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买西瓜,在我们付钱拿货之前,我们并不拥有那让我们垂涎的西瓜。在整个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对西瓜的持有状态从“无”到“有”。这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出清楚的判断:这西瓜是个“商品”。我们也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这西瓜是个农业“产品”。
可如果我们拿了块祖传的金砖,上首饰店要求给加工一下。在整个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对这黄金制品始终保持“持有”状态。这时候,我们有些人就很难判断首饰店按照我们的要求打造出来的首饰算不算得是“商品”,也就比较难以判断出首饰店的加工过程算不算得是一种“生产”的过程。
于是就有人这么认为:孩子本来就是我的,我花钱让孩子去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所以我花钱买的是“教育”这个商品、这个产品,“教育”的过程就是我和我的孩子一起消费的过程,孩子始终都是我的孩子!
我们无意于讨论加工过的黄金首饰算不算得是商品,也无意于讨论接受过“产业化”教育的孩子是不是一种“产品”。这得经济学方面的专家说了算。我们只是觉得,现在的老师与首饰店的师傅有一些相似之处。
比如,学生绝对不是老师的孩子,而是家长的孩子。就象那首饰店里的师傅,决不敢说他加工过的那些首饰都是他的物品。即使是在加工这些黄金的时候,这些黄金被负责加工的师傅持在手里。这种手“持”的动作,并不能代表其对所持物品的拥有。不管是加工前的金块,还是加工时的液态黄金,还是加工后的首饰,其主人,都不是首饰店的师傅。
所以,我们老师不应该总是说“那是我的学生”。因为老师说这样的话,不仅很可笑,而且很可怕。怎么孩子让你教了几天就变成你的了?这简直就是强盗行径了嘛!
我们老师要知道自己的本分。教育产业化条件下,我们上有老板,外有顾客。我们都得好好伺候着。
顾客就是上帝。就象那金块,金块的主人要把它打成金钥匙,镶成金牙,整成金项链、金戒指……爱咋整咋整,那是人家的事。对于我们的“良苦用心”,我们不能老是埋怨家长不理解、社会不理解。消费者花钱购买了你的劳动力,你就得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你要对得起你得到的那份报酬。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本分。
老板是咱的衣食父母。那种一个师傅加工一个首饰的手工作坊时代已经过去了。背着老板揽私活,叫做“有偿家教”,是不被允许的。现代工业化流水线,追求环环相扣的高效运作机制。
幼儿园不算,从小学开始,每个小学生至少得有一个德育老师、一个语文老师、一个数学老师、一个体育老师、一个音乐老师、一个美术老师……一个孩子平均需要10个小学老师来教他。上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一个初中学生至少需要15个老师。来到高中,再换一拨,又是15个。大学各种必修的、选修的科目琳琅满目,上点规模的大学院校,一个学生应该至少听过20个大学老师讲的课。也就是说,一个“正常”的大学毕业生,至少经过60个老师的60道工序“加工”。
所以,我们老师要知道自己的本分。我们不能总神乎其职、圣乎己业。流水线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是根据图纸打造的。我们一定要有大局观,当好一颗螺丝钉,不能给老板添乱;我们一定要有责任心,要把我们负责的那道工序做好;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要耍得了金刚钻,要揽得了瓷器活。
至于顾客不满意,总指望着要“素质教育”。那就是顾客和老板之间的事情了。顾客在跟老板下定单的时候应该在合同上写清楚,想把金块打成金钥匙,镶成金牙,整成金项链、金戒指……诸多流水线设计任君选购。
咱就是个打工的,别老把自己当老板。我们老师要知道自己的本分。
-全文完-
▷ 进入Q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