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七月七。传说这一日,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可以通过鹊桥相会。这个遥远而美丽的传说,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古典浪漫主义,让每一位多情的男女因此产生无限的情思。自古以来,在七夕的晴朗夜晚,人们或是仰望着繁星闪耀的银河,寻找牛郎织女相遇的温柔目光,或在葡萄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的脉脉情话,感喟着浪漫的爱情故事。这样可爱的事我在小时候也做过几回,然而总是失望。那时年幼的我只是好奇而已,并不能体会到人们追求美好爱情的心理,所以产生懊恼的情绪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吧。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在民间又叫乞巧节。大概凡间的妇女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美丽聪明、心灵手巧,所以便在牛女相会的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希望能获得美满的爱情。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延续,而今,七夕已经演变为“中国情人节”,成为现代男女追求幸福、表达爱意的日子。人们对节日的各种纪念活动既传承了习俗,又在无形中为古老的神话传说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在这个安静美丽的节日晚上,我照例站在窗边,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轮新月洒下清光素辉,正在冉冉升起。但是因为处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所以看不到银河,更看不到牛郎织女的影子,然而我的心中还是柔情涌动、思绪联翩,记忆中有关于七夕的浪漫诗词顷刻间在脑海中纷沓至来。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秦观那首著名的《鹊桥仙》,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了多少情感哲理,也包含着多少无奈的感叹!晏几道的《鹧鸪天》中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句更是溶入了切身的体会,细致入微地描写出离情别恨的惆怅无计。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然而杜牧在诗歌《七夕》中描绘的失意宫女,她们在寂寞中度过了多少凄凉幽怨的日子,又在孤独中消磨掉多少美好的青春岁月!最近抽空读王国维的词作,这位清末著名的保皇派学者,也是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在《菩萨蛮》中写出“今昔渡河津,牵牛应笑人”这样的句子,读后让人感喟不已,不由陪同他一起黯然伤神……
细数古人这么多有关七夕的诗词,竟然大都是情感的哀歌,我的心一时间禁不住也伤感起来。缺憾岂止仅是存在于神话传说里,想想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几人能够万事如意?又有几人没有经历过悲欢爱情的困扰?现实世界里,又何尝没有无数如牛郎织女般不得不天各一方的痴情男女?他们的哀怨和愁苦,比之神话中的主人公,也许更加地深切和无奈吧?
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的古人历来就非常具有浪漫思想,即使是悲剧,追求的也是浪漫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想法也许狭隘偏颇,然而他们的确有很多人是生活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但是现代都市中无数不堪精神重负的人们,有几个能做到遵从自己内心本真的意愿而去作相应的选择呢?凭心而论,我们生活得真是太辛苦了,辛苦地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只是每天机械地来回奔波,将真挚的情感淹没在繁忙的工作里,将内心的渴求隐藏在琐碎的生活中,将自己的幸福交给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里,让精神陷入无边无尽周而复始的痛苦中,欲罢不能,欲哭无泪,心中无奈而憔悴,却只能任其折磨……
感叹的多了,不由就会悲观起来。西方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生中的痛苦本来就比快乐要多。我虽然不十分推崇叔氏的思想,但细想起来,究竟自古就没有十分完美的人生,然而我们还是要学会自我安慰。生活不是一朝一夕,感情也不是随心所欲,面对各种各样横亘在周遭的银河,我们遗憾着、抱怨着、怜悯着,却也体味着、幸福着、珍惜着。就像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之中只有一夕的相会,却惊动了天地,感动了世人,就连喜鹊,也为成全他们而飞上数万里高空,搭建起心心相印的桥梁,让这一对饱受离别之苦的相知爱人尽情倾诉、深情相依……
但愿人长久,七夕共婵娟。
但愿世间的有情人,都能够终成眷属!
-全文完-
▷ 进入茉莉格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