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北京行散记言延

发表于-2009年08月20日 晚上8:40评论-5条

在 飞 机 上

“飞机,把我带到北京,北京开大会,毛主[xi]万岁!”在小时候,当和伙伴们一起玩,发现天空中一架“士”字型的东西,伴着轰隆隆的声音划过头顶,留下一股细细长长的白烟的时候,我们便会一起大声地喊出上面的话语,如童谣一般。那时候,也不大懂这些话的道理,也不知道是从哪儿传来的,只是不需要像中小学生死记硬背课文一样,简单地就记住了,迷迷糊糊感觉到好像带着点吉祥,祝福的意思。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幼小的心灵便随应地产生了想坐飞机的欲望。十多年后,我刚参加工作一年,随着暑期生活的到来,所在单位决定举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履行活动。就安排在我们共和国的首都 ——北京七日游。作为一个在山里出生,在山里生活,在山里学习,在山里长大,又回到山里工作的年轻人,有哪一个不向往被共和国太阳照得最亮,历史最悠久的红星城市北京呢?有哪一个不想去亲自看一下中国封建帝王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呢?又有谁不想再顺便到海边城市,国家领导人疗养的圣地——北戴河去体会一下那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呢?一系列的想法,一系列的愿望,一系列的蠢蠢欲动,都将在这里开始。

会宁,遐迩闻名的贫困名县,西北教育名县,古丝绸之路要道。我们凌晨四点多就从这里坐公共汽车启程。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进入省城兰州。大家都清楚,兰州中川机场离市区很远,还需要坐一个小时左右的汽车或出租车才能到达。但列车上的人并不因为路程的遥远而烦恼。单从我们同事带的几个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小眼睛向车窗外不断地打量。看着车窗外隐隐闪过的事物,感觉着这个世界的五彩和神秘,好像对这次旅行也有一种单纯与美好的虔诚与期待,并不断地询问着他们的母亲:“妈妈,北京好玩吗?北京有天安门,有人民大会堂,有毛主[xi]。”从孩子稚嫩的语气中,我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幸福的感觉,他们父母塞塞呀呀地应答者。我知道,他们面对这种曾经也有过的童心,无法用书面语言向孩子们解释他们想要的答案,我也没法代替他们的父母以一种自豪、严肃的态度去向他们说:“北京还有诗,北京还有历史——我们中国的两个朝代,明清帝国就放在那里。”而孩子们也不会明白,所谓放在那里的帝国究竟是什么,也意味着什么?但我清楚,将来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有可能来这里上学,来这里研究,还有可能会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并为其自豪的。突思猛想间,列车忽然刹住,我才缓过神儿来——到中川机场了。

然后,我们个个都带着异常激动的心情,领票,安检,并像梦一样从舱口登上由海南航空公司包的一架比较大型的银白色飞机,放置行李,再对号入座。真是准时,飞机在十点二十分准时起飞了。首先给人的感觉是有耳痛耳鸣之状,不过坐着确实比汽车,火车舒服多了。经过几分钟的滑翔,飞机渐渐升入高空。身体所处的位置越高了,视野也开阔了。尽管多云,看不到地面,但我还是感觉了“山外青山,天外有天”的说法。飞机在云层之上,头顶还是蓝天,我才体会到了一个人的渺小与伟大。渺小的是人在这个宇宙中就像一粒尘埃,随意地飘来飘去。而伟大的又是人类能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把自己的渺小变得伟大。也许戴上望远镜,透过窗口,还能体会下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感受。

时间慢慢从眼前流逝,我也慢慢联想无限。在中国古代,编织出《嫦娥奔月》这则寓言的人何其伟大。太聪明了,太具有想象力了。明朝的万户也勇敢英雄。我想,假如当初,没有这则寓言的出现,没有万户缚箭的壮举,今天的世界还不会有飞机,有宇宙飞船,有空间实验站,有人类登月梦想的实现,更不可能有我能登机一坐,实现童年愿望的机会。漫漫历史长夜,中国人从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民国时期,成功了。冯如兄弟架着自己制造的飞机打开天空的大门,翻开航天历史的一页,与各国航天技术比拼,飞出了中国人的理想,意志,精神与自豪。

向《嫦娥奔月》致敬,向万户致敬,向冯如兄弟表达敬意与谢意。也向为人类航天航空事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幕前幕后英雄们敬礼!

