它的真面目的。但这类点评不管用了多高明的障眼法,都是有迹可寻的,下面我把这个“吹评”的公式告诉大家:一般都是某个想出名想疯了的人,但又无别的本事,想发两篇文章想到网上混点人气,但又苦于自己才华不够,无人点读评论,于是就拉上一帮“狐朋狗友”在哪里故意吹捧,说什么“文章天下第一”;什么“必将流芳百世”;什么“真的是个天才”之类的屁话。而此时那帮“狐朋狗友”就在那里故意“高声喧哗”,目的就是引得更多的“顶梁柱”凑个热闹,这“顶梁柱”一多,就有了我上文谈“礼评”的那种现像,于是乎“天才”就坐享其成,还在那里自鸣得意自已为是自认文章天下第一只是有些人不识。对于这种现像本人是坚决批评的,因为那完全是“文字的止辱”,完全是对文学的亵渎。我以上的这些话恐怕要刺痛个别的人,但我请你不要“对号入坐”,树正不要怕影子斜。因为我批评的是那种现像,而不针对某一个人。“俗话说:天网灰灰,疏而不漏”,就好像妖怪不管变成什么都逃不过孙吾空的火眼金睛;周正龙的纸老虎是早晚要被傅德志“打死”!
以上关点,仅属个见,别无他意,权当引玉。荒谬之处,恐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还望海涵。
-全文完-
▷ 进入逝水无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