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真性情下的真实人生紫竹风

发表于-2009年08月05日 凌晨1:17评论-4条

——再读玲的文字有感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文学的核心作用,就是教你认识“人”。文学是心灵的“x”光。

——题记

听玲说,她想把自己近三年来发在烟雨的作品整理成书,让我帮她做一些,我欣然接受。她早期的作品我读得不多,只听说她最初被一位网友带进烟雨时什么也不懂,只凭着一腔热情与爱好来写,是为进行心情的纪录。我认识她是在去年中叶,这时候她写作上似乎已经颇为得心应手,而作品里对自身太多感情经历的坦诚叙述像是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误解与争议。然而我读到的却是一个随性自由极为真实的女子,虽然对她的行为也有不理解之处,但是我一直试着真正地了解她,还因此写过一两篇有关她的文字。如今做网友也近一年的时光,有空了便一起聊聊天,心里似乎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她。而她在我写有关她的第一篇文字之初便给予我一个很高的评价,称我是她的于丹。这样的称谓多少让我有些自喜,然而平时里聊,却难免还有误解与不懂的地方,这多少让我有些尴尬。

如今翻阅玲以前的旧作,竟让我惊叹不已,而这样的感觉似乎以前并没有过。虽然那时候的文字读起来不免生涩,却让我真正看到了一个如此真诚与坦荡,心怀单纯与美好,倔强而执著的女子的心。我得以轻易进入,与她一同感受当年的心境:一个初学写作者对别人的帮助满怀真诚的感谢,还有刚接触文学时感觉到的重生,那份喜悦与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未来满怀着热情与信心。然而现实却让她看到了许多庸俗而虚伪的灵魂,这些人在现实世界里是所谓的教授或老师,甚至还是单位的领导,他们都年长于她,她心无城府地把他们当哥哥父亲一样看待,然而谁想那些人却另有目的,只是为了性的需要,只是想找她做情人。这自然是她拒绝的,哪怕他们可以不把她当学生看,她也不能作贱自己当情人。

“性是复杂的,性低了我的身分,激情过后,你们仍然会看不起我。哪怕失去你们,我也不能改变自己;哪怕我是网上的女人,也不允许你们糟蹋我的名声。”听听,这就是她的宣言,“虽然我和老公的关系不好,但在这期间,我也不会做你们口中所谓的情人。这是我的原则,我就是这样的倔强,无人可以改变,也不想改变。”这就是《我怎么了?》中掷地有声的文字,可谓字字撞击着那些卑劣者的灵魂。

“记忆深刻的一位老教授两年前给我教会了许多知识,当我亲切地称呼他哥哥爸爸时,他竟然大发雷霆,说我可爱的适合做他的情人。我以为是开玩笑,就一错再错地敷衍他。谁知道他后来看到我没一点反应,天天隐身了,说我简直是猪脑筋,一点也不开窍!

当我心痛地问他不能当我是他的学生时,他理直气壮地说我是网上的下三烂,风骚女人,不要装模做样给别人看了。我笑了,笑他是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笑我看错了他,把他当慈祥的长辈。我问他在现实中怎么活人?他口气狂傲地说现实中他是最优秀的,年年奖状,模范,先进!网上就是伪装发泄来了。我说他找错了,有愿意发泄的女人,找别的女人发泄去吧!我不是!”

这些文字袒露的是一颗怎样真实女子的心,还有对那些虚伪灵魂的讽刺与厌恶。而《烟雨让我重生》虽然只有寥寥几百字,写得简单了些,可是一颗真诚感谢的心却清晰可见,而且值得回味。三年前,她初进烟雨,只是一名什么也不懂的初学写作者,这对一个没有上过几天学的农村女人来说,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对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她心里唯有太多感谢的话。

“今天我激动地想哭。”起首就道出了她内心最真实的情绪。感谢雪域飞鹰带她来烟雨,有幸结识了文学,让她得以重生,同样感谢编辑的帮助,“如若他们的态度稍微不好一点,我也会急流勇退的,是他们没有嫌弃我。”

面对烟雨这个大家园,她更欣慰的是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虽然我只是为了心情和爱好写,但我好学的意志将激励我勇往直前,我对知识的渴求将永无止境!”这便是那个因为家境不好很早辍学回家务农的女子的心。她的心比天高,她从没有放弃梦想,虽然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份梦想像是沉寂着,被深埋在地下,让她感觉不到。然而今天,她终于找到了梦想最有力的承载。它发芽了,而且从此将义无反顾地茁壮成长。因为一旦起动,便无可阻挡。