“先生,您要点什么?”倏忽间,一位空姐打断我的思维,我“啊”的转过神来,她好像看出了我在想问题,又重新问了一遍,并解释这是飞机上配备的午餐,有米饭和面。我是北方人,当然选面。就很认真地对她说:“谢谢,我要面。”随即她就很顺手递给我一盒面。又问我要什么饮料,服务真是周到,得好好享受一回。我点了纯净水,就打开饭盒,是牛肉拌面,可不是吗,兰州最出名不是牛肉拉面和白兰瓜吗?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不是也喜欢兰州的这两样吗?我从上中学时代就吃面,大学时代吃,现在还吃,真是美味。可口,纯正,好一个百吃不厌的兰州牛肉面!可能怕乘客吃不饱,也可能是厨师特意对营养的适量搭配,还配有一个面包和几个小西红柿。吃着,品着,思考着。又想起现代诗人李晓泉的《在机场》来,这是一首组诗《祝福祖国》里面的末首。大概意思是说,任何一架银色的飞机都会把他带出某座美丽的城市,他要回到故乡去,种下玉米、大豆和高粱,在遥遥远远的地方生活,写诗,去深深地祝福我们的祖国。他这是出门在某地要乘飞机回家,而我却是要从家到另一个地方,去参观,去学习,去散心,去感受,去思考。虽然不能在遥遥远远的地方种下玉米、大豆和高粱,但是我也会写诗,写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诗,去祝福同样是我们的祖国。

倏忽之间,又是一阵耳痛和耳鸣,把我从思考中拉回来。看到窗外的白云像团团棉絮,在蓝天上为飞机铺就着一条舒适的地毯路。而舱内响起了乘务员优雅的声音,说飞机开始降落了,要乘客朋友们系好安全带,我这才意识到,我一直没有系过它。又得感谢,为乘客的生命安全负责。飞机缓缓降落,逐渐看得见北京郊区的山林和小建筑。飞机从起飞到降落,不到两个小时,就停在了首都国际机场。

一下飞机,就看见北京的导游在那里摇晃着小旗子,和先我一班而去的朋友们一起向我招手。北京游正式开始了,预祝有个好行程!

鸟巢和水立方

首都国际机场和兰州中川机场都有一个相似的特点,那就是距离市区较远。从国际机场到北京市区坐大巴需要四十多分钟。一路而过,在下午一点,吃过团餐,旅行的首站便是2008年为中华民族创下盛世记录的奥运场馆鸟巢和水立方。

自从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的那一刻起,中国人就开始了2008年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从1932年刘长春以步行开始的接近百年的奥运梦想才开始实现。奥运场馆也开始了设计和建筑工作。

鸟巢和水立方与故宫在同一条线上,建筑立意和风格别具一格,气势宏伟,明朗清静,正好是一个运动健身的好地方。

鸟巢的设计形状就和现实中的鸟巢一样,意味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内部有九万一千多座位,中间是一块移动草坪。奥运会的开闭幕式都是在这里举行的,还有一些田径类的比赛也在这里上演。

水立方外部结构犹如化学中的水分子结构,意味着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清洁。里面给人的感觉是温润细泽,神清气爽。游泳比赛和跳台跳水等项目就是在这里举行的。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也是在这里拿到了奥运史上为数最多的八枚个人金牌。为他自己,为他的祖国,为人类的体育事业,也为水立方书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总之,鸟巢和水立方,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去说,他都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奥运梦想,摆脱所谓的“东亚病夫”,真正扬眉吐气的证明;更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勤劳伟大的精神和智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开幕式上,著名大导演张艺谋所导的孔子他老人家的三千弟子对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和”的演绎,喊出了中华的声音,道出了中华的文化精髓。让中外客人拍案叫绝,大加赞叹!

而这天,北京是阴天,鸟巢和水立方虽然没有太阳的照耀,但却仍然像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矗立在那里,低头沉思着自己一生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斗经过。在它耳边,也许响过军号,响过战鼓,响过骏马嘶鸣;也响过国歌,响过掌声,响过中国人自豪的声音。在蓝天下熠熠生辉,为游人展示着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

毛主[xi]纪念堂

早晨吃过早餐,一辆大巴就把我们带到天安门不远处。天安门前不让停车,所以司机师傅在距天安门不远处就掉头停下车,等我们下车后离开。

不巧,北京这天大雨如注,淅沥哗啦。游人虽然带着雨具,但调皮的雨珠总能细心地湿透游人的衣鞋,冰凉冰凉的。而游人却没有丝毫的怨恨,因为,即将参观的是毛主[xi]纪念堂,能亲眼看到一直很崇拜的好像是处在传说中的毛主[xi]。

