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唐朝国庆商榷《红杏出墙来》小说中景物描写
笔者在红袖博客论坛刊发《红杏出墙之辨析》引起不同争议,尤其涉及笔者长篇小说《红杏出墙来》第一章“桃花渡”景物描写,引起唐朝国庆的非议,文学创作运用不同写作技巧实属正常,笔者愿同文学发烧友共同商榷。
唐朝国庆回帖中写道:“我读了《桃花渡》的第一章节,看来你还现在古典小说的泥潭里没出来。开篇描述一个风景,连篇累牍的,甚至把古典诗词崔护都搬出来了。简单说创作的事,关于描写,有很多种,景物描写是其中的一种,不是不能写风景描写,而是过多了,又不合人物的心态、心理活动相结合的话,就容易走调。”
就事论事,唐朝国庆对笔者小说第一章有两种笔误,一是写多了景物和引用古典诗不得当;二是不合人物心态和心理活动。
笔者长篇小说第一章“桃花渡”,是小说开篇,作为小说开篇章节,笔者精心用自然景物和古典诗词作铺垫,作为30多万字长篇小说,笔者通过景物描写和古典诗作为引子,为读者渲染小说所处的社会人文自然景物环境和人物的背景命运,笔者认为并没有游离小说主题和心理状态独立存在,也不过于铺张和走调。也许唐朝国庆没有用心阅读完全篇小说,也就没有理解小说创作主题而曲解景物和古典诗引申出来的丰富的内涵。
什么是写作景物描写?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对象,概括地说,凡环绕人的但不是对人的描写,都可以说是景物的描写。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写。也可以用绘画用语来表达,那就是: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
倘若割裂开来看小说景物描写,当然得出不同误论,笔者小说开头描写了小说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
江南多雾,江城市地处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素有水城之称,是江南四大鱼米之乡。江南的晚秋,咋暖还冷,冷热交融,江面常常雾气缭绕,江边白茫茫的雾霭沉沉,江城市对岸的绿洲笼罩在雾气之中,视野看不到几十米远,空旷的江面没有船只行驶,江中很安静。
江城市处在长江中下游,江面宽阔,浩淼的江面云雾迷茫,绿洲对岸的渡船延迟了发船时间,桃花渡口滞留了很多过渡的人。
江雾在散去之前愈浓了,苍白得如同一张打鱼人抛下巨大的网,向江边密密麻麻人群中撒来,有些人很快消失在白茫茫的雾中,仿佛谁也挣脱不了这巨大的网。江山目光努力摆脱迷雾的束缚,人生相遇很多是一种巧遇和缘分,可遇不可求,有时只要一个眼神,便彼此心领神会。
小说开头便把人物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江南独有迷雾喻示主人公的命运,这段文字本身就暗示了大千世界,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人生的潮起潮落,有时被迷雾遮住视觉,江中迷雾同样像一张巨大的情网,情欲世界的人生百态,同样折谢出每一个的人生观,现实生活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是我们对生活过程中的拷贝和反思,桃花渡口滞留了很多人,用一句世俗的话来话,桃花喻示情感世界,谁都挣脱不了这巨大的网,谁能说他就是禁欲主义者?这是小说描写的风景画。
笔者通过自然背景引出文人背景,用一个传说古典诗作为铺垫,富有现代和典雅色彩,而古典诗的运用,使得主人公命运富有神秘不可知色彩。《红杏出墙来》开头描写道:桃花渡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主要是绿洲靠近市区的城南庄桃花岭种植了满山的桃花而得名,相传白居易贬江洲司马曾经写诗一首: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
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从庄南山岭流淌一条奔腾不息的溪流,呈喇叭状融入长江。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溪流水面漂浮着粉红色的花瓣流向长江,就是现在江城市到绿洲的渡口,后人取名桃花渡。现在南庄早已经并入市区,再看不到满山遍野的桃花,但诗人描写桃花的诗在当地老幼皆知。江南桃花开得最早,春节一过,就冒出粉红的花蕾,桃花盛开,有粉红色花瓣,还有洁白花瓣,花期很短,所以桃花寓意生命虽然短暂,却悲壮华丽。桃花还引申出桃花运,意喻美好的情感来得快也夭折得快。又谣传唐朝崔护写《题城南庄》诗有一段美丽佳话。
笔者从而引出一首美好的爱情故事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笔者通过这两首古典诗引申出小说主人公自然和人文的命运背景,让读者展开想象翅膀,在枯燥的对话和情节之余进入一古朴悠远的的意境之中,从而为小说表现人物性格悲剧埋下伏笔。这是小说的风俗描写。
