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筱溪街,沧桑巨变曾新

发表于-2009年08月27日 晚上8:56评论-2条

前几天看见贡井建设局的多功能车正在筱溪街上忙着吊装新路灯。心想:这制式简练而不乏前卫的路灯,又会给这条街道增添一抹光彩吧?

记得上世纪中叶的一天,当我获悉我居住的贡井这座千年盐场重镇的筱溪街宏伟的发展规划的时候,记忆库里贮存的一位建筑学家说过的话即倏然清晰起来。他说:“城市的街道是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只要你稍稍留意,你就能捉摸到这面镜子所折射出来的那座城市发展、演进、嬗变的痕迹来。”那不?

贡井筱溪街是贡井城区的主街。它是位于旭水河(古称荣溪)与马跳溪(金鱼河)汇合口至济元桥段之南岸的一段条街道。其得名于这两条河流的筱溪街不过两三百米长,宽十米左右。史料告诉我们,筱溪街虽然没有自贡盐都的发祥地河街、老街悠古,但这条街道至迟在明代初期即已初见端倪,尔后随着贡井盐井开凿的南移而渐次发展起来。到了1939年9月1日自贡建市时,筱溪街即已成为贡井这座城市里最繁华的街道了。于此,不仅旭水河上古老的平桥、马跳溪上的泰和春桥可以作证,就是建筑在筱溪街上的川主庙、牛王庙、咸宜灶(炭花盐灶)、鸿达商号、大同茶馆、三乐商行、人寿药铺(中药)、三和药房(西药)、益园钱庄以及九十年代末犹存的一小段朴拙的街檐也可以作证。

川主庙坐落在筱溪正街南侧今贸易大楼处,戏楼下是山门,戏楼下数十级石梯直通大街。内有两重殿宇及厢房数十间。庙宇重重叠叠,石砌台廊,瓷嵌飞檐,气势宏阔,制式古朴。我记忆中的川主庙已辟做贡井当时最大的米行,所供神像寥寥无几,香火续续断断,十分冷清,一句话,只是未断绝而已。在庙里,小商小贩用箩筐盛大米、包谷、高粱、黄豆、红豆、绿豆、茶豆、米豆、豌豆、蚕豆等五谷杂粮而卖。这些粮食在箩筐里垒成尖塔形,插上竹篾上用毛笔写着品种、价格的标签,用盒、筒、升、斗量粮,待价而沽。大商贾(今人说的批发商)则用囤包、围垫盛粮食。所谓囤包,即瓮口大箩,一囤包可装一两吨粮食;所谓围垫,即在巨大的篾制簸箕(直径在几尺到一丈许)上,用竹篾折一圈一圈如螺旋一样围起来,粮少少圈,粮多多围几圈,高可丈余。一围垫能够囤积粮食数千斤。

据上了岁数的人讲,自贡解放前夕,货币贬值,井停推、灶停煎的很多,盐场濒于瘫痪,盐工大批失业,人民经济生活十分困难。其时,川主庙的粮价一日数变,小商贩换标签都来不及。老百姓则戏言以曰:“川主庙里粮价乱,一天几道屙尿变。”因此,川主庙粮行曾发生“篼米”风潮(即人们拥人米行,或牵起长布大衫的前襟篼米,或用围腰篼米)。人们约定:不能挑,不抬,不用背篼背,只能“篼”,把“篼”视为“合法”。据此,警察也只能瞪着大眼维持秩序,直到整个米行里的粮食一扫而空。 

也难怪!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在那个“吃”比一切一切的一切都重要的年代,川主庙米行的形形色色,该也是当时贡井人生活的一面小小的镜子吧!

过去,筱溪街上的中药铺有好几家,大都药柜千抽百屉,高柜台,长板凳,都用土漆漆成黑色。生铁铸成的船形药碾子,在学徒的脚下滚动,亮煌煌,唰唰响。同样是生铁铸成的药盅儿(药堆),在配药师傅的手上叮当鸣,很是热闹,药香溢出店外,韵味儿无穷。其间趣闻逸事也时有演绎,比如笔者发表过的《筱溪街上的捣药声》。

筱溪街上有两家没有店招的打米厂,钱庄一家名叫“益园”,油蜡纸火铺较多而以“鸿达”为大,丝烟(俗称水烟)铺一家名叫“永昌源”,茶馆几家而以“大同”为大。靠近济元桥段有羊肉汤锅铺、“帽耳头”饭店、牛王庙夹杂其间以排成街道。牛王庙旁边的一家有两三间店堂的“八珍园”饭馆,算得上当时贡井最“高档”的餐馆了。说是它的腹油包子肥得流油,连皮儿都透明。不过一般的黎民百姓却难得一顾,只有远远地“望店兴叹”的份儿。

