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8月12日曾刊登梁文道先生《网瘾是一种瘾吗》一文,对 “网瘾”作了深刻而又全新的阐述,发人深省。其实,“网瘾”的称呼并不准确,我觉得叫“游瘾”(玩网络游戏上瘾)更贴切。因为在整天上网、泡吧的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玩网络游戏成瘾的,且青少年居多。
青少年贪游成瘾,危害用不着遮遮掩掩,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荒废学业、工作,影响个人光明前程;二来因沉迷网游世界,极易受网络色情、暴力、虚幻等因素渲染,而产生逃避现实、厌弃家庭管教,甚至危害社会的行为。因而,这部分人“游瘾”必须要戒,但问题是如何戒?现在的办法有很多,不外乎家庭管教、社会管教两大类,但效果都不明显,管的松了,等于没管,起不到实际效果;管的太严,又有束缚自由、伤害自尊之忧;管的太粗暴、直接,更会担心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沉迷网游的青少年数量不但未见减少,反而只见增加,更有甚者暴力化、犯罪化现象日趋加重,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坏影响。我想深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对青少年上网玩游成瘾缺乏感同深受的经历,对其现状成因更是缺乏系统全面地分析。于是,我想起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段“戒游”经历,讲出来或许对患有“游瘾”的青少年、家庭以及从事戒网研究的人士会有所启发。
我第一次接触游戏大约还在上初二,应该是90年代初,那时还没有专门的游戏机室,更没有网吧,能玩游戏的只有村口一户人家,他家有那个时代农村难得一见的彩电,插上一个类似游戏卡的设备,玩者坐在电视前,眼睛盯着电视画面,拿着一个手柄操纵戏玩。当我一接触这好玩的游戏后,便不由自主地被其动感的画面、自由操纵的适感所吸引,从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放学后,双腿总会不由自主地迈进那家游戏电视前,一开始没钱只是别人打,自己站在后面盯着看,到后来就变成找钱游玩,积攒的零花钱、过年长辈给的压岁钱,甚至在家里收获的“意外横财”都毫无保留地送给了那家店主。再到后来,便痴迷成症,吃饭时想着,睡觉时梦着,聊天时论着,就连上课都在牵挂着…….。记得有一次,老师在上课,可我的心却早已飞进游戏世界里了,脑海里充满着手柄按捏下的精彩画面,不知何时课桌上的手竟情不自禁地颤动着,手中的笔也不由自主地在课桌上有节奏地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声音越来越大,而身陷其中的自己却毫无察觉,直到老师的呵止。那次课堂的“出轨”换来的是带家长来校的惩罚,很快父母便采取了“雷霆行动”,今天想来无疑是及时而又正确的。他们首先控制了经济,我的零花钱一分没有,理由很简单没钱了看你还能玩游戏(当然我胆子很小,再加上那时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干不出其他犯罪勾当)?其次是控制我的时间,与学校、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计算出我的上下学时间,超过一定时间的,他们再忙,也会分头甚至发动亲友一起寻找,一旦触“游”,必将招致惩罚。第三是引导我的兴趣爱好,知道我以前喜欢看书,就尽其所能的购买、租借文学书籍,让我阅读,帮我打发业余时间,把我的心圈在“游戏”之外。结果,他们成功了,很快我便戒掉了“游瘾”,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后来的我发奋学习、考上大学、拥有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美满的家庭,直到今天为止,我也未敢越“游戏雷池”一步,当周围的人在滔滔不绝、饶有滋味地谈论cs、魔兽时,我的表现就像个外星人,了然无趣、漠不关心。与之相对的是,我对书的喜爱则一如既往,直到今天,书还是我晚上睡觉的“催眠剂”、心情不快时的“开心果”、人生的“成长阶梯”。
总结起来,我之所以能这么快从“游瘾”中走出,主要得益于在我初涉“游戏”、陷入不深之时,便能被及时地发现,并得到父母家人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可见戒“游瘾”一事说难并不难,关键是家长要及时发现苗头,并及时遏止,并有针对性地做好规引。尤其对出现“游瘾”苗头的青少年,家长一定要果断出击,快刀斩乱麻地予以干预、节制,坚决掐住苗头,将其杜绝在萌芽状态,这个时候不能有丝毫犹豫,更不能因为顾忌到孩子的感情、自尊而出现半点放纵。这点做不到,让他深陷其中了,要想制止,纵有千般手段也是无济于事的,到时悔之晚矣。就像幼儿学语时,本身其声带发音都很正常,后因好奇所致,而学着 “饶舌”之音,而家长这时如不能及时干涉、制止和纠正,长大后肯定便是个“结巴”(我有个本家侄儿便是此例)。除了及时的干预和节制外,也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培养适合个人的良性爱好,比如看书、下棋、音乐、运动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要是政府、社会多方联动、合力施策,效果就更理想了。最近,国家工信部计划在全国网吧、学校等公共场所免费安装“绿坝”软件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对上网的内容、时间都做了很好的限制,这样更能从源头上避免青少年深陷“游瘾”。只可惜,听说不知何故延迟推行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与所谓“网友反对”有关,如果是,不知道这些反对者的用心何在?你的理由真能站住脚吗?如果你是一个如我的成年人,在家看电影、浏览网页、甚至玩游戏是不会有任何限制的,因为“绿坝”只针对公众场所,对私人家庭不存在任何的网络管制。而如果你本身就是深陷“游瘾”泥沼的青少年,那对不起,我会向大法官一样,大声地告诉你:“反对无效”。就像一部即将出台法的律在向社会征求意见时,会去征求一个正在做坏事的犯罪分子的意见吗?如果你是一些所谓的“专家”,死抱所谓的“法制民主自由”教条不变,那也很简单,直接让他本人或者自己的孩子过过“网游成瘾”的生活看看,也让他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玩着,也让他一连数日方便面泡着,也让他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地人面前晃着,也让他表情漠然、神情恍惚、眼泡红肿般“死不见人、活不见鬼”的活着,我想用不着一年,半年、一个月甚至一星期他都过不来,早早就举双手投降了!呜呼!
“心正则无畏”,但愿家长们胆子大点,工信部胆子大点,期待“绿坝”的安装,期待更多的孩子告别“游瘾”、“网瘾”,期待更多的人站出来大声疾呼“我不是个游瘾者”!
-全文完-
▷ 进入书韵流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