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上小学的。
在我小学六年生活中,受益最多印象最深的是三个语文老师,也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老师。
第一个是三、四年级的王老师。他是个男老师,那时候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中等偏上的个头,瘦瘦的身材,瓜子脸,清秀的眉眼,不论是上课还是课外时间,总是带着一副学生神态。后来知道,他是省属师范学校毕业的,语文基础很好,自己又爱好写作,那时曾经在省市报刊、电台上发表过一些稿件,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算是有一定名气的年轻教师。他在教我们语文课时,常常在讲完课文后,用一段时间给我们讲一些中外文学名人的故事和一些课外的文学知识,因此大家上课时都比较注意听讲,对语文课的兴趣也很高。他尤其偏爱班里语文学习好的同学。我和另一个语文好的男同学作文经常被他加很多评语,在课堂上当范文给大家读。他还经常在课下单独辅导我们两个学习写作,给当时的中国少年报和红领巾杂志投稿。记得四年级时,我们写过一篇记叙学校开学典礼的作文,经过王老师的修改和推荐,曾经被发表在全国小学生刊物“红领巾”杂志上,大概有二三百字的稿子,还得了两块钱的稿费。这对于我们俩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而对于王老师来说,也是件很得意的事情。后来,在王老师的辅导下,我们学校办了一个红领巾文学社,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都有,每周六下午都组织一次活动,主要是联系写作文,但不是老师课上布置的题目,而是文学社每周自己出的题,大家一起写,隔一周交流一次。王老师作为发起者和组织者,每周都去给我们辅导,。除了给我们讲一些文学知识外,还把我们写的作文一篇篇看过来,加上评语。好的作文就推荐到杂志去投稿。记得那是我们学校的同学不少人在县里。市里的文学小报以及中国少年报、红领巾杂志上发表过作品。
三十多年以后,我在县里宣传部门工作时,曾经专门带着县、市两级新闻单位的记者采访过王老师,那是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并且当了一家新能源产品公司的总经理。因为他的公司产品属于节能型环保产品,市场前景好,经营效益高,纳税多,还组织了多次公益性慈善捐款活动,连续几年被省市评为优秀民营企业,他本人也是全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我们见面后,提起我上小学时的生活,他仍然对我很赞赏,只是认为我生不逢时,小学毕业后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没能按时上初中、高中,考大学,耽误了学习。不然,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或者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从那次采访中我得知,他虽然十分热爱语文教学工作,但因为县里领导看上了他的才干,加上为了解决家庭困难,就忍痛离开了教师岗位,担任了多年企业领导,后来企业改制,又成了民营企业家,并在企业界干出了不小名堂,但他始终不忘爱好文学。自己虽然早就不写了,但他一连几年从企业拿出十几万元资金,办了一份企业小报,并特约县里几位对文学、文史有研究的老作者,定期在小报上登载县里的文史典故和文艺作品,让人们了解本县的人文历史和优秀文学作品,被县里企业界公认为儒商,还被县政协安排为政协委员、常委。
应该说,我的语文爱好就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课内外学习中培养起来的。而且,王老师应该算是我的第一个语文启蒙老师。我后来一直爱好文学,并最终从事了三十多年的文字工作,(可惜不是文学,而是公文写作。而且多是奉命捉笔,写下许多官话、套话、空话,其中也不乏虚话、假话,就是没有自己想说想写的东西。)应该说,是与这位王老师的启蒙教育分不开的。
第二个是五、六年级的高老师。(那时候小学里差不多两年就换一次班主任和教课老师)。他也是个男老师,也是省属师范学校毕业的。记得那时他有二十多岁的年龄,高高的个子,略胖的身材,国字脸,浓眉毛。他并不近视,但平时总爱戴一副墨镜,很有一点领导派头。他既是我的语文任课老师,又是我的班主任,还兼着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他的语文功底也很深厚,而且他还很爱朗诵。不论是朗读课文还是朗诵课外读物,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小说,他都朗诵的非常有气势和韵味。他的嗓音很宽厚,朗诵起来声情并茂,让我们听了很受感动和羡慕。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他给我们朗诵高尔基的名作《海燕》,他那高昂浑厚的声音和充满感情的朗诵,把我们全都迷住了。我们像在剧场里看节目一样,为他长时间的鼓掌,有的同学还禁不住大声地为他叫起好来,弄得课后别的班同学都来打听是怎么回事儿。他还爱好文艺,尤其是在音乐方面很有一定功底。他会独唱、领唱,唱歌时的音色很浑厚,音域也宽广,而且很很投入,有激情。他还会拉手风琴、踩风琴、弹钢琴和拉小提琴,尤其是小提琴拉得非常好。记得有一次学校召开六年级学生毕业典礼暨联欢会时,他一人表演了独唱、小提琴独奏两个节目,赢得了全场喝彩。我从他身上受益的主要是语文写作和朗读知识。在他的鼓励下,我不但继续坚持学习写作,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担任过领诵和报节目角色。他后来做到县文教局长职位,一直到退休。前几年我在县里组织的大型合唱会上,看到他参加了老年合唱队,上台合唱时,仍然是那么有风度,有气势,根本不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
