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翠亨村南临南海,西邻珠江;这里虽然山清水秀,四季佳木葱茏、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堪称天地造化、钟灵毓秀,但是在民国以前,这里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村落,如今却蜚声四海,享誉两岸三地,国共两党的几代领导人在几十年内曾先后至此风尘仆仆地远道造访。原因在于十九世纪后期,这里诞生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09年9月17日,冒着突然从天而降的瓢泼大雨,我有幸来到了翠亨村,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故居。
雨中的翠亨村烟雨迷濛,翠亨民居的黑色屋顶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绿树环绕村落,雨润之下,翠绿的颜色让人心醉;中山故居纪念馆正门的白色墙壁上镌刻的四个斗大的“天下为公”蓝色字体也被雨水洗得格外醒目,看着这孙先生为之奋斗终身的四字警言,我心中不由得为之油然而生出一片深深的敬意。
进了正门,一幢砖木结构的朱红色两层西洋式小楼掩映在参天的老榕树荫下,这便是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家人曾经生活过的故居。故居门口悬挂着孙夫人宋庆龄女士手书“孙中山故居”五个金字的铜牌,一楼正门的两根廊柱上雕刻着一副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据说这是先生亲笔手书,是年孙中山二十六岁,其长兄孙眉在海外做生意赚钱后安排孙中山回国拆除孙氏老宅,在老宅基上盖起了这在当时颇为时尚的新宅。进了楼里,才发现这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墙壁是当时南方普遍的水磨青砖砌成的,并且里面的厢房和厅堂都是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样式。特别是客厅的陈设,可以说是标准的粤南民居风格,因为它里面建有一套极为完美、雕工极其细腻的木制神楼,朱红色的底漆和中间点缀的金漆都已褪色,向人们诉说着百年的沧桑。这种神楼是广东一带人家祭奠祖先和供奉神佛用的,如今这神楼的上方却悬挂着中山先生的油画画像,左右两边悬挂着孙先生父母的碳素画像,神楼的两边也有一副楹联,上联是:“春风披拂桂兰香”,下联是“德雨沾濡松柏茂”,据说也是孙中山先生当年亲笔所书。我瞻仰着画像中孙先生的遗容,细细品味着楹联中的含意,在客厅站立良久。
客厅的左边就是中山先生的卧室,里面别无长物,只有一张雕花木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我轻轻走入卧室,彷佛怕惊醒这些沉睡百年的文物,可以想象当年,血气方刚的孙中山先生在这张木床上如何辗转反侧,彻夜难明,终于实现了从“医人”到“医国”的思想的转变,从此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经过近二十年艰苦卓绝的艰苦斗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满清政权,开辟了历史新纪元,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这张床如果有知,应该感到荣幸,因为它曾经承载过一位伟人的躯体!而那套桌椅也同样是不平凡的,因为孙中山先生当年就在它们上面起草了《上李鸿章书》和广州起义的行动纲领,我站在桌椅边,彷佛看见孙中山先生和翠亨村的革命党人陆皓东在此讨论着广州起义的行动方案,小屋的灯火彻夜通明!也可以想象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流亡海外,小屋人去楼空的情景!直到17年后的1912年才回到故乡翠亨村。此时孙中山先生已46岁,为革命操劳二十载,早已两鬓斑白,此次回乡是为了促成“南北会谈”和议的结果,实现和平统一的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终于解甲归田了,可以轻松下来了!故乡的云在迎接着这位千里万里归来的游子,翠亨村的父老乡亲也在村口迎接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谁知道在家乡仅仅生活数月,因为袁世凯践踏《临时约法》,先生不得不东山再起,举起“护法运动”的大旗,最后失败,流亡日本,从此先生一直在为救国救民而努力奔走,直至病逝于北京,从此在也没有回来!
走出小楼,天已放晴,回眸看去,八月的阳光灿烂无比,中山故居的两层红色小楼在蓝天白云绿树的映衬下,景色如画。屈指算来,这幢小楼已经建成近一百二十年了,雕栏玉砌仍犹在,只是朱颜改,一百二十年的风雨让这当年的时尚楼宇油漆褪色,阅尽人间沧桑。物是人非事事休,孙先生英灵已去,但是他居住过的这座小楼和他一起青史留名,成为不朽。
-全文完-
▷ 进入居巢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