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取消文理分科的热议,如潮“汹涌”,眼看就要淹上了“独木桥”。早在今年2月,教育部就是否取消文理分科这个问题进行“民意测试”,赞同者与反对者不分伯仲。
日前,湖南省宣布取消普通高中文理分科,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取消文理分科,无疑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高考制度的改革,勇气可嘉,但问题在于“摸”着石头真的可以让考生们“安全过河”了吗?
取消文理分科?
素质教育谈了那么多年,或许还是纸上谈兵,应试教育不可避免。“为考试而学习”始终作为学子们的风向坐标,这样造成了很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的尴尬局面。
于是乎,专家们跑出来大声疾呼:高中要全面实行素质教育,这样才可以和大学接轨。由于文理分科,中学向大学输送过来的人才在基础扎实、知识全面方面大大打了折扣。这样看来,取消文理分科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有在高中打好了各科的基础,才有利于学生到大学深造。
无论是从教育的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还是从基础教育的使命与时代的要求而言,文理分科的取消值得提倡,但前提在于课程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否可以跟得上来,这该是决策者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
湖南取消文理分科的消息,引起不少学生的焦虑不安。“六门科目已难以承受,如果不分科,九门科目就会累到无法想象。”这是他们发出的声音。许多家长对取消文理分科也表示担心,认为这样会让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
量变到质变?
目前,我国普遍使用了“3+x+综合”的高考模式,语文、数学、英语是必考科目,x是选择科目。由于综合课的内容广,知识量大,但每科所占的分值少,部分学生干脆放弃综合课的学习。不少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不仅不能顾及文理兼容,就算是选文科,除了选定的科目外其他学科基本放弃,理科也是如此。
高中阶段存在着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倾向。文理分科,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爱好,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分科可以让学生侧重某个专业领域的学习,但这样势必造成学生不能平衡发展,这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中国的学生往往被认为基础好,但创新精神差,就是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学生发展不平衡,大大制约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取消中学阶段的文理分科制。
能否在量变中来一个质的飞跃,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早在2002年,江苏就积极实行“3+大综合”,就是为了打破文理分科的弊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套改革方案仅仅实施了一年,因学生负担太重,早早就流产了。
有人说:“不分科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甚至说中国出现不了诺贝尔奖人才就是因为分科。”如果高考相关制度没有改变,取消分科也是一场空谈,学生始终离不开一个考字,高分低能,就是考试孵化出来的产物。
分久必合是趋势?
文理分科这种考试模式,是仿效前苏联的“分科教育”,当时,前苏联在“二战”中损失大量的专业知识人才,战后急需大批各个领域的人才重建家园。而今,进入21世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科交叉化,知识浸透化,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是趋势所致。
有关报道称,取消分科并不等于所有课程都要学,而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侧重文科或者理科的课程,这与大学实行学分制和评估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样或许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而不单单是为了分数而学习。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
据悉,教育规划大纲将在8月敲定是否取消文理分科。如何改革考试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学生可以达到这样的层次,那么教育强国的梦想,也不再遥远。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一天的到来。
-全文完-
▷ 进入水过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