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白岩松<<痛并快乐着〉〉有感之一少妇写手

发表于-2009年08月01日 早上8:57评论-2条

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我已看过两遍,但是,不到半月,我依然有读它的冲动,我不知道这种冲动从何而来,大概是书里面许多观点与我生活中的观点不谋而合的缘故吧!

在众多的章节中,我最喜欢是他的开篇第一章——〈〈地平线的断想〉〉。第一句话说的很平实也很有哲理“有很多事情,在想象中发生的时候,神圣无比,而当真实的发生到来的时候,人们却失望的发现,它并不如想像中的神圣与壮观。”看到这句话,我莫名其妙的想起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罗列娜〉〉中的第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大同小异,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七年以后,想起来,我依然觉得的奇怪,两句话几乎风马牛不相及,我为什么会由此想到彼呢?如果说两句话有共同点,恐怕就只有朴实与富有哲理了!

白岩松在文中接着说道;“但很快我们就发现,这所谓的神奇时刻,更像是商家和传媒联手策划的卖点,在普通人心中,这一夜和平,也许并没什么不同。”他说的这一夜是指2000年的除夕夜,感想也是除夕夜的感想。

时光无形的流失,本身不具备意义,如果说真具备意义的话,三位伟人已经说过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还有李白的那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还有毛主[xi]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是世间的人不甘寂寞,把它不停止的打扮,不停止的折腾。所谓新的千年,只是时间的累积,只是人们习惯了站在累积的时间上回首过去。 

我的这番议论不知道对否,白岩松下面还有什么高论呢?白岩松接着议论道:“原本以为这山顶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上来了才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新的地平线,前方还有一个又一个山顶,中间雾气迷蒙,路是怎样的,我们无从知晓,而且我们悲观的知道,下一个山顶,我们这些地平线上的人大都看不到了,不管那山顶是怎样的美丽与凄凉,都是后人眼中的风景。”

这种空旷悲凉的情景弥漫于每句话,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世纪末情绪吧!说起世纪末情绪,我不得不提起贾平凹的一本书——〈〈废都〉〉,它出版没多久,就被查封了。这本书弥漫的世纪末情绪非常的浓,虽然它只是一本小说,里面弥漫的世纪末情绪没有哪一本书能够匹敌,听说这本书要解禁了,我由衷的高兴,我常常在想;如果贾平凹大师在有生之年,都没看到他的这本书解禁,该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据不完全统计,这本书的盗版已经超过了1000万册!白岩松的这一点世纪末情绪是不能够和贾平凹的世纪末情绪相提并论的,但是,也值得理解!

白岩松是位名人,但不是哲学家,也有不超然的时候,也有站在世纪之交彷徨茫然的时候。在这时,我应该体谅他,他最好能吟一首诗,这首诗最能表达他的心情。

你听那诗,你听那黄钟大吕,你听那大音希声,你听那人间绝响: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

作于2002年4月17日

改于2009年7月31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少妇写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那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可以看作是作者在与自己的心灵之间进行一场对话,言辞犀利,读来是一种畅快的震撼。 
读了他的随笔,你会发现“痛并快乐着”既是白岩松现时自身的状态,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存在的普遍状态的理解,并且还是一种他希望读者在阅读他作品时所得到的感觉。
恩,不错的读后感!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美丽的夏天悄然而至,微风捎去我对你的清凉祝福,无论你在那里,愿你过上一个愉快的夏天!at:2009年08月01日 中午2:15

少妇写手-回复谢谢 at:2009年08月01日 下午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