小说语言同样是小说创作基本要素,文学中的语言实际上直接地是以个人的言语方式(包括言语动作和言语作品)存在的。文学总是以言语的方式“说话”。因此,严格说来,文学不是作为一般语言而是作为个人言语而存在的,即不是作为笼统的普遍性语言结构而是作为个人的具体言语行为而存在的。阅读小说要充分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力量。要分析它怎样运用具体性的语言叙事描景,展开情节;更要分析它怎样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性格化的语言刻画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而且小说运用各种写作方法结构篇章,也都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分析写作方法和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也都和分析语言的表现力量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因而,把握小说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并且具体分析它的表现力量,是深刻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
也许是笔者主要写散文原因,在运用语言上注重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情景,营造一种意境,在长篇小说写作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小说中多次运用散文写作语言冲击读者视觉和心理。
江山是小说主要人物,他具有消极颓废的一面,也有追求美好善良一面,是现实生活中多重性格矛盾组合。他第一次跟任何约会景物描写很美好,笔者甚至应用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诗。
江山默默地欣赏仲秋的夜景,凉爽的江风拂面而来,月光朗照下的天空,密集着满天繁星,闪闪烁烁象一锅沸水。江山目光眺望江面,清新透亮的秋水,在明朗的月色朗照下闪烁着点点灯火,仿佛无数的夜明珠撒落人间。而月亮从透明的云畔露出一镰眉月,一轮清辉映照在任何皎洁脸蛋上,任何显得眉清目秀。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山朗读起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诗句,感慨他生不逢时的命运。
笔者把人物置身在一个秋天夜景的优美环境,让读者感受一种语言魅力。同时为人物悲剧色彩埋下伏笔,像江山富有诗意的人物,他没有看清任何本来面目,充满了浪漫和美好憧憬,那秋天夜景自然就虚幻出他诗意般灵性。倘若说这样景物描写是多余的,网络作品只是对白和故事,那网络小说只能简化了文学创作艺术技巧和基本要求,谈何小说创新。
笔者在小说用景物渲染人物环境,点缀了小说人物所处的环境,甚至运用散文笔法创作小说,自然有一定难度,散文化的小说这才是网络小说的创新,这在小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世外桃源”等章节表现尤为突出。笔者在季节转换不惜笔墨描写景色。如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
描写春天景色:白雪凝眸远眺,近水远山,一览无余,转眼已经是仲春季节,今年的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又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遍野,分割翠绿碧青的大自然,一切沐浴着春晨清新的曙光,湖畔边的柳树舒展开了清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排身着绿装的楚楚动人的仙女在翩翩起舞。近处的一排排婷立的垂柳,在春风中轻柔地摇弋,而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争先恐后绽开鲜艳的花朵,碧绿的柳丝、红的桃花,仿佛众多窈窕少女的轻歌曼舞。白雪吟起白居易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秋天景色:白雪这栋俯视楼的位置,正处在绿洲最豪华高档住宅社区,社区最前排的二楼,卧室窗口正对长江,宁静而又幽深,视线很空旷,江边林荫小道环绕,近处假山亭阁,小桥流水。远处长江犹如白丝绸从天边飘然而至。凝眸处,远山近水尽收眼帘。正值深秋季节,秋高气爽,天空白蒙蒙的,秋风阵阵,梧桐和柳树落叶纷纷,弯曲水泥路面,几乎被落叶掩埋。
描写冬天景色:新年伊始,凛风裹着白雪铺天盖地而来,仿佛相约一个世纪,起初轻柔得象个快乐的舞者在舞蹈着,雪花渐渐大了,恍惚间,已是万树梨花,圣洁得如一团白莲花,一团团,一簇簇的,闪着银光,放纵肆意的灿烂绽开。辞旧迎新,春节眨眼就过去了,2008年一场大雪,交通堵塞,漫天飞雪,纷纷扬扬,当雪花自空中天花乱坠飘落,很快淹没街道和挂满树枝,雪粒被风卷着,撞击玻璃窗上,冰清玉洁的雪花,如白玉折碎的声音,娇美而又晶莹。
只有读过《红杏出墙来》长篇小说读者,才具有评价一部小说得与失,笔者描写景物和环境笔墨不是很多。有位读者阅读了《采菊东篱下》章节曾经回复道:用散文写小说也是一种创新。
笔者认为小说创新是一门综合艺术,小说从简单讲故事和对话发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进步。如果连这些基本创作做不到,剩下就是故事和对白,这是小说创作倒退和弱化。而时下网络文学就简化了很多小说艺术手法,所以网络文学很难走得很远。艺术弱化和思想苍白,是网络文学致命的肋骨。
小说创作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缺一不可。笔者愿与网络文学发烧友商榷,以提高创作水平。
《红杏出墙来》链接网址:http://yanyu.love/novel/683699.html
-全文完-
▷ 进入轻风轻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