缘于刚放暑假,各地来京旅游的人太多,所以参观毛主[xi]纪念堂排队就要两个小时。一步一停,好不容易到达安检门口,待安检完毕,才能进入纪念堂了。站在门口,我抖落一身的雨尘,整理了一下服装,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严肃的目光跨进了纪念堂,这一跨好像意味着历史性的一跨。我想看看这个曾经手托东方的巨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毛主[xi]塑像,他老人家很安闲地坐在一张藤椅上,目光望着前方。好像是刚刚一场胜仗后的舒心安然,放松与满足;又好像是正在筹谋一项战略决策后的自信与坦然;还是在酝酿新的诗篇?就是手指里少了根香烟,这可是他老人家一贯的嗜好。周围摆满了鲜花。

再进入一室,就看到毛主[xi]的遗体了,他老人家就躺在这副水晶棺内,神态安详,身体消瘦,胸脯上盖着一面党旗。我想,就是躺在这里的这个人,曾经也是个农村娃,是个师范生,是个有志气,胸怀天下,心系祖国安危的青年;曾经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到之处被敌人围攻又让敌人胆战心惊,面黄失色的人;曾经在八角楼,在延安窑洞,用一支毛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曾经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使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的人;曾经骏马奔驰,跃野千里,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人,亲自用双手托起新中国,领导新中国建设的人;曾经也犯过一点错误,大发过脾气的人,曾经也因家庭生活而无可奈何的人……现如今,很安闲了,他再也没有为推翻三座大山而产生的焦虑了,没有内外交困的忧郁了,没有发动文化大革命时令人头皮发麻的决定了,也没有了俗世生活,家庭琐事的无奈了。一切,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我不知道,冥冥之中是否还有感应。他是否能在游人轻轻或沉沉的脚步声中,或者是在缓缓与喘喘的呼吸声中听出一种喧嚣:能和慕名而来的诗人谈心,能和苍劲有力的书法家比比个性,能和威武自大的军事家较量,能和来瞻仰的政治家掰手,或者能为满身浑浊的基层干部交待点什么?

不容多想,保安催得紧,转身抬头,又跨进了雨中。

故 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者,紫气祥瑞的意思;禁者,皇家住地,一般人当然禁止出行了。

我们从天安门广场的地下通道绕过去,径直从天安门进去,一路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宁寿宫,养心殿,御花园。这是明朝时期朱元璋将其帝位传于孙子朱允文,朱允文登基以后,为加强集权,稳定根基,决定消减和裁撤祖父分封的藩王势力,但被叔父燕王朱棣的亲信窥听到后,燕王扫北,逼走侄儿建文皇帝(至今下落不明),自己登上帝位,迁都北京后建的,历时十五年。建筑宏伟壮丽,确实有皇家风范和气派。金碧辉煌,飞檐斗拱,成为明清两代的皇室。其有房子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当时朱棣认为,上天一共有一万间房子,自己是天子,不能与上天平等,所以少了半间。

至于里面具体的各门各殿,恕不一一介绍,相信大家从书籍或电视上都了解过,也有一大部分人亲自看过。不然要介绍完的话,大概得写一本书了吧!

雨还在无情地下着,我小心地从故宫穿过,一道门又一道门,一个殿又一个殿。以一个文人的心态细心地体会着皇城的威严,恢宏与庞大,以细碎轻微的脚步在泥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与历史对话。眼前浮现出的是电视剧中的皇帝威风凛凛如一头雄狮般地从我身旁走过,身前身后,太监,轿夫,护卫,亲近大臣,一溜拍马,唯唯诺诺。就皇帝一个人竟谈笑风生,自言自语,得意洋洋,好大喜功。耳旁浮响起的是宣读圣旨的声音,时而传唤某臣,时而嘉奖某臣,时而下达任务于某臣,时而龙颜大怒,一笔一句话就抄斩某臣。我忽然感觉到从我身旁经过的游人都像那时候的臣子,个个心惊胆颤,面黄失色地踽踽而行,把自己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的金贵之躯像提一只蚂蚁一样提在自己的手中,走向大殿,向皇帝交去。