要说我读过她许多文章,可是却很少有像这些篇目所能给予我的震撼强烈,虽然字句表达上不是很顺畅与丰富,但却透着发自肺腑的真情,是一种原始般的情感流露,是不事雕琢与修饰的单纯与质朴,如同人生里的童年时段,一定能触动你心里最柔软与最细腻的部分。

我想我是幸运的,能结识这样一位真女子,并且让我们有幸深交下去。因为我一直在试着了解她,读懂她,没有简单地否定与怀疑,抑或太多的不信任,更没有因为她感情经历的复杂而产生任何一点排斥或是轻蔑心理,因为我们同样都心怀真诚与单纯。这样的女子由不得让你欣赏与喜欢,有梦想,执著而坚守,无论她外在的身份是什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做什么,在做着怎样的努力。我庆幸这是上帝有意的成全与眷顾。

以前写过她的文字有《魅惑》、《这个钟情文字的女子》等等,当时的了知是基于从她的作品中截取了一部分,现在看来是不完整的,并不能完全代表她,或者说我当时并没有了解到她内心最单纯质朴的一面,只是看到了她随性自由坦荡的部分,她情感的复杂性,她不自觉地让许多网上的男人起了贪欲之心,而忽略了她原本如此真诚、美好而单纯的心灵。

台湾作家龙应台有言,文学的核心作用,就是教你认识“人”。文学是心灵的“x”光,它可以照见“空”。这一点,我想在玲这里再切实不过。她在文字里没有任何的隐藏,真性情,真世界还有真生活。用她的话说,别人是用心在写,而她是用血和泪在写。对这句话我起初并不是特别明了,然而那天在帮她一起进行作品归类时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用血和泪写作。每一篇作品,哪怕是三年前的旧作,哪怕是同一篇名下不同的数字分号,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她都切实地记得里面写了什么内容,应该归属到哪一个类别里去,一点都不含糊。我奇怪她的记忆力怎么这样好,她安静地笑着,还有几分不解地回我,是自己写的,当然记得。可是我很清楚,自己不一定做得到。

这样说来,认识她就是件很容易的事。去读她的文字,那便是她的心,你轻易可以涉足,可以触摸,有最真实的质感与温度。你不会被骗,不用有任何的提防与伪装,你需要的其实再简单不过,但像是又很难,那就是一颗同样真诚而质朴的心。这样你们就可以成为朋友,成为相互信赖的人,成为可以潇洒自由地走到一起而心怀坦荡的人。也许有人会不理解,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甚至歧意,但是只有你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你们心无杂念,更不会心怀叵测。

玲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三年不长,但于她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只能说她天资聪慧,又热情好学,这是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的结果,我应该给予她最热烈的掌声,并且希望她以后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让她的人生变得光彩夺目。然而她又是理性的,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自己,所以她现时一再地拒绝着别人热心的好意,这中间有作协主[xi]的盛情相约,她都一概冷漠似的回绝。这不是她的清高与孤傲,也不是她有意做出这样的姿态来给人看。她没必要这样做,那是她自己的事,是自己的心,她按照自己的性情生活。 

“你妈是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率真,坦诚,不畏艰险,可皇宫的约束和打斗不适合她的性格。挣扎拼命一番,终丢弃荣华富贵归隐在田园。”这是她对女儿说的话,正是她对自我最清醒的认识。

“土地和文字成了我生命的根。结什么果对我已无足轻重,发芽开花的过程才是我要享受的,尽管费时艰难,但我还有承受的能量。

水还是清的好,天湛蓝的多么令人喜爱。这方我无比眷恋的土地,让我用满腔热情和心血来浇灌出一片绿。”这些都是她在《宁可遗憾绝不后悔》里透露的真实心声。

是的,她很想走出去,过城里人那种光鲜的生活。她写过《证明》,因为她天生的聪慧具备这样的实力。可是她更明白,她要一辈子为农村人而写,尤其是农村的妇女。她最欣赏与喜欢的作家是路遥。一有闲暇,她总在一遍一遍重复阅读他的作品,从未感觉过厌倦。

而我想,只要她坚持,终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所愿。她能够达得到,这我肯定,你只要读一读她三年来所写的作品就能感觉到她进步的神速,就能看得到在不久的将来她能达到怎样令人艳羡的高度,这无可质疑。

