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黎淳(三)——听昨夜明月松风
相传大禹治水路过洞庭湖时,正逢青白赤黑黄五龙为患,黄龙尤甚,波涌洞庭,水患乡里,百姓苦焉。于是大禹就把定海神针插在洞庭湖中,镇五龙之淫以安云梦,自此江湖浪静,风调雨顺。而背靠长江,南临洞庭的雷巴尖山之仙人洞,正是黄龙之出口(亦称黄龙洞),洞口四周古树枝蔓,野果盈坡,清香萦绕,祥瑞华光,幽深莫测。难怪吕洞宾云游洞庭与众仙把酒仙人洞时,邀月听风,抚松而叹曰:昔先圣镇黄龙于斯,龙脉虽断,而搏动盛殷,后世当有显贵者也!
虽然远古传说只是世人期盼征服自然祈求万福的一种愿望,也是滋润生活自诩非凡的一种心理调侃。然而日出而作,戴月而息的龙秀村民,伐山砍樵,种谷栽麻,清贫自乐,世代相习,何时指望一丝半缕祖上阴德!即或是从江西迁至华容老垱堤的京兆支黎氏一族(集居塔市驿、洪山头和集成等地),落户龙秀村后,圧根儿也不曾想到因过继杨氏之子故,而有朝一日能成为地方显贵。须不知吕仙一箴言,还当真话出了以龙秀书院为标志的黎家大屋场一门甲第连科、文风鼎盛之望族。
那还是南宋理宗皇帝年间(公元1234-1264年),理宗赵昀梦想联蒙灭金收复失地,却开门揖盗,致使漠北蒙古元兵铁骑中原,切断了岳州北上之商旅驿道。淳佑十年(1250年),祖籍陕西华阴县的杨世杰,正值长沙刺史任上,而随父迁湘的儿子杨美实也于这年赴任华容知县。不料任满之日,南宋王朝已濒临覆亡。美实公再也回不了魂牵梦绕的关中大地,为避兵乱,便举家迁居于山水灵秀、物产丰饶的胜峰龙秀村,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繁衍生息。可是令这位满腹儒学颇识风水的杨氏美实公不曾想到的是,祖宗杨姓香火延至第五世元铭、元勋时 ,竟然易祖改宗而以黎氏姓延续后人。更有甚者,第八世子孙黎淳时,上奏天子,欲恢复祖宗杨姓以续香火而不可得。黎淳深知英宗御批“首拔得人,勿用更张,弗允”之苦衷,在归宗立谱的无奈之中,长子民牧,将前辈兴建的龙秀书院改为宗祠,修家谱称杨黎氏。从此,龙秀村之黎氏家族,遂以弘农支黎氏杨黎支后续香火,以别于江西京兆支黎氏一族。
据有关资料载:“杨美实有子二,一名绍庆,一名绍祥。绍祥有四子二女,大女嫁黎姓季二郎,无生育,绍祥令次子受孙到姐夫黎家支撑门户,娶胡氏,生子元铭、元勋(五世),元大德年间继黎氏后从黎姓。元勋生子有常(六世),常有三子,第三子如斌(七世)生子四,长子濬(八世),有文学;次子淳……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中进士,英宗殿试取状元……”我们姑且从这段类似家谱的记载中,似乎已经找到了杨家为何易祖改宗从姓黎氏的答案了。也许越是显贵之出身就越有离奇之身世,越是功名腾达之辈就越有鲜为人知的沧桑之变,甚至也许还有世人说不清道不明之鬼怪神明轶事,延伸在茶余饭后老婆婆品茗谈笑中。黎淳之为岳州府唯一状元,自然非凡夫俗子,至少是仙气入骨而投胎尘世为杨黎氏家族第八世儿孙。也许正应吕洞宾言:后世当有显贵者,黎淳也。
有人说黎淳当为文曲星附体,自非凡人,一是祖宗荫庇,保佑他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二是因祖坟葬于龙脉之地,黎淳因灵气入髓而洞悉真龙天子之意,故而龙颜大悦而中榜首。果真如是乎?
