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我在风雨之后,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朝来夕去的人海中,远方的人向你挥挥手,南北的路你要走一走,千万条路你千万莫回头,苍茫的风雨何处游,让长江之水天际流。
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与小楼已不冉有,紧闭的窗前你别等候,大雁飞过菊花香满楼,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时光呀流水匆匆过,哭一哭笑一笑不用说,人生能有几回合!
——题记
每当走在大街小巷,还是马路边、小树林、芳草地,都会看到一些年轻男女,他们成双成对,相互依偎,手牵手……我就想起我的少年往事。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一般对性别的认识比较模糊,不了解性别的意义,因此,男女生交往起来往往比较单纯。但是,那时的男女相当封建,只要男女同学在一起说话多了,被别人看见了就坏事了。一般男孩子都比较淘气、顽皮、好动,老师管教起来不容易,尤其男生和男生坐在一起,更容易捣乱,老师为了克制一些捣蛋鬼,于是将男生与女生分在一个桌子,男女同学之间一般不会有更多的说话机会。于是在男女同座的书桌上出现了一道道粗粗的“三八分界线”(原指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与韩国的分界线,因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分界线是难以逾越的),各谋其政,互不侵犯。划分的时候,用直尺将桌子的总长度丈量一下,然后二一添作五,用直尺再分开,分界线画得比较粗,一条浅浅的线条将男女同学隔开,我们相互守望,看似咫尺天涯,却遥遥相对,如果谁“跨越”了界限,就会受到惩罚的,轻者拳打脚踢,重者就是动用“武器”——铅笔、圆珠笔、尺子等工具的攻击。
那时的我也很淘气,我们班学生多,三个学生同桌,我的左右都是女生,如果是现在的话,简直是求之不得的美事,但是在那时的我们都很冷清。我被左右两条分界线限制着,幸好左边女孩是新转来的,她爸爸是四川的,分派到我们村铁路上,女孩长得眉清目秀,不知是小时候营养不良,还是其它原因,她的头发泛黄,脸色呈淡粉色,班里男生都叫她“非洲人”,(当时我也搞不清为什么学生都叫她非洲人,直到上了初中,上地理课的时候,了解到非洲人有棕色人种,她确实有点像。)因她是外来的,自然和右边的女生达不成“统一战线”,对我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
我也想方设法和她们尽量“和平共处”,姐姐平时擅长绘画,画的画栩栩如生,为了讨好右边女生,我和她套近乎,她母亲是我父亲三姑夫的妹夫的……我隔三岔五将姐姐的“作品”送给她,她也从来没有拒绝过,俨然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而且从来没有和我说过一个“谢”字,我也从未介意她,因为捣蛋,我的学习不是太好,每次考试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自己暗暗告诉自己:笨管怎样,我也是冠亚军,她们整天埋头苦干也落不下这样好的“殊荣”!一天想着“玩”,农民的西瓜地、玉米地都有我匆匆的脚印,也是我解馋的好去处,河畔边、杨柳上都有我开心的愉悦……老师留下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为了逃避老师的“检查”关口,(不能完成作业的,午饭时候就得被关在教室里,直到将作业完成,才能回去。)我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右边的女生,她把她的作业完成后,就帮我誊作业。我们的“马六甲条约”就这样达成了。
说归说,笑归笑,分界线不能超。不过,我们三个人没有因为“三八分界线”而发生“争战”,我见过班里一些同学因为“三八分界线”大打出手,双方动用了“武器”,印象最深的就数当官子弟的分界线之战了。一方是村里支书姊妹两个,另一方是村里会计孩子,“二对一”,他(她)们都操家伙,“真枪实弹”,男的手持凳腿,女的一个手持板凳,一个手持凳腿,幸亏学生及时上报老师,老师也来的及时,制止的迅速,才没有将事态恶化,即便那样,会计的孩子的裤子破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支书家的大闺女右胳膊肿起一大块——。
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历史的滚滚车轮推进,举国上下都提倡“和谐社会”,人民都投身到经济改革浪潮中,携手并进,无限美好。想起当年,峥嵘岁月愁,去日不可留,看今天,青山绿水秀荷包,旧貌新颜披彩!
-全文完-
▷ 进入真善美信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