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我是相当惭愧的,因为自己实在孤陋寡闻。那么,这次来到沈阳故宫,对于清朝那段历史及人物我就不妄加评说了,咱们且行且观就是。
做为一个距清入关建立清王朝约有4百年的当代人,一入大清门,就有种跨世纪的门里门外之感,悠忽间,绝于当世,而一座高高的雕栏红门,把我引入一个封建朝代。转身回望,大清门更加的高大,宏立于世纪天宇之间。心中凸生凝重的肃穆,仿佛已感同身受那种皇权的专制与威严。心内不住地警戒自己:“要安静,要严肃!”真有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由衷敬慕。一时间,周围参观者的嘈杂也都离我渐远,还祖先一份后辈谦恭的安宁。
立于被岁月磨损累累的青石砖上,擎苍穹于头顶,环翔凤飞龙两阁于身侧,滚滚历史奔涌而来。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太宗皇太极,再至康熙、乾隆,乃至慈禧、溥仪,几多的金戈铁马、恩怨情仇?庭院深深,又演绎了多少的千古绝唱?历史的回声,不绝于耳,足以让我凝神屏息。
前方就是崇政殿,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銮殿。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间腾龙翔跃,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昭昭然,显尽帝王气魄。是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可能是电视剧看得多了,眼前浮现出众臣朝拜谒见的浩大场面,我当时只有一个冲动,飞步由大清门一直跑到殿前,然后,叩首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呵呵,不知周围的观光者要如何的目瞪,一定以为我在发癫。自己想象,都不自觉地笑出了声,终归把这个冲动压了下去,是由于我从小顽皮好奇的天性吧。是呀,如果真有此举,那岂不成笑谈。统治中国2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早已瓦解,还哪得来的“吾皇”,我们也何须三叩九拜呢?那段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今日的回顾与瞻仰,莫不感慨新中国自由与民主的英明。
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金龙盘柱,庄严神圣,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蔚为壮观,清世祖福临就在此登基继位,可以想象典礼之盛大。做为我,最想看的当然是三宫六院了,那些皇后、娘娘的,到底如何尊贵奢华呢?过了崇政殿,耸立眼前的是凤凰楼,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还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顺着三滴水歇山式围廊,下了4米高的青砖台基,就来到了后宫。我迫不及待,首先来到清宁宫,也就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地方,接着参观了关雎宫——东宫、麟趾宫——西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就是贵为帝王的皇太极,心中“寤寐求之”深深珍爱的宸妃寝宫。而永福宫——孝庄的寝宫却在西宫的东南,可见皇太极对宸妃有多么的宠爱,而傲视须眉、才华出众的孝庄却非其最爱。这里的曲折盘桓、恩恩怨怨又有谁能说清呢。
娘娘的寝宫我都细细地观看,格局大致相同,只是以正、侧的方向区分尊卑。室内的布置也大致相同,青砖铺地,长枕、暖床、绫幔。不过,由于年代已久,每间室内都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味。一座座昔日显赫华贵的宫邸,故人何在?已然冷冷清清。何是尊,何为卑,此时,已没了界限,但凭后人说。在我这草根之流的眼中,他们华丽的居所,倒比不得我们如今的地板、空调......应有尽有的高楼大厦了。心里,自然没了痴羡,而另一种感觉潜滋暗长,是幸福,是自豪。
帝王家的生活固然是锦衣玉食、使奴唤婢的,穿梭在亭台轩榭间,心中一直有个想法,一定要看看皇帝皇后的卫生间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也很排场呢?不,那应该称御厕。呵呵,心存这个想法,却一直忍不住想笑。左打听右询问,也没人知晓。不行,我必须找到。整个故宫建筑体现的都是满族特色,现存的1百多座建筑,都是四合院形式,而且院院相通,路路相连。我这个方向感很差的人,就宛如进入了迷魂阵。转悠一圈,还是没寻到御厕。不能罢休,我又从一个门钻入,继续搜寻。每个宫殿都有标牌说明的,什么嘉萌堂、文溯阁、仰熙斋等等,就是没有御厕。我就在没设标牌的边侧房屋外边,扒着窗向里望。找呀找呀,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哈哈,在一个很窄的偏门旁边,有一个不大的暗房,定睛仔细观瞧,就是这里,御厕!里面有两个中间掏圆洞的木凳,和我们家里的椅子一样高,比楼房里的座便要高一些。对着那两个圆洞的地上,摆着同圆洞直径大小差不多的两个金属盆。看上去相当简陋,这就是御厕呀。我的整蛊劲又上来了,如果皇上皇后坐在这里如厕,那将是什么气味呀!不由得笑着捂住了鼻子。再一想,最遭罪的就是那些“使唤”了,屙完了,能那么放那儿继续散发吗?奴婢们不是还得毕恭毕敬地端出去吗?他们可是怎么受的呢?是不是还要诚禀:主子屙的好,身体健康,吃嘛嘛香呢?可恶,可悲,可叹!不好,不好!还真亏得废了那些封建帝王。
一路思索着,这御厕虽说简陋,但与现代设计也没有根本的差别。我们的老祖宗还真是聪明,怎么说那也是座便呀!接着,我又了解到,起初在每个寝宫里看到的两口大锅,就是那种农村烧火做饭的大号铁锅,不是做饭用的。我也纳闷来的,怎么会在皇后娘娘的寝宫里烟熏火燎、煎炒烹炸呢?不是有御厨房吗?但你怎么也猜不到,原来是给室内加湿的。哇,真厉害!还有呢,他们在寝宫外面两米深的地下生火,把地面烤热取暖,人家四百年前就有了地暖!我深深地折服了,炎黄子孙世世代代、源远流长,不就是拥有卓越的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足可以再现当年的富丽堂皇。流连于其间,古木参天慕想当年,穹宇旷远静思明天,心中波澜无限......
-全文完-
▷ 进入青荷不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