筱溪街的夜市也很热闹。一到黄昏时分,街道两边檐坎上就摆满了火鞭子牛肉、白水兔、腌腊猪头、卤鸡卤鹅、节节香(猪尾)等肉食掌盘、饭摊面担、花生糖果、白糖罗汉、油炸糍粑米浆粑绿豆粑豌豆粑红苕粑鱼鳅粑浑水粑、醪糟、汤圆、甘蔗水果……只要是入得嘴的都应有尽有。据“老贡井”讲,四十年代筱溪街上也用电灯做路灯了。只是,电杆是木头的,简陋的搪瓷灯伞下挂着白炽灯泡,电压不够,灯光幽黄幽黄的,好像要断气似的而被老百姓戏言以曰:“鬼点灯”;而且,整个一条街上,只有几盏路灯。掌盘上、饭摊面担上、水果摊点上都插着“亮壶儿”(油灯)。不过,逢年过节时,有个别大摊贩也将透亮透亮的“煤气灯”挂在屋檐下做生意。虽然整条街显得幽暗昏黄,但来来去去熙熙攘攘的人却也不少,一直到二更(那时贡井有时钟的人甚少,即使店铺里大都没有挂钟,夜里用敲锣报时,共五更)过后,乃至三更时分,人们才渐次在摊子上买一根两根“扦藤杆儿”(用竹篾编成的辫子一样的用于点火照明的索子)点燃了举着照着路慢慢散去。也有用洋手电筒的,不过稀少得真可谓凤毛麟角了。

那时,筱溪街上没有一棵树木,除了商店还是商店,见不到一点绿色。五十年代初期,一场洪水堵塞了泰和春桥而将筱溪街变成了河流,街上能撑船,木船在大街上来回救灾。五十年代末的一天,筱溪街靠旭水河一侧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毁了房屋数十间……

百年老街筱溪街这面镜子,折射过几多的热闹,折射过几多的冷清,折射过几多的欢乐,也折射过几多的悲凉啊!

当人类历史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筱溪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的上百间木穿斗瓦房全部拆除了,替之以彩虹大厦、紫云大厦、贸易大楼等三四栋伟岸瑶晖的高楼大厦。大厦里开着各种商店,超市里人头攒动——衣着光鲜的男男女女自由自在地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商品;货架上琳琅满目、美轮美奂——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从一般商品到高档商品乃至奢侈品,从生活用品到文化用品,从从纸笔墨砚到手机、电脑、“笔记本”。各样商品花色品种齐全,规格型号应有尽有。按照贡井发展规划,九十年代末筱溪街拓宽成四车道,比原来宽了两三倍,花岗石铺就的人行道上,遍植了黄桷树。去年在筱溪街临河处修建的“行遍天下路,难见城中瀑”之平桥瀑布景观,成了自贡市民和外地人游览、休憩好去处……

前几天我看见工人们又在更换筱溪街的路灯时,即想:这新装的路灯又会给条街增添一抹光彩吧?好奇心驱使,今天黄昏,我来到筱溪街,想一睹色中的她的丰姿。人站在筱溪街平桥瀑布景观旁,心却回到了那个木电杆上挂着幽黄幽黄路灯的时代……蓦然,行道树旁的路灯、商店的霓虹灯、平桥瀑布景观的仿古灯、楼房和桥梁沿边的追光灯、水下的装饰灯唰地一下亮了。我啊,一下子被灯的海洋包裹了……,

此刻,我伫立筱溪街人行道上浓荫密扎的黄桷树树下,注视着如镜子一样风平浪静的、五彩斑斓的旭水河面,又想起了那位建筑家的话来:“城市的街道是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只要你稍稍留意,你就能捉摸到这面镜子所折射出来的那座城市发展、演进、嬗变的痕迹来。”我琢磨着:“筱溪街啊,过去你折射出了历史的深沉,文化的厚重;今天你折射出的又该用怎的语汇去表述啊?” 

于是,有了此文的标题,有了标题下的这段文字。 

2006.08.26夤夜识于盐都天池山麓净觉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曾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澌涵毓
☆ 编辑点评 ☆
澌涵毓点评:

朴质的文字描述了筱溪街的面貌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
文章结尾引人深思,是啊?它的将来呢?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问候秋安!at:2009年08月28日 晚上7:49

曾新-回复谢谢,颂时祺! at:2009年08月29日 中午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