历史的故宫,明清两代的帝王都把自己和大臣们一起禁锢深锁在这深宫里,把自己和国人的思想锁在这里,连同国门也一起锁在这里长达四百多年。

呜呼,哀哉!我得加紧脚步,生怕自己也被锁进去,赶紧出了御花园,也就意味着走出了故宫。回过头来,“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挤眉弄眼,向游客道别,偶尔还会和游客一起把自己的形象留在相机的底片上。然后,又归于沉默,默默地守候着这里的历史,守候着明清两代,守候着中华民族的骄傲,也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屈辱。

恭 王 府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对于和珅,我们一直是从书籍和电视剧中了解,他是至今世界上最大的贪官。今天有幸到他的府邸——冠有“王府之冠”的恭王府亲自一睹。不见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个生活在十八世纪,社会,科技还比较落后的中国封建社会,居然把日子过得这样华靡,这样清闲,这样腐朽。

王府建筑结构像皇宫,皇帝老爷有个金銮殿,他竟然有个类似的银銮殿。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权重,位高和得宠程度。但轮回之间,有因果报应,他为非作歹,颠倒是非,坏事做尽,敛财无度,终免不了被一丈白绫带走的人生命运。

和珅,字致斋,钮估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还有个弟弟叫和琳,兄弟两个自幼父母双亡。遗为孤儿,生活很穷困。但兄弟俩很懂事,很和睦,也很勤奋。喜欢读书,喜欢舞刀弄棒,强身健体。可是不管怎样,没有父母且生活穷困的孩子经常爱受人欺负,这使和珅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对欺负她的这些人的嫉妒仇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的和珅,力量有限,还不能把那些人怎么样。所以,在一个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时分,他沉静下来,就想,有权了不就有钱了,不就不再受人欺负了吗? 于是,就制定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目标

——接近皇上,喊出了“权、钱、女人——我一生只要它们,我一定要得到它们”的“壮丽宣言”或者是朝着发展的“宏伟蓝图”。

和珅被选入宫,成为一名轿夫,整天抬着个皇上晃晃悠悠,东游西摇。也整天揣测着皇上的心思,所以把乾隆写的诗他都细心研读,倒背如流。后因答对一句论语被乾隆注意,乾隆看和珅面上又好似似曾相识擢升内务府,此后平步青云,讨得皇上喜欢,二十八岁就做了军机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风光无限。

然后进行了抓钱的行动。一进他的藏宝楼就知道,从外面的正方还看不清楚,但转到背后,从窗口一看,就一清二楚。二层小楼,据说里面还有地下室,楼后六十多个窗口,每一个窗口的形状就代表着一种货币的样子。所以到嘉庆查抄时居然折合白银有九万万两之多,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国库收入,真是富已敌国。而和珅这个人也太聪明了,嘉庆查抄时有一样没有拿走,那就是康熙御笔的福寿碑。

史说康熙朝时,孝庄太后一朝病情严重,日不如日。康熙帝急躁难耐,召有谋之士商议如何是好。一日,一臣向康熙帝奏曰:皇上经常在茶饭之余给爱臣写“福”字,为何不给您祖母也写着送一个呢?康熙帝才恍然大悟,于是斋戒三天,练习写了几千几万个福字,然后从中挑选出一个最好的,这个“福”字又像是草写的“寿”字,再在“福”字正上方盖上了他的玉玺,意为他愿用整个大清的江山来换取祖母的健康长寿。不料,孝庄太后拿到“福”字看完后,病竟出奇地好了。纸质的容易磨损,后来,孝庄太后就命人把此“福”字拓刻在一块大理石上,就成了“福字碑”。也成了大清朝的镇国之宝。后来和珅为觅镇宅之宝不得,忽然想起此事,就从皇宫中把此碑偷了出来,放置在自家后花园来当镇宅之宝。乾隆皇帝因宠爱和珅,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和珅如愿以偿。和珅也知道,自己的靠山乾隆皇帝一旦驾崩,自己的生命也就到头了,嘉庆皇帝一定不会放过他的。他害怕抄走他的家产,尤其是那块“福字碑”,就想了一个办法:用石头垒成一条巨龙把这块碑堆在中间,同时这条龙又像康熙书写的福字。使嘉庆怕断龙脉,折福折寿而不敢动它。这样才使它到至今还客坐在恭王府。听导游介绍,由于风化的因素,这块碑还有二十多年的寿命。

