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些太原人的美丽熬煎无的散手

发表于-2009年07月30日 上午10:09评论-3条

平遥号称古城,物质形态的票号、镖局、县衙、文庙、戏苑、道观及城隍庙等虽然保留完好,然而那里正在坐着的人及其正在做的事,都与传统文化内涵、高风亮节人物无关,纵是道士、和尚与身穿儒服的“士人”,也只与买卖、噱头及钞票紧密牵连。

从平遥往太原的车上,多见废弃的残破的窑洞,偶见露天的矮壁的厕所。到山西会馆吃特色菜,开胃醋着实爽口,极似儿时喝过的用以消暑的藿香正气水,或似用以驱除腹虫的野椒醋。会馆的女侍皆著大清格格穿过的服饰,四壁多是古色古香的人物画或风景画。如果想要了解这些壁画的意味,他们则可叫来导游一路解说。

晚上在玉门河公园,看到一群业余人士的才艺表演。一个小学生打一趟查拳,一个中学生舞一套棍术,一个大学生清唱一曲李叔同的《送别》词,几个大、中、小学生同台背诵一段《孟子》或《弟子规》。又有七八人上台,轮流展示他们优雅飘逸的汉服;三四人分别抚琴,弹奏高山流水或十面埋伏;五六人合演情景剧,竭力再现古代女子的成人笄礼。尤有一段诗朗诵,男声与女声交替,一边倾诉炎黄以来的中华历史,一边强调“炎黄”对于今日子孙的非凡意义,一边责问当前时代对于民族根魂的轻易丢弃。

演员们无论男女老幼,俱是天真无忌。有的对着话筒窃窃私语,有的表演时左顾右盼,有的在台上烂漫的来回奔跑。主持人是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估计五十岁上下,其他人都叫他“卫老师”。音箱的质量很差,本来优雅的琴音被扩放得嘶哑难听,不能不中途弃用。台下的观众开始尚多,稍后渐少,再不知不觉换了一拨又一拨。

静笃女士陪我观看,她是这群人的朋友或学友,曾经和她们一道学琴,现在又想一道学书法;若非今晚接待我,或许她也站在舞台上。她们的核心人物是卫先生,据名片观之,他是山西文瀛书院院长、儒学研究会理事、国学大讲堂教授、古典文学研究会会员。她们演出的核心理念,是要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美好记忆,重拾一份心灵的震撼、感动与濡染。

到得后台,我与卫先生两次握手。他竟弱不禁风,颤巍巍站起,又颤巍巍坐下。据知情者言,他家徒四壁,又整日奔忙,经常废寝忘食,故虽中医出身,却落得一身疾病;今夜若非强撑,极难去台上说些底气十足的串词;然而他的年龄,才三十四岁,比我还年轻许多。我本想和他长谈,并间接助他一把,此时却不能不匆匆告别。

次日与静笃交流,她问了她想问的,我谈了我想谈的。她的问题很全面、很系统,直指相关心灵、生命、天地的诸多困惑。我可以充分感知,她与卫先生等作为太原人中的“一些”,一直在为这些困惑而熬煎:深知现代氛围不好,故到传统文化中找出路,然而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哪?它能给热爱者以美妙的感受,却如何才能保证身无百病、心无阴影、思无障碍、行无执著?《易经》、《老子》、《黄帝内经》中的“玄理”怎样才能实证,又怎样才能打开今人愚迷的心窍?生死是否存在因果,生命是否始终轮回,儒释道神的光芒与奇迹为何不大显于世间?

她们深受煎熬的原因,大致如下:因为坚信耳闻目睹的“实证”,故不明“天人合一”状态下人对众生、万物及洪微时空的直接证悟;因为天性被后天的观念尘封,故传统服饰、书法、美术、音乐、武术等暗蕴天机的内涵也被徒具形式的华表覆盖;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主要表现为练习,而不重视一言一行、一思一念的切实“修养”,故难获实质性的裨益;因为多受当前机制的强力灌输或清洗,故从无神论、唯物论的基点以求突破,几无成功的任何可能;因为每一次新鲜信息与能量对于身心的刺激,很快都被纳入经济实用、明哲保身、“和谐至上”的思维轨道,故每一次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人心却仍滞留原地。

然而,她们已极是不易。能在大都市的环境下重拾儒学或汉服,能在歌舞喧嚣、人流如潮的广场对面展现传统才艺,能在身体不支、准备不足、经费全无的情形下搞一台雅致的表演,能在群魔乱舞、人心变异、道德日下的“主流”社会掀起一道“复古逆流”,其言行本身便是良知复苏、天性自觉与心灵救赎的表现。而对每一位观众,必定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或启蒙的功效。他们煎熬已久,然而探索的历程弥足珍贵,格外美丽。一旦某日闻得真知灼见,必比他人更容易清醒,更容易升华,更容易脱胎换骨。

回首汾河,缓缓从远处流来,又向夜空的尽头流走。河岸游人如织,一些人泡在水池嬉戏,一些人赤脚在沙滩游走。我没在这里留下一张影像,但一座北方的城市,曾在金军重围之下而久不陷落的城池,以及其中饱受美丽熬煎的不少人心,其实都在想要捍卫人性、生命及民族的基本尊严,都想挣断无数勒紧咽喉的绳索,赢得足以自如呼吸的空间。

非是灵魂不可以拯救,而是沉重的阴霾尚未得以彻底破除,我与我们纯正的力量还没得以充分发挥。我有此一想,便无意再去恒山、五台山、云岗石窟与内蒙古大草原。

2009-7-28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雨过残阳点评:

传统文化在日益暴涨的现代流行下,
究竟怎样才能让最新一代炎黄接受并融入他们的血液呢?
而我们要继承的传统文化就是练练书法,弹弹古筝,打几套拳法那样简单吗?
还是举手投足间洋溢着理性,朝气,自信即是更好的承传古今呢?
“学”无论传统和流行,能够有益身心和促进社会发展就是最纯正的能量!

文章评论共[3]个
照妖镜1-评论

什么时候来太原了?我可是主人哦,请你喝醋吧,呵呵,问好哈at:2009年07月30日 中午12:29

无的散手-回复一周前来过。也喝过太原的开胃醋了,很棒啊。 at:2009年07月31日 上午11:01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天气炎热,请您一杯凉茶!at:2009年07月30日 中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