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很成功吧,但你要复制另一个中国石油是永远不可能的,中国移动够成功吧,每天赚取的利润都有好几个亿,但要复制它的成功概率可以说是零。兰世立的东星航空横空出世,又迅速的崩溃,尽管国有几大航空公司年年巨亏,但在航空领域依然是国字当头,没有民营资本的丝毫发展空间。如今山西的煤老板们开悍马,到京城一掷千金圈房的豪情也将成为历史。未来几年山西的煤炭资源将控制在少数的国有煤炭企业手中,对市场将拥有更加呼风唤雨的能力,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人们的怀疑眼光中一个个挤进世界五百强企业,而民营银行始终是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因此,担心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大减少,很多行业民进国退,会失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性,这方面看来人们是多虑了,现在中国最庞大的最能赚钱的企业无一例外是国字号的企业,虽然这些企业的数量很少,但是依然牢牢地控制着大半个经济江山,并且表现越来越强势。因此,对于垄断性的资源性的企业的成功,它们的成功是根本不可能复制的。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民营经济蓬蓬勃勃发展,但是在资源和垄断行业,国家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我们或许忘记了党和国家早对民营经济的地位的清晰定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益补充,既然是补充,就不能喧宾夺主唱主角啊。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一条给忘记了,因此像兰世立一样撞得个头破血流。从电信,能源,银行等资源和垄断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数倍几十倍于其他行业的事实来看,国有企业应该成了国有行业的局部利益所有制,而我们梦想的那个全民所有制已经渐行远去了。因此,对于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纷纷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我一点也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能够复制成功的例子最经常看到的领域应该是互联网领域。微软的操作系统非常成功吧,中国的wps也想在中国复制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但是现在看来,失败了。但是腾讯qq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现在谁还知道美国的icq呢?qq不是腾讯的原创,但qq根据中国的文化和消费心理不断创新和调整,在中国成长得异常庞大,专注于中国市场它就惊人成功了。百度也是一样,尽管美国有个谷歌非常成功,但它还是在中国复制出了它的成功,美国有个my space,中国就有人做出51空间……不得不成人,互联网的创新中心依然是美国,由中国人原创的互联网成功案例依然很少很少,因此紧盯美国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如果发现一个非常全新的有意思的模式,把它拷贝一个中国版本的,没准百分之八九十都能成功。互联网虽然是信息传播最快,影响力无处不在的一个领域,但同样互联网的国界文化障碍是非常显著的,中国市场够大,任何一样厉害的互联网武器进入到中国来都必须换上一个中国的面孔,才能够站得住脚,吃的开,因此,个人认为,互联网上的成功是最容易复制的。
传统的非垄断性质行业。比如说零售,有诞生于美国的沃尔玛,有诞生于德国的阿尔迪,有法国的家乐福,在中国除了家电零售领域的国美和苏宁两强争霸,百货类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有全国性地位的中国本土百货企业依然没有出现。不论北京华联,还是上海百联,看似像个小巨人,单家店看来,也够华丽了,但这样的企业在沃尔玛和阿尔迪面前依然还是小小巫,尽管也把触角伸向全国,开始布局全国网络,但不足以成为未来世界百货零售企业的第四级。是不是沃尔玛和家乐福进到中国来之后,这些企业太厉害了,中国的同类超市根本打不过人家呢?阿尔迪没有来中国,所有零售企业销售的法宝无外乎是天天低价,国内有很多超市学沃尔玛,学家乐福,学阿尔迪,为什么就不能够复制出一个中国的沃尔玛,家乐福或阿尔迪出来呢?零售行业又不是高科技行业,为什么成功这么难以复制呢?
难道这国际零售巨鳄们真的没有任何命门可以打败它们吗?我想并不是中国的市场没有存在这个可能性,一方面可能还是现有零售企业的背上了背景的包袱,国美和苏宁为什么在家电领域能够创造中国式的传奇,就在于两家都是民企。而北京华联也好,上海百联也罢,都合政府脱不了干系。因此这两家绝对成不了中国式的超市传奇。
而我们的很多民营资本的商超,一味地盯着人家的经验学习,偏安一偶有钱可赚而怡然自得,完全不去想沃尔玛,阿尔迪每一个经营模式都是很独特的。因此在零售这个领域必须有中国式的全面创新和独特才能无往不胜。我只坚信一点,不论沃尔玛也好,家乐福也罢,不论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开疆拓土开了多少的分店,都有办法对付他们的,中国市场足够庞大,存在无限的可能,奇迹时刻都在创造和涌现。
-全文完-
▷ 进入kokosele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