另外是女人,和珅一生有二十六个女人,其正室是大学士英廉老大人的养女冯氏,还有两个是白俄罗斯人,这皇上都不曾拥有,而和珅却占尽先机,真是色迷心窍,胆大包天。

想着走着,就进了戏楼,吃了点点心,喝了碗茶,看了几节小戏,从和府出来了。我想,历史终归是历史,是非曲直,自有人评说。恭王府虽然还坐落在那里,看似坚不可摧,没有一点老成腐朽的样子,但他的主人——和珅却已经随着一丈白绫化为乌有,只剩下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八达岭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在这句话的诱导下,我顺着秦汉的足迹,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八达岭长城属于明长城,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用来防御匈奴人的侵扰的。我沿着长城拾级而上,像一个侠客,提剑而去参加某个武林大会似的,在心中丈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这么庞大的工程,这么恶劣的环境,这么艰苦的条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啊。特别是我们的先人用了多少的血肉之躯来堆砌起来这样的军事屏障。

一阵匈奴的凉风从我额头吹过,我正好登到一个烽火台上。想当初,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有点燃狼烟的可能。而今天不必了。我知道,即使再大的风暴,也不会再去点燃烽火了。再说,如今社会狼粪也不好找,至于柴禾也不易运到烽燧上。再再说了,匈奴的铁骑业已消失,践踏中原的概率复归于零,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

长城,现在已成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当初的军事作用早已变成历史,剩下的只是因旅游消遣或文人的文化考察而带来的热闹,叫嚣于尘世之间,妇孺皆知。

继续前行,爬上好汉坡,就到最后一个烽燧了。站在高处,真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滋味。像小时候喊崖娃娃那样,使劲喊上一嗓子,整个北方的雄厚,粗犷与豪放尽现在长城上,与长城的内涵应和着,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歌谣一直传唱下去。秦汉不再,明代不复,匈奴融合,而山风依旧!

明皇宫蜡像馆

明代因一个乞丐或者是和尚的人建国成为皇帝而名垂史册。明皇宫蜡像馆建于一九九三年,这里装着整整一个大明王朝。

十六位皇帝,十六种思想,十六种治国理念。我逐个走近,一段段的艰辛,一段段的残酷;一段段的奢靡,一段段的昏庸;一段段的爱好,一段段的衰落;一段段的信仰,一段段的悲伤;一段段的仁爱,一段段的灾难;一段段的集权,一段段的松手;一段段的力挽狂澜,一段段的挥霍折寿;一段段的忠言逆耳,一段段的奸佞馋邪;一段段的山呼万岁,一段段的自缢谢罪。寿终而不能安寝,泱泱大明,从公正、严厉、廉洁、有序到毒辣、猜忌、干戈、内讧,到文治武功,迁都建筑,编修大典再到各行所好,各行其是,漏洞百出,宦官专权,麻痹朝政,腐朽不堪。而当崇祯皇帝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想亡羊补牢,堵坝修堤时,千里之堤早已溃塌,力不能及,无所成效。所以出了个农民起义军首领带兵闯进北京,自己无可奈何,情急之下,含泪把圣洁的生命交给景山一棵歪脖子梅树上。大明王朝风云二百七十多年,在这时,却像和尚圆寂一样划出了一个似圆非圆的句号!悲哉,惜哉!当初太祖皇帝朱元璋怕相权过重,危机自家的万里江山,而消减相权。可殊不知,事实与他意料的完全相反,祸竟起自萧蔷之内也。从蚁穴开始,慢慢土崩,慢慢瓦解,终不能阻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墙倾楫摧,被满族人的铁蹄肆意践踏,再收拾屋宇,重新整理中华社会。

明皇宫蜡像馆从朱元璋当和尚时被起用到崇祯皇帝的自缢,多少的是是非非,多少的风起风涌,都像电影屏幕一样在游客面前一一上映。被史家评头论足,被游人说三道四。又如一面铜镜,夹在史书的一页中,沉淀,起浮,沉淀,又起浮……

山 海 关

长城,从西头的嘉峪关到东头的山海关,有一万二千多里。所以,山海关可谓是长城的东尽头。

山海关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所以在镇东楼上就悬挂着一块“天下第一关”的牌匾。匾上没有题名,相传是明代进士萧乾所书。对于他写这五个字中的“一”字,还有一段故事:话说萧乾书一字好多好久,竞无自己满意之一字,忧郁愤懑至极,就去酒楼喝酒。忽一日,店小二抹桌子的一个动作引起他的注意,顺手的一抹布,不就是很顺手的一笔,一个随意洒脱的一字。于是,他清醒了,他悟到了,兴奋地回去,糅合了抹桌子的这一动作,书写出他很满意的一字,悬挂在城楼上和这里的关风一起逍遥。

