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记得二十余年前路过武汉,就曾产生过登临黄鹤楼,“极目楚天舒”的想法。然而一直未能如愿。直到今年暑假,总算了却夙愿,游览了黄鹤楼公园。
然而,由于时间短促,游客众多,我感觉自己只是黄鹤楼的一名过客,就像没有真正登临黄鹤楼一样。
回顾历史,去黄鹤楼的人似乎不少;可是,又有几人真正做到“独上高楼”呢?
独上高楼,勾起了诗人崔颢的思乡情怀。
崔颢,少年时代居住在河南开封。关于他离开河南老家,赴长安科考,二十岁左右就得中进士。但是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长安而浪迹江湖。20年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东,最后还到了东北。估计他这20年是放了外官,或者跟随外官作幕僚,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长期漂泊他乡的崔颢,对故乡是很思念的;然而,他又并无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从崔颢个人来说,漂泊大半生的他是不幸的;从黄鹤楼来说,则是幸运的。这首凝聚思念血泪的诗篇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可以说,崔颢的《黄鹤楼》诗称得上黄鹤楼的“镇楼之宝”。
独上高楼,引发了李白对友人的离情别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后两句是从诗人的眼光和角度写的:孟浩然乘船在江中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水天相接处,最后只能看见长江仿佛是流向天边。这两句诗意蕴深远,可以说是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果,耐人咀嚼。
李白与黄鹤楼的诗缘不止于此。乾元元年(758年),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游黄鹤楼时,又作了一首绝句: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尤其后两句运用了绘声传情的抒情技巧,作到了声情交会,情借声传,而关键就在“五月落梅花”的笛曲所包涵的深厚意蕴,“落梅花”那皎洁而凋零的意象同诗人清白而伤损的自我形象复合、叠映,给予了读者以无限体味的余韵。
独上高楼,更激发了岳飞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
绍兴四年(1134年)七月,岳飞驻军鄂州(今武昌),收复襄阳六州郡,指置襄汉防务,多次登黄鹤名楼。因此,现在武昌蛇山黄鹤楼三楼大厅壁画上,刻有岳飞披载盔甲,腰悬宝剑,左手扶剑鞘,右手欲拨剑,再现了当年岳飞登临楼头,缅怀祖国沦于敌手的大好河山,抒发着"还我河山"的伟大政治抱负。黄鹤楼公园东区里也因此修建了岳飞铜雕。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岳飞写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可谓妇孺皆知。事实上,岳飞还写过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全词如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高宗绍兴七年(1137),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奉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本词大概作于回鄂州之后。词作上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词作下片分两层意思,慨叹南宋王朝统治下士兵牺牲,人民饿死,景况萧索,希望率师北伐,收复中原。“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请愿受大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提锐旅”,率领精锐部队。大将的口吻与气度,跃然纸上。“河洛”,黄河、洛水,泛指中原。“清河洛”与上“铁骑满郊畿”呼应,挥鞭渡过长江,消灭横行“郊畿”的敌人,收复中原。“一”、“直”和“清”字用的极为贴切,表现了必胜的信念。“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汉阳”,今湖北武汉市。“骑黄鹤”,陆游《入蜀》:“黄鹤楼旧传费祎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结末用黄鹤楼典,不仅扣题,且带浪漫意味,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词作下片是叹息在南宋偏安妥协下,士兵牺牲,百姓死亡,景况萧条。最后希望率师北伐,收复失地,然后回来重游黄鹤楼。可惜的是,后来岳飞为奸臣秦桧所陷害,岳家父子屈死于风波亭,“还我河山”的壮志宏图终成泡影!岳飞虽死,但它精忠报国的英魂永存!他在黄鹤楼留下的诗篇也将流传百世!
斗转星移,曾经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似乎不再“鹤立鸡群”。它与位于武汉建设大道新华路口的民生银行大厦(共68层,高约336米)简直没法比!但在人们心中,黄鹤楼永远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因为它不知留下了多少仁人志士的足印,不知倾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千古幽思!黄鹤楼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高度,是现代摩天大厦无法逾越的!
时过境迁,登临黄鹤楼的人越来越多,但吟诗作赋的人越来越少了。大概是因为“世间万物俱增价,老去文章不值钱”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多数人似乎更关心经济利益的多寡、官职名誉的高下;至于传统的诗词歌赋,哪比得上“超女”“快女”流行的节拍?登上诗词歌赋的楼台,回望唐宋时期的“双峰并峙”,那真是“高处不胜寒”哪!