我的第三个启蒙老师不是我的班主任,也不担任我们班的语文课,而是教我们写字课的吴老师。记得那时他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因为我们小学毕业后没几年,听说他就退休了。我在五、六年级时,他给我们上过写字课,也就是学写毛笔字课。他很胖,个子也很高,带一副老花眼镜,大大的脑袋,胖胖的脸,完全是一个旧社会老私塾的样子。因为他给我们上课时,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大家都爱听他的课。我们背后都叫他吴大胖子老师。据说他的教龄在学校里是最长的,可能在解放前就做小学教师。他的语文水平也很高,过去也是教语文的。后来年纪大了,学校为了照顾他,就让他改教写字课。因为写字课不是主课,又有点趣味,我们倒是很爱学。加上他每次上课都爱给我们讲一段语文上的小故事,诸如:有人爱写错别字,给朋友写信时,让朋友给他买些枇杷果来。但他不会写枇杷两个字,把“枇杷”写成了“琵琶”。朋友回信时就写诗嘲笑他说:“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有人写字不爱加标点,有朋友来家串门,快中午了还不走,外面又下起雨来。主人就在桌子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想让朋友自己知趣走人。但因为没加标点,那位朋友随手用笔在句子上加了四个标点,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然后就坦然大方地坐在那里等主人招待。有人因为自家门外临近集市,常常有赶集的人在他家院墙一角小便,他就写了一张告示贴在墙上:“过往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但他也未加标点。第二天集日,他专门出去看还有没有人在那里小便。结果看到去得人比往常还多了。他怒气冲冲地走过去,正想呵斥那些小便的人们,抬头一看自己昨天写的告示,不知是谁加上了标点,变成了“过往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因为这些小故事很让人开心,又有教育意义,所以学校领导知道吴老师经常在课上讲笑话,也不加以制止。而我们这些学生们,倒是巴不得听老师多讲一些呢。也因为吴老师独特的讲课方式,所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不过,后来听说,我们毕业后,文革开始了,吴老师因为是旧社会过来的人,被作为解放前的伪职人员批判了。除了历史问题外,新的罪名之一就是在课堂上向革命后代灌输封资修的腐朽文化。他对我的影响有两点,一是学会了写正楷字。但不是毛笔字,而是铅笔字和钢笔字。我的毛笔字小学时因为是临帖,每次成绩都不错,但后来自己学写毛笔字时,因为缺乏耐心,工夫不深,写的很一般,且没有坚持下来。参加工作后,在单位写个通知什么的还勉强凑合,要是说到书法,那就不值一提了。以后曾有过想法练练,但因工作一忙,就放下了。所以至今我的毛笔字也没练出来。可是,我的钢笔字受从小写正楷字习惯了,写的倒还过得去。当然,后来因为工作原因,钢笔字也很少写正楷字,变成行书加草书了。二是学到了不少语文基本知识,尤其是行文规范方面的知识。这大概是受他讲那些不按规范加标点的笑话影响吧。但这对我后来在实际工作中,起草、审核公文,有着很大的帮助,因为我始终比较注意文字规范问题。
我的三个小学启蒙老师,都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人。他们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勤奋扎实地工作了一辈子。他们教过的学生已经无法计数,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了颇有业绩的成功者。虽然他们对我们这些学生有的只教了两三年,但我觉得,对我们那些刚刚走进知识大门的孩子来说,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蒙教育作用。我们的兴趣爱好以至成为终身追求的东西,大多都是在那个年龄培养起来的。因此,不管我们今天走到了哪个地步,取得了哪些成就,我们都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永远感谢你们,我的小学启蒙老师!
2009年8月20日-9月5日
-全文完-
▷ 进入天水一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