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安县黄土镇方碑村的村民就开始忙碌起来。村民王永辉一家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妻子负责家里家外的清洁卫生,儿子王金洪负责挂灯笼、贴对联,王永辉则负责上街买酒买菜。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太阳一早就赶来凑热闹,一扫往日的阴霾。经过几天雨水洗涤的天空,空气中的大量悬浮物和杂质被过滤,更加纯净、艳丽、雄伟!用晴空万里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在湛蓝的天空下,今天的方碑村显得格外美丽。
一座座新建的小洋楼立在路两旁,两层高的楼房一字排开,样式统一;每幢楼房前有一个小院子,西式铁栅栏,绿瓦、白墙,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掩映在绿色田野里的“别墅”群,在废墟中拔地而起,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刘年芳是其中的一户,她家楼上楼下共4室2厅130平方米,小楼后面还有两间青瓦房作厨房与猪圈,自来水和沼气池都配套建好。她十分激动地说:“自己住的是教授们的村庄,比之前好十倍。修这房子总共花了10万元,在银行贷了4万元,国家补助了1.6万元,在北大教授那里无息借了2万元,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多元。这次多亏了何教授引来资金,助了我们一臂之力。”
刘年芳说的何教授,就是原北京大学教授何志毅,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副院长。
在去年“5.12”特大地震中,方碑村435户家庭中,有407户人家的房屋完全倒塌,倒塌率高达94%。即使没有坍塌的房子,也几乎成为危房。多年的心血、宁静的生活,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村民们的心在流血。面对灾后农房重建,本来就不富裕的村民发愁了,除国家的补助外,修建房屋的资金缺口还有很大,他们心急如焚。
长年从事企业研究的何教授,在地震发生之后,眼前浮现的不再是战略、并购、营销、管理等字眼。在生命面前,任何商业都是苍白的,他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绵阳,深入灾区调查,之后提出并在方碑村实施了一种崭新的帮助模式:一个城市家庭,无息借1万到2万给村民;受助的受灾家庭,按借款协议的规定,在几年内分期还清借款。这样,不仅避免了心理上的“施舍”,而且提高了村民的自主“造血”功能。使村民在享受来自第三种渠道帮助幸福和快乐的同时,自强不息,重建自己的美好家园。
何教授以一个非盈利组织为纽带,搭建起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助桥梁,首批向218户村民借款435万元,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从而让一个偏僻闭塞的村庄快速进入灾后重建,村民们很快就陆续建起了新房,搬进了新居。同时,教授们还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动社会捐赠,帮助方碑村完善各集中建房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谋划产业发展。
村民们听说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一帮一”灾后重建家园赴川探亲团的37名教授、老师们要来走“亲戚”,欢天喜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早就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精心准备着香喷喷的饭菜,就像过节一样喜庆。虽然村民与教授、老师之间相距千里、素未谋面,但是大家的心早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不是亲戚胜似亲戚。
大地像个蒸笼一样闷,一丝风也没有,汗流浃背的村民全然不顾,翘首以待恩人的到来。上午10时,两辆大巴车驶入村民们的视线,顿时,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快,把茶水端上来!”方碑村支书李付军大声吆喝起来。
大巴车刚停靠在村委会门口,村民们便一涌而上,将远方的“亲戚”团团围住。
“辛苦了,快喝口水!”
“饿了吧?尝尝我家的土鸡蛋!”
村民们将花生一个劲地往客人怀里揣,还有些村民拿着蒲扇,为客人打扇纳凉……
面对淳朴热情的村民,上海交通大学的“亲戚”们眼眶湿润了,感慨万千。
通过介绍,村民王昌平认识了“交大”的徐国华老师,便迫不及待地邀请徐国华老师这位远方的“亲戚”,和妻子儿女一道去他家做客。
王昌平兴冲冲地在前边带路,边走边向“亲戚”说道:“也没准备什么,就是请您们去家里看看、坐坐,尝尝家里的腊肉!”
“今后有什么打算?”徐国华十分关心地询问道。
“村上要搞大棚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我家承包的两亩多地,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了。”王昌平有些激动,脸上充满了憧憬,笑呵呵地继续说道:“方碑村离县城很近,农闲时还可以去打打短工,补贴家用。”
中午时分,村民同远方的“亲戚”围坐在餐桌旁把酒言欢,共叙着亲情和未来。那气氛比室外火辣辣的太阳还要热烈,其情其景让人兴奋陶醉。
欢快的笑声一阵阵从方碑村一家一户的新房子里传出,整个方碑村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新的发展设想、方案在酝酿,远方的“亲戚”和村民的心贴得更紧。心心相印,同心协力,方碑村的明天肯定会更加美好!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征文作品)
-全文完-
▷ 进入川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