有感于此,枫叶流丹也独上高楼,写下几首打油诗,以抒发感慨,并作为本文的结尾:
游黄鹤楼公园七言十一首
(一)见园内翠竹上刻字有感
一丛翠竹出尘寰,招揽游人玉臂弯。
未解湘妃千古恨,缘何颔首泪斑斑?
(二)锦鲤乐游图
圆池碧水映楼台,锦鲤悠哉自往来。
但得游人开笑脸,龙门未跃不须哀。
(三)游紫薇苑
百年古树发新芽,浅紫鲜红胜彩霞。
昔日仙人曾驾鹤,今朝回望紫薇花。
(四)登黄鹤楼有感
平生好作八方游,偕友登临黄鹤楼。
滚滚江涛观不尽,翩翩黄鹤去难求。
朦朦对岸灵龟动,历历长桥车队流。
欲问祢衡来借胆,挥毫擂鼓啸楼头!
(五)观搁笔亭有感 (其一)
古来雏凤有新声,妙笔多随胆气生。
崔颢若依平水韵,白云黄鹤句难成!
(六)观搁笔亭有感(其二)
送友广陵题绝句,金陵又作凤凰台。
诗仙妙韵传千古,更有虚怀搁笔来!
(七)又题黄鹤楼
平添雅兴急登楼,万里河山眼底收。
穿越时空乘鹤舞,放开胸胆踏波游。
神交二陆词锋健,醉会三苏诗意稠。
梦里新添状元笔,崔郎让我占鳌头!
[注]本诗尾联前一句"状元"用"五拗六救"之法。
(八)七律·和胡和清先生《黄鹤楼远眺》
醉里登临黄鹤楼,烟波浩渺意悠悠。
千帆摇曳江涛梦,百鸟啼鸣鹦鹉洲。
雾霭迷离江汉树,山川辽阔楚天秋。
一从崔颢题诗起,万里风光总是愁。
(九)七律·和胡和清先生《黄鹤楼怀古》
黄鹤翱翔几度秋,江天望断泪凝眸。
琴台尚在无琴曲,鹤影无存剩鹤楼。
武穆雄风腾剑气,青莲绝唱润歌喉。
夕阳西去人休去,一曲高歌雅韵流。
(十)七绝·和胡和清先生《黄鹤楼咏怀》
大江东去几时休,万里江山第一楼。
荆楚地灵多俊杰,骚坛屈子写春秋。
(十一)七言古风·和胡和清先生《黄鹤吟》
江汉东流势未休,烟波尽锁鹦鹉洲。
高楼遮断汉阳树,车马喧哗黄鹤楼。
驾鹤腾云邀明月,乘龟击水大江游。
楼中吹笛梅花落,江边阅马未封侯。
琴台一曲知音赏,搁笔称贤佳话留。
繁华往事皆成梦,白云苍狗幻悠悠。
2009年8月8日
【附】胡和清咏黄鹤楼原玉
1.【七律】黄鹤楼远眺
胡和清
长风鹤舞过南楼,千载白云意远悠。
高厦禅思菩慧树,远帆弄韵古情洲。
晴川浪尽烟波水,鹦鹉鸣穷楚月秋。
卷浪惊流千片雪,心随潮荡莫言愁。
2.【七律】黄鹤楼怀古
胡和清
黄鹤归来几度秋,云烟万里醉双眸。
伯牙弄鼓歌琴月,仲谋挥戟锁戊楼。
无意崔公豪气在,有情李士哑诗喉。
大江东去涛拍岸,尽洗乾坤万古流。
3.【七绝】黄鹤楼咏怀
胡和清
白云黄鹤梦难休,万里长江汇一楼。
俯仰楚天情夜月,笔惊崔颢写春秋。
4.【七言古风】黄鹤吟
胡和清
楚水锁川情未休,烟波江涌鹦鹉洲。
偷闲寻访汉阳树,兴来复登黄鹤楼。
孔明灯下览明月,羲之鹅池纵情游。
枣亭吹笛传佳话,石照咏诗忘封侯。
仲俞合奏流水曲,李杜诗赋万古留。
今日听君歌旧梦,笑看白云空悠悠。
-全文完-
▷ 进入陈为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