而这段长城,是时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江山初定时为稳定自己的统治,谋杀功臣而建。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一直担心的是怕一些开国功臣威胁自家社稷,所以在他为政期间,对革命功臣基本上是一个“大清洗”运动。于是,时年命大将徐达率领四十万人,在一年内要修建好山海关长城。明眼人都清楚,这么浩大的工程,这么落后的生产和运输工具,这么短的期限,不是明摆着要杀徐达吗?但是,苍天有眼,徐达率领士卒们节衣缩食,昼夜鏖战,在一年内果然修完长城,回京向皇帝复命。让朱元璋大喜又大惊,却又不能表露于色,杀徐达的计划落空,无可奈何,只有肚子里的蛔虫七上八下,吞噬着这位乞丐皇帝的五脏六腑,他只有暂时隐忍以图将来。

我登上这段长城,关风吹过,拂凉我脸上一路奔波而来的热汗。提足精神,仔细揣摩,当时徐达领取这道圣旨后是怎样的心情;他又是如何率领这些士卒置生死于度外,一砖一土架起这座庞然大物,使它成为奇迹;他又是如何在每一个月夜敲桌计划明日的工程,然后惋惜又小心地把日子减去一天。这一天,即使有很大的成绩,也是何等的奢侈。而士卒们又是如何在炎阳酷暑之下用手掌打磨那一块溅血的石头,又是如何在寒冬冷夜把一个冰凉的馒头迅速地放在口里加热,嚼碎,再咽下。然后把一块块的石头垒上城墙,用一种不必言说的信心在内心世界里报告给自己的统帅。工程即将完工了,一分一秒,确实来之不易。又一个月夜,徐达可能爬上这座渗进多少士卒心血,汗肉的城墙,既高兴激动,又泪如雨下,既忠肝烈胆,又充满感激。也许他还会用沙哑的声音吼上一嗓子,再喊声加油,城墙筑稳了,大明安定了,皇帝的军事目的达到了,但他的政治目的却随着军事目的的达到而灰飞烟灭。

如今,我以一个游客的身份站在这里,感受着老祖先留下的骄傲,感受着“天下第一关”的自豪,心潮澎湃,而徐老将军安在?

渤海湾观海

作为一个西北人,身处内陆,对于海的了解只能局限于电视和一些报刊。而这次,我们确确实实来到了海边,亲眼看到了对我们来说近乎是传说中的大海。既然来了,那好,就领略一下海的风采吧!

渤海是我国四大内海最北端的一个海。在北戴河的鸽子窝公园,那里面有一个观海的好地方,名字叫鹰角厅。我们是在那里观海的。在那里,首先看到的是毛主[xi]塑像以及刻着的他在疗养期间写的一首词,即《浪淘沙 北戴河》。

俯瞰完大海的整体容貌之后,我们就开始下海,在沙滩漫步,在浅水中徜徉,感受着西北不曾拥有过的滋润,细腻以及海水的浩淼,海水的辽阔。这让我想起故乡的一位乡土诗人牛庆国的《在海边》来,和我一样,在十年九旱的家乡会宁要是有人能看到大海,还能在海水中消闲,那确实属于一个大到无边的奢侈。并且故乡的人对水都充满着一种敬仰和奢望之情。所以,当他第一次看到大海时,竟情不自禁地失声大喊:“哇,这么多的水/足够我的黄土高原喝一辈子了吧!”见到海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露于声色。今天,我也一样融进大海,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大海啊/你何时才能腾起梦想的翅膀/来浇灌养我的高原/让母亲欣慰地荷锄入田”。一边游玩,一边思索。悠悠乎清爽之极,痛快之极。再顺手捡一些漂亮的贝壳,以作为和大海亲身相拥的证明,想着回到故乡去,增加点为乡亲们吹牛的资本。

接着转道,乘坐“长城一号”游船,在辽阔的海域上游览四十多分钟。真巧,又遇大雨,细细碎碎的雨花调皮地钻进人们的领口,大多数游客都躲到船舱,只有个别的在船头或船尾继续观海。我站在船头,使劲挥动着手中的雨伞,就像一个将军举着令旗,随时准备与敌人厮杀,乘风破浪,登上彼岸,拿下对方的营盘,再满载而归。