很幸运能为她做这件事,有机会细细品味她早些年的作品,这些心迹的自然流露让我对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这个线性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里,我甚至于能看到她曾付出过的辛劳,她认真地伏案疾书,心里恍若有万千情结需要倾吐与宣泄,笔下的文字在不知不觉间由生涩变得圆润,由稚拙变得丰盈的成熟。而这变化她自己可能还没有清晰地意识到,因为她只专注于写,只专心于投入,很少考虑结果与人们对此的评价。而我现在似乎也才真正理解她口中所言的不在乎与放下,是否能够精华与点击率的高低都不是她写作所要考虑的事,至于灌水这档子事就更为不屑,根本不会花时间与手指头浪费在这上面。她只想写,把一个个故事讲给你听,把心中的情思拿给你看,甚至于在某些人眼里是不是称得上真正的文学作品她也不用去思虑,只要有人喜欢听她讲,喜欢感动在她的故事与情思里,甚至于在她的倾诉里与她一起感同身受,她就打心里觉得欣慰与满足,这样她写作的目的就算是得以实现。当然这只是其一,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文字是为了真实的心情纪录,她需要这份切实的留念与缅怀。那么这些文字仅留在网站里便是不够的,所以她要出书,她要刊印出来,她要有真实的触感,哪怕自己掏腰包也无所谓,她不为销售,更不为成名成家,她只要看着它们,心里就觉得温暖与幸福。

我想我是真的理解了她所做的一切,她为什么写,为什么出书,甚至于为什么而活的问题。《用我的心写我的真》,《为思想与灵魂而活》等等篇章无不在向人们做着最切实与明确的表达。她的文字就是这样,真性情下的真实人生,最真实的心灵坦白。这样,一个完完全全真真切切的女子就呈现在你面前,让你爱,喜欢,或是欣赏、赞叹与敬佩,而这种魅惑力似乎很容易让某些本质不纯者产生淫邪的歪念。如果不幸你的脑海里曾有过这种肮脏的念头,那么在面对她真情的文字表白之后,就会显得极其卑劣与丑陋,甚至因此而心怀愧怍,如果你还有一点良知的话,那么你还是有机会变得高尚一点的。

当然文字里也有她的迷茫与困惑。一个过而立之年的农村妇女,自己的行为与原本保守又有些庸常的小镇的风气似乎显得格格不入,再看着别的同学都颇有些值得骄傲的成绩,自己就难免心生伤感。《我的位置在哪里?》这样的追问也许无人能回答,而需要我们用甚至一生的时间才能探求到。

同样的,她的笔下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映与思索。《女儿中考前夕》通过与女儿的对话,反映了许多令人忧虑与深思的社会问题。这样的现实听来有些残酷与失望,呈现出灰暗的色彩,但却不得不正视与面对,同时教我们努力寻求自身的突破,而尽量不被其所困所囿。

她的文章内容极其丰富,更多的是对亲情的描写,以及有关爱情婚姻与友谊方面的情感故事。这些文字占据了她大部分的篇章,同时也是写得最为出色最动情的部分。因为许多故事本是她亲身经历,所以写得真实可触,让你由不得就随她一起沉陷在里面,脱不了身,一起经历那有些缠绵悱恻、离奇曲折的感情纠葛,与她悲喜同享。

记得那天她邀我帮忙时说,有意要以我以前写她的文字为序,我当时笑笑,只说怕担不起。现在想来那些文字只限于对她个人的浅显认识,并没有具体对她文字的阐述,作书序是不合适的。而今动笔,本只是基于她作品给予的震撼发一点感慨,却写着写着觉着若真以我的文字作序的话,此篇倒是恰切,而我似乎也在有意无意朝这个方向迈步。若真有此幸,希望此篇不会辜负。

2009-8-5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紫竹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蓝调音画点评: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作者在很久前也写过一篇关于玲的文字。读这篇文字较之上篇内容更加的丰富,行文也更加的成熟。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与变化之中,确立自己的思想位置。生在当下,我们需要顺应社会,但是,顺应不表示盲目的妥协,不表示内心坚持的原则可以完全的放弃。玲是有魅力的,这种魅力是源于她的有所坚持,使人格站立,源于她心有所寄托,文字成了她追寻的快乐之源。

文章评论共[4]个
蓝调音画-评论

请作者谅解,写点评时才写了“如果”两个字时,不小心碰到哪个键,便跳上去了。问好作者!!at:2009年08月05日 中午12:02

紫竹风-回复没关系的,我能想像得到。谢谢你的点评。 at:2009年08月07日 凌晨1:23

文清-评论

问好老朋友!at:2009年08月05日 中午2:16

紫竹风-回复说句问好似乎过于简单了些,但像是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话了。 at:2009年08月07日 凌晨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