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这么一句话——“我运动,我存在”。的确,人在运动中可以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内心经久不衰的热情,长期坚持锻炼不仅能增强身体的灵活性,还会让思维更加敏捷。锻炼的好处有很多,数不胜数,不过要想身体保持健康,锻炼还真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人们从事的工作越轻松、脑力劳动多于体力劳动,身体常常被忽略了的时候,锻炼就更加重要了。如果不加强锻炼,人更容易显得衰老,肌肉松弛、面无血色、精神萎靡,做事也会拈轻怕重,渐渐就懒惰成性。
惰性是非常可怕的,它会腐蚀一个人的心灵和肉体。很多人都喜欢贪图享受安逸的生活,工作想更轻松,娱乐想更舒适,饮食想更爽口。身体消耗的能量一旦减少,摄入的营养就过剩了,肥胖的变得迟钝,瘦小的变得虚弱。有人腰酸背痛腿抽筋,有人感冒咳嗽头昏胀,各种看不见的疾病在身体里肆意滋长,身体一旦出现状况,心理必然会承受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从而会更加力不从心。无病呻吟的也大有人在,心浮气躁常失眠,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感到厌倦。也有很多人成了工作狂,废寝忘食,长期没有规律的生活导致了健康的流失。只有那些曾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人才深深体会到健康的可贵。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健康对于人的身体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身心的健康其实就意味着生活的质量。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其实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关键在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为自己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我运动,我存在。”这句话说得很好,人会在运动中修正完善、发现自我,同时也释放了压力,放松了心情。
锻炼贵在坚持,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意志和耐心。锻炼的方式有很多,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美国心理学和运动医学专家认定,当运动不再是一种享受,参与者甚至在身体或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不顾后果地运动、欲罢不能时,那么他很可能对运动上了瘾,也就是说,运动已成了一种强迫性行为。
“运动成瘾”是指人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产生了心理及生理的依赖。它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锻炼成瘾”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锻炼行为,而“消极锻炼成瘾”的人反而会受到锻炼行为的控制。“消极锻炼成瘾”就像对酒精、药物和赌博成瘾一样,会让锻炼者对身体活动产生精神依赖并难以摆脱。
对人体而言,运动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对人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了。最近,美国神经科学家研究发现,那些“运动成瘾”的人,大脑反应比运动量正常的人迟钝。由此,专家指出,“运动虽然对大脑有益,但也应该适可而止。”过量运动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而出现机能抑制,这时人们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迟缓。如果长期进行过量的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长此下去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据说,运动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人兴奋,可以促进在人体内扮演“愉快信使角色”的一种安神剂之类化学物质的分泌,让人倍感舒畅,人们在进行跑步等热烈的有氧运动时,还能促进一种“开启大脑奖励系统”的化学物质的分泌,从而使人想再现“令人愉快”的感觉,比如吃巧克力、喝咖啡、饮酒以及使用非法麻醉品也都可以产生这种效果。出于这几个原因,“运动”和“上瘾”这看起来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儿就被联系了起来。而“上瘾”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好词儿,有人把“瘾”戏称为“大戏魔”,有烟瘾的叫“老烟枪”,有酒瘾的就是“嗜酒如命”,要是使用非法麻醉品上瘾的就必须强制戒掉了。有科学家严肃地指出,实验发现每天运动量超过平均运动量三倍的老鼠,会比正常老鼠迟钝,因而“运动上瘾”必须克服。
如此说来,“运动上瘾”甚至比不运动还可怕。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又有谁会像逼迫可怜的小老鼠一样把自己往死里折腾呢?正常人都懂得自我调控。我们喜欢吃巧克力,因为它让人体验满足;我们喜欢喝咖啡,因为它令人温暖;我们喜欢饮酒,因为酒至微醺时,你会明白什么是陶醉;同样,我们喜欢运动,因为可以使人神清气爽、体魄强健。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来说,“适度”则“佳”,“过度”则“损”。古希腊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你想聪明吗?那就去锻炼吧!你想健康吗?那就去锻炼吧!你想完美吗?那就去锻炼吧!”
所以现在会流行这么一句话——“我运动,我存在”。既然“运动”是为了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那么“运动”就更需要根据自己当时的身体及心理状况量力而行,高兴了就多练一会儿,状态不佳就酌情减少;适量的运动有益身心的健康,千万不要被“超负荷的锻炼”所“压制”而成为“逃兵”,更不要“强迫”自己要达到什么级别、某种高度。“欲速则不达”,其实运动就贵在天天坚持,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算是“苦”,也要在“苦”中找到“乐趣”。
-全文完-
▷ 进入雷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