毛主[xi]的《浪淘沙 北戴河》又浮现在眼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大海能开阔人的眼界,撑宽人的胸怀,净化人的心灵。经历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与政治风暴的曹操,毛泽东不管如何的叱咤风云,如何的所向披靡,但一到海边,这一切都被溶解,使不羁的武功归于平静,再转向诗情的豪放,更显出英雄本色。

看着大海,怀想古今,一切竟是这么的稍从即逝。游船靠岸了,回头再看一眼大海,茫茫一片,只有几只黝黑的雨燕在大海上面和泛起的白浪一起向我道别,而涌过来的涛声,恰是祝福串串。哦,再见,游船 ;再见,渤海;再见,满洋的海水!

天 坛

这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每年的冬至日之前,皇帝及参祭大臣,司仪都要斋戒几天,再杀掉一些猪牛羊等(就是古代所说的牺牲)摆上供桌,以示对上天(或神仙)的诚心和尊重。

等到冬至的这一天,皇帝亲自主祭,把通往天坛的路按照封建固有的等级观念分开,中间的一条为神道,只留给神仙走,人是不能在上面走的,连皇帝也不例外。偏左的一条便是皇帝的通道,再两边的是文武百官的通道。祭祀仪式极为庄重,严肃。皇帝从迎帝神到送帝神,望燎等一系列程序,来展现“君权神授”思想,在祭祀中,他可能在内心深处还会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室兴旺,江山永固,人民幸福,万泰否极。

我正了正衣襟,虔诚地走了一回,想体验科学文化落后的当时,劳苦的中国人民在征服自然,探索自然,追求幸福生活遇到困难时,只能借此为依托来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可爱与单纯。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突破了传统的精神信仰障碍,利用科学技术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着人类的和谐与幸福生活,天坛则只作为一个古迹,一个旅游景点镶嵌在北京的版图上,那些陈旧传统又美好的仪式留在了昨日的记忆里,成为当今老人为儿孙们口头边讲述的故事,那样新鲜,那样神奇,那样的不可思议,又那样引人注目。儿孙们则一个个听的目瞪口呆,如痴如醉,茶饭不思,围着个老人问东迷西。

我从天坛经过时,停了片刻,也学着古人的样子,双脚并立,呆呆地站在那里,低着头,双手合十,默许下一生的愿望,一生的祝福:万事如意,合家幸福,人民安康,祖国富强,万物和谐,万类自由!耳边又传来导游的催促声,得去赶团了。快走,在离开的刹那,我还不忘回过头来,添上一句:祝福天坛,祝福万古长存!

颐 和 园

这是现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建成于乾隆年间,是他的行宫和花园,也成了清朝后期的皇帝及慈禧的主要休闲所。光绪皇帝也曾被囚禁在这里。

进了园子,绕过大殿,就是一条打破迪斯尼记录的长廊,红漆柱子,绿漆栏杆,总共分二百七十三间,每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花鸟虫鱼人走兽,内容迥异,手法多样,犹如商品一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出了走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是慈禧为了避暑和颐养天年,给自己选的风水宝地。

登上万寿山,我细心感受这里的与众不同,这里的高瞻远瞩,这里的诗情画意,这里的美不胜收。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就像小学生课本里说的:“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再向东远眺,隐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和这里的山头照应着。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是皇家园林里最大的湖泊。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像个没有尾巴的乌龟,象征着长寿的意思,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洋务运动时期,慈禧太后从慈禧水道乘船而来,坐在这里看水军操练表演。我想,慈禧这老家伙,真会享受。茶饱饭胀之后,不思国家社稷,忧民所忧,劳民所劳,竟然踩在老百姓的头上休闲玩耍。八国联军入侵,找着抓她,不仅仅是权力之大,还是罪有应得。但在这里,对于与她有关的传说,我不应该多想。我更值得记起来的是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先生一生光明磊落,学富五车,两袖清风。但一九二七年六月的一天,当他再一次从颐和园经过时,来到排云殿西面的鱼藻轩驻足许久,抽完了最后一口烟,然后纵身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昆明湖。有人说,他是为了清朝而死,但我想,事实并不是这样,作为一个文人,在当时,他力所挽救的是中国古文化,而面对时代形式的发展变化,他的思想,他的耐心,他的绵薄之力竟不能挽救自己,挽救学术,挽救中国的古文化,这是他的悲哀,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中国文化的悲哀。所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也许这正是他的宿命。

继续前行,这里不仅留下的是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更留下的是一代学者不朽的生命传说。而脑袋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萦绕在耳际, 这三句本来都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先生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先生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深刻的思想内涵,真是妙思所得,妙心所取。得出园子了,向昆明湖道别,怀念先生!

