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人在博客甚至网站大肆鼓吹“韩寒就是当代鲁迅”,我借用鲁迅的名言,“只有孔乙己来了,才可以笑几声;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年青人,我们先来正确的认识鲁迅先生。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
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看完这些,谁还说韩寒是当代之鲁迅。如果把张悠当作蒙娜丽莎,有何感想?
博客里很多人都能批评,而是相互揭短、指责、讥讽、诋毁甚至谩骂,言语中充满了唾沫和火药味,和鲁迅的文章相比差之远矣!
林贤治在《一个人的爱与死》中给予鲁迅之评价:激情的作家,然而又不缺乏理智;诗人的气质,语言源至内心;他的观点无论你赞成与否,你都得承认。在林贤治的心中,鲁迅确实如此!因为林贤治是用心去写这部著作的,他没有糊弄读者!
老舍评价: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巨星殒落的噩耗传来,全国人民以及世界进步人民和文化界十分痛惜,在宋庆龄主持的鲁迅葬礼中,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覆盖在鲁迅棺木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民族魂”不是可以乱盖的,有人如盖到韩某人身上,必遭千夫指!就算做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你能“俯首甘为孺子牛”(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你吃的既不是草,挤出来的也不是奶,这只能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是一种批评和被批评的声音而已,有人接受,有人反对。
学到了鲁迅部分精神,得到了部分读者拥戴,却有不少读者反对,如果说反对者妒才,那鲁迅先生在他的年代,怎么每人才妒才呢?
梁实秋回国后发表文章,把卢梭大大攻击了一番。景仰卢梭的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自然不满,撰文反驳,揭开了鲁梁论战序幕。后来撰文又把梁实秋着实嘲弄了一番。梁实秋不得不应战。从这里看出,梁实秋骂人在先,鲁迅因为景仰卢梭,才开始鲁梁论战,这也是个例。
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韩寒的杂文能记录这个时代什么?
肤浅之人喊出可怜的口号,先进课堂把文化补足,别把“骂人就是鲁迅”的帽子乱扣,就像今天朝鲜的言论一样,要把美国从地球上抹去,美国回应:“愚蠢”,接着问“你有什么?”
千古笑料啊。无语。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也是鲁迅名言,看到今天有人乱扣帽子,我不再沉默。
-全文完-
▷ 进入西山隐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