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三年正月初,广州羊城晚报社来了一位风度不凡的小青年。这青年面黄肌瘦,但却难以隐饰练武者所特有的那种逼人豪气,加之其剑眉大眼挎着一个小提包,更给人以江湖味浓厚的传奇之感。
“大爷你好,我在街上过了十多天,没有吃过一顿饭,你能不能帮帮忙?”适逢新春佳节,估计报社员工大都放了假,一楼大厅里有一位老阿公在值班。小青年对这位阿公的“记忆印象”可以追溯到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与妻书》作者——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敬慕这位英烈,课文中有英烈之遗像,逢大难的他模糊中觉得眼前这位高大魁梧的阿公面貌很像林觉民,这或许就是他不怕自抖“丑”而向“转世英雄”求助之因。
“你是哪里人?”这位阿公问道。
“我是江西的。”
“你是怎么来到广州的?”
“我家父待我凶暴苛刻,家围环境又恶劣……我是离家出走的。”
“这就麻烦了……”这位阿公说着拉开抽屉取出了一只饭盒(里面有调羹),再从身上摸出了几张饭票,一并递到了小青年的手里。
“你到楼上去打饭吃吧。”这位阿公对拿着饭盒饭票不知所措的小青年道。
……
一晃16年过去了,人常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是的,上述小青年即是前不久现于网上的美文——《粤女天仙》的作者红日今天。来自江西农村的“阿红”在粤地涉足面广,逗留时间前后跨越10多年,像那阿公般的好心人可谓见多了,至于《粤女天仙》中的那位“粤女”,该保密的还是要保密,不过,通情达理的“阿红”依然时刻不忘感恩。
在长篇小说《逗雪梅红》中,“阿红”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家庭,如果连自家花园里的花朵都容纳、亲近不了,这个家庭即意味着败坏,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雷雨下的凉亭》故事中的离家出走的小女孩(按:这是个真实人物),再次验证此话言之实在是恰如其分。人都有趋乐避患之天性,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离开“安乐窝”而离家出走,“阿红”与那小女孩之情应划入“同病相怜”之范畴。
如今的“阿红”写下了《世纪预言:“中华人更美”》,可是人们或许还并不“读懂”《雷雨下的凉亭》——因为文中那可怜的小女孩是2009年8月22日下午约5时许在家城于都长征广场躲避狂风暴雨时遇到的,“阿红”作此小说采用了“时间前措”法。“阿红”创作《雷雨下的凉亭》有两个必须表白的原因,一是为慰藉不能有力给予帮助那小女孩脱难之情(所谓的“36童子”之“阿红”本身过得“浪漫至极”“n像个人”),二是为唤起强国公众留意:这样失助不幸的小女孩绝不止她一个!
我们红心与共拥抱美丽的祖国,喜迎母亲60诞辰,“阿红”之激情尤甚。“欲使其美,先揭其丑。”“阿红”在《美人的出路》中如此言道。
-全文完-
▷ 进入不鸣鸟义演丹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