圆 明 园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针对圆明园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在颐和园的隔壁,就是圆明园了。怀着对废墟的虔诚拜谒,我一路而来,来到这座园子里。

曾记得,在一次电视报道中,大作家琼瑶来北京旅游考察,当她游览完北京其它的名胜古迹后,一位记者建议说:“你应该到圆明园去看一看,因为那里有历史,那里有诗。”我想,我更得看看这座废墟了。

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康熙皇帝亲自命名,雍正皇帝对其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这是清朝帝王在一百五十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能工巧匠,堆山填湖,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四十景,建成大型建筑物一百多处,并且收藏着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抢掠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后来,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这些内贼的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直接的护卫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侵略者不仅抢夺了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然而1860年10月如狼似虎的英法联军丧心病狂地洗劫了它,文物被劫掠,园中的建筑被烧毁。现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只剩凄音余绕,像个文化乞丐一样呆呆地停在那里,向游人乞讨,向时间叙说,向历史问罪或者忏悔,一言难尽。

清华、北大

这是我们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而这,恰是中国最著名的两座高等学府。我想,到这两个地方,我得感受的首先应该是那种浓厚深重的学术氛围,然后是令人向往的自然景色,比如清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北大的未名湖。

清华大学其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用给美国“庚子赔款”,美国留下的一部分资金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第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 后来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今天的清华大学在新的历史机遇前,依然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着。

最让我神往的便是那块荷塘了,也许是缘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了吧,见到后,有一种喜不自胜的心情,就像先生写的那样:“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先生细致的观察,灵秀的笔法把一块荷塘描绘的是这般诗情画意,这般秀色可餐,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写尽了天下的荷塘。我晃晃乎如游其中,眼前的游客没有了,周围的吵杂声没有了,人世间的一切琐事皆没有了,只剩下我和这块荷塘,我荡舟扶荷,逍遥自在,感受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人生的复杂。时间紧迫,导游又在催了,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荷塘,朝北大而去。

北大,这也是一块古老又悠久的学术圣地,是新思想的前沿阵地。谢冕先生一九九七年在迎新致辞中说:“这真是一块圣地。 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出的精神魅力。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圣地的不朽灵魂。” 

北大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在这里曾走出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社会新思想的先觉者,走出了冯友兰,季羡林,任继愈等一批哲学文化的佼佼者,走出了俞敏洪,王强,包凡一等形形色色的青年创业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chan*]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社会的文明及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兼容并包”的精神和“学术自由”的主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术传统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肩负着张载所谓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光荣使命。

想着想着,就到未名湖畔了。首先看到的是高耸的博雅塔,原来是供北大师生节水用的,现在成了一处风景,默默地守候在未名湖畔。而这湖是乾隆皇帝赐给大贪官和珅的,是淑春园的一部分,和珅被查抄后,又几易其主。再后来成为了司徒雷任校长的燕京大学的一处景色,但一直没有名字。据说,后来为它取名字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都不很令人满意,最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在今天看来,空旷的未名湖,配上钱穆先生命之的“未名”二字,正体现了古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淡泊名利,宽容无争的心境。所以,至今许多文人一直对它怀着一种无限的垂涎之情。

无限遐想之间,无限留恋之间,北京的行程即将结束了。大家都带着依依惜别之情,被一辆大巴载向北京西站,得坐火车南下离开了,向北京挥手,要回到故乡去,热情地拥抱我故乡的山水,正常地生活,正常地工作。再见,北京,再见,北京之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言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
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和国际交往中心。
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
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北京之行,让我难忘。

文章评论共[5]个
文清-评论

在您厚重的笔下,又浏览了一次北京。晚上好!at:2009年08月20日 晚上10:45

言延-回复谢文清阅览并点评,问好! at:2009年08月21日 早上8:19

黄泽环-评论

哈哈 同爱写游记类俺来拜访,不知欢迎言延可否欢迎? 问好!at:2009年08月20日 晚上11:38

言延-回复呵呵,欢迎光临! at:2009年08月21日 早上8:20

清闲尘梦-评论

欣赏中,问好!at:2009年08月21日 中午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