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州西站坐车,沿310国道,向洛阳方向行驶,过了约五十公里,到达巩义市大峪沟镇,下车,然后坐公交车或坐三轮车,折向东,往杜甫的故乡——站街行进,约过十里,在公路的旁边有个路口,向南延伸。下车,从这个路口进去,越走越陡,越走住户越少,到了一座丘陵,人们称它
“岳岭”,名字的由来,已无从考证。
站在岳岭之上,往东看,群山连绵,直插云霄,好不壮观!听人说,站在那最高的山峰之上,向北远眺,便能看见滔滔的黄河,便能领略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归”的壮观景象!
山峰上的风光吸引着我,我不得不受它魔力的摆布,继续向它伟岸的身躯靠近。平整坚硬的水泥路已经走完,取而代之的是凹凸不平的土路。土路两边是绿油油的麦田与金灿灿的油菜。土路越走越窄,仅能一人通过了。这样的羊肠小道我是不怕的。小时,二十几米深的沟边,纤细的树枝上,干枯的井里,都曾经有我的身影。况且还有浓郁的油菜花弥漫而来,猛吸一口,沁人心脾,说不出的惬意!随着花香而来的是几只嗡嗡的蜜蜂与成双成对舞姿优美的蝴蝶。我想伸手去抓蝴蝶,他们都调皮的在我眼前一晃,都纷纷飞走了!
我的心里鼓荡着激情,不是少年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是与大自然隔膜太久,不由萌发的眷恋之情!这种感情农民不会理解,因为他们与大自然贴的太近,在都市丛林中整日灯红酒绿的政客与商人也不会理解,因为他们只有无穷的欲望与对金钱的贪婪,真正理解我的只有文人与游子!
游山玩水大概是游客比较向往的,但是,北方的山,大多只有山,没有水,这我早已习惯,不觉的有什么遗憾!田地在我面前渐渐减少,巨石渐渐增多,不知不觉,我已经到了一座高山的山脚。山上长满了野草与荆棘,只是在这初春季节,盎然的绿意还没有到来,只有嫩黄的小芽从枯草的跟部,从荆棘的枝桠处发出,似有似无,害羞无比。
我手抓荆棘的梢,脚踏嶙峋的石,一步一步,斗折蛇行,往上攀爬。约过了一个小时,才攀到峰顶,眼前顿时开阔,郁堵的心灵也突然开阔起来。我不由高兴的大喊大叫,当然,这叫声是不能与吟啸的祖宗阮籍相提并论的,主要是叫喊的心情不同。一阵痛快的大喊大叫之后,我不由的想起了我爬此山的初衷,便立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向北眺望,望了好久,也没看到李白诗句下的黄河,失望到了极点,才感觉谣言的可恶!我正在踌躇,是否下山,打道回府时,突然向东看到:一座白色的大山,被四座红色的大山围在中间,像众山捧月般簇拥着它!我感觉比较奇怪,再看看天色,还比较早,准备向那白色的山进发!心中的激情又鼓荡起来!
出来时的新鲜感已渐渐消失,留下来的是坚实的行走与攀爬,这时的我,不由想起唐朝的玄奘,他不知爬了多少山,走了多少路,才徒步到达印度,何况还是偷渡出境,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能与他比吗?是否有些萤虫之火与日月争光了?可是,一股倔强横在了心头,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到达那座白色的大山旁!
又翻了一座山,腿脚都疼痛起来,我寻了一个较为平整干净的石头坐了下来,休息一会,准备继续前进。我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忍着站了起来,拐了一个弯,一座白色的大山突兀的竖在了眼前,我不免有些激动!
我寻到它了,就在它的脚下。我不由蹲下来,想更加接近它,想更加看到它的原貌!便伸手去扣山壁上一块松散的小石头,轻轻一掰,小石头落在了我的手里,我端详着它,越看越惊,越看越奇。我不是地质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但是,我敢断定,这种白色的石头就是寻常百姓家所用的磨石!
每逢六月收割麦子的时候,很多山区的人家就会拿出锈了一年的镰刀,在磨石上不停的磨,直到磨到了用大拇指小心的在镰刀的刃上来回的蹭了蹭,有刮手的感觉,才算磨的可以,才能走到麦地里,大显身手!
逢年过节的时候,农家人也是必须用它的。无论是杀猪宰羊的屠刀,还是家里剁饺子陷的菜刀,在使用之前,都要在这不起眼的磨石上磨一磨,才能使用!
不是什么材质的石头,都能磨刀的,如坚硬的红石,如好看的青石,都会使刀越磨越钝,即使是这白色的石头,材质也不尽相同,能够把刀磨锋利的石头则少之又少。
一句诗写道“宝剑锋从磨砺出”,可见,磨宝剑是多么重要的一道工序,可是,在古往今来的文章中,赞扬铸剑的,赞扬宝剑有灵性的,赞扬宝剑锋利无比的比比皆是,譬如欧冶子铸的湛泸,令晋楚两国大打出手的泰阿,如伍子婿手中的七星龙渊,天下闻名的干将莫邪剑,《史记》中记载的鱼肠,《越绝书》中记载的纯钧,《列子.汤问》中记载的承影,尤其是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更是把倚天剑屠龙刀的锋利威力演绎的淋漓尽致,可是,谁赞扬过使刀剑生辉的磨石呢?
我有些想诅咒历史了,诅咒它的不公平与残酷。可是,仔细想来,历史老人对什么事情不是如此呢?对什么事情不健忘呢?
神奇的刀与剑就如它的主人,叱咤风云,常常担负着改变历史命运的艰巨任务;而默默无闻的磨石就如朴实的老百姓,承载着历史人物的命运,也承载着历史的命运,但他们不求闻达。所以,历史老人只记住了那几个风口浪尖的人物,只记住了那几个人物拿的刀和剑,把芸芸众生忘却,把磨石忘却!
夕阳斜沉,金黄的光线照着大山与我,我知道,天色不早了,打道回府的时候到了。我不敢再留恋它,就匆匆从原路返回。走在路上,我不由想起古人的那句话:有一得,必有一失。至理名言,我在这山峰上没有看到黄河,却找到了这座名符其实的磨石山!孰得孰失?
我回到家后,向妈妈提及此事,她坦然的说道:“那座山叫佛山,那里的磨石曾经出口日本。”听到这些,我不由为自己的固陋寡闻而感到羞愧,同时觉得那座山的名字起的好。佛,有普渡众生之意,山,又能造福一方。
称它为佛山,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作于09年7月29号
-全文完-
▷ 进入少妇写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