黎家大屋场地处雷巴尖山之阴,对于黎氏族人来说,雷巴尖山既是本族人的圣地,更是禁地,常人是不可随意来此嘻玩打闹的。因为雷巴尖山峰下的仙人洞口,即当年黄龙出洞之龙头处,也就是黎家二世祖杨氏美实公墓葬之地,其墓冢正前方三山环护,世人称之为”三星椅”,暗示此地必出三颗文曲星。洞前石坪与五棵古樟之间,两株高约数丈的石柱拔地而起突兀穹苍,预示五子登科,二子显贵。当年吕仙所云“龙脉虽断,而搏动盛殷,”即谓此乎?说来也果然灵验,自黎淳高中状元后,其子民表、民牧也相继进士及第,位及人臣。而能来此地者修身养性者,只有黎淳。据说黎淳20岁那年,他请求如琦、如琛两叔伯,不再到自家大屋场东南面的龙秀书院读书,只身来到仙人洞,闭关修行苦读。朝披清露,和雀噪晨曦;夜饮丹桂,听晓月松风。每每倦怠之时,则伫立于二世祖美实公墓前,聆听教诲,此时必有一缕清风拂心洗面,脱胎换骨之感油然而生。如此三年,祖宗阴德与圣人诗书悄然融于血脉之中,从此江湖庙堂忧乐于心,千言之治策,倚马可待。
其实古代科举1300多年,自武则天始,钦点状元仅504人也,弥贵珍稀。况且不是每个状元一定文居榜首即可得之。乾隆年间一次大比,殿试第一名者赵翼,陕西人王杰居三。乾隆说:本朝陕西没有出过状元,何不给他一个?于是王杰榜首,赵翼探花。清末最后一次科举,殿试第一名朱汝珍,第二名商衍鎏,慈禧却钦定第六名刘春霖为状元。因为朱汝珍的“珍”字犯了慈禧恨珍妃之忌。而朱汝珍、商衍鎏又是广东人,犯了慈禧深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广东人之大忌,这是阅卷诸大臣们事先无法想到的。而刘春霖是河北人,甲辰那年大旱,春霖这名字吉利,当然钦点刘春霖为状元了。如此神圣之事,这样说来似乎有点搞笑。而黎淳作为明英宗南宫复辟后的第一名状元,明英宗是否也是因为“岳阳没有出过状元,何不给他一个?”还是别有他故而 使黎淳一登龙门?如果我们今天有心无意间去慢品细茗黎淳的那份状元对策,你会感悟些什么呢?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奸臣当道,瓦刺南侵(漠北元朝余部)。面对内忧外患,英宗御驾亲征于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兵败被俘。“土木堡之变”用50万将士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却是英宗一年“北狩”(俘虏)于人的屈辱生涯,更有甚者,他被瓦刺释放回来后(在1450年),又被已当皇帝的弟弟朱祁钰软禁南宫8年。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英宗趁机“南宫复辟”,第二次登上皇帝宝座,改元天顺。英宗痛定思痛,设法平恤朝野,安定民生,决定在 当年丁丑科殿试三元(状元、榜眼、探花)时,以“求贤安民”为策论之题,选拔良才。其时黎淳以“求贤安民,在于智仁兼尽而己”为对策回答了英宗”天子何以治天下”的策问。黎淳陈言:“求贤”宜“智”,安民”施“仁”,为英宗当时复杂而絮乱的心迹,谋划了一幅心有成竹的治国安邦之蓝图。且行文洋洋洒洒3600余言,文辞优美,生动形象。善用比喻,对偶、排比尽兴铺陈,以极富感染力之文笔,深深打动了劫难逢生的大明天子,一甲魁首自然非黎淳莫属。
不管真的是杨黎氏世祖坟冢巧占风水,还是安邦之对策熨平了英宗求贤若渴之迫切心情,然而,闭关修行,读经史子集之书,养鸿鹄浩然之气;开壶济世,诵经世致用之策,砺报国尽忠之心,这才是黎淳以其才思敏捷之天赋而金榜题名之真实所在,也是尔后仕途腾达尊君爱民之源动力,这岂是风水宜家与龙颜大悦之可得来哉?黎淳一生,官居尚书高位,进一品荣禄大夫,赐三代诰封,在大明王朝宫廷生死搏斗的漩涡里,受宠若此,佼佼而出者能有几人?历朝为臣,历英宗、宪宗和孝宗三帝而不曾有诋誉之词,这岂是风水所能呵护?又岂有时时事事而娱帝心者哉?五代时期“政治不倒翁”冯道,历任唐、晋、汉、周四朝之宰相,自嘲为:“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不是最终也被周世宗所抛弃么?冯道之不如黎淳也。
记得黎氏家祠有这样一副楹联:气压英雄,丕振状元令誉;学通经史,堪称直讲才华。上联赞誉明朝黎淳天顺进士第一。下联歌颂北宋朝议大夫黎錞之“刚而仁明,正而不阿”。此联虽为无名氏所作,但至少说明黎淳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是地久天长的。黎公逝世后,乡亲们为了永远铭记他,特意把他葬在雷巴尖山对面的状元山(原名黄湖山)上,墓冢形制十分考究,墓冢与墓围皆用花岗石砌筑,其上雕刻有精细的花纹。墓前还建有非常气派宽敞的享堂,并立有镌刻极其精美的神道碑,所述平生事迹,以励后人。四周植以花草翠柏,四季常青,清风习习,以告慰黎公在天之灵,让这颗忧劳国是疲惫不堪的魂灵在这清风明月中静静地休息。
从雷巴尖山到状元山,这是老人一生编制的人生花环;从状元山到雷巴尖山,这是老人永远回味不尽的心灵轨迹。花环如斯,轨迹如斯,石凳如斯,翠柏如斯,多少个昨夜魂牵享堂,坐听晓月松风,黎老淳公听得完否?
丁丑年8月9日深夜草成于养心斋
-全文完-
▷ 进入ferrym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