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发现有网友在自己的网文后跟帖,很是兴奋。可是不懂应该如何与大家交流。后来在老网友的指点下,开始礼节性的回帖。可是仍不敢对网友们在跟帖中的观点,阐述真实的想法。隨着网上发文的增多,有了一些常在自己文后跟帖的网友。大家的见解中不乏真知灼见,我怀着试探的心情开始在跟帖中与朋友们交流起感想来。
由于本人秉性耿直,不谙世事。认为对这些关注自己文章的网友最大的尊重就是以诚相待,真诚交流。碍于情面,委婉搪塞是对这些关注自己文字的朋友的最大不敬。可事情做起来并非如此简单。这让我想起来一句名言,一个没有人反对的人,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当时对这句还只是理解于字面。而今却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交流起来,网友们的反应,并非象我预见那样,大家愉悦探讨,互相砥砺,共同进步。对我的“真诚”网友们的回应,有些让我深深受益,也有些让我有些不知所措。那些有着较深文学修养文德修养的网友,大家在交流中的确互相启发,相互砥砺,成了亦师亦友的挚交,人生可贵的精神源泉。可也有些网友,却接受不了我的这种“真诚”。在大家见解出现分歧时,他(她)们将我这种“真诚”理解为不友好的反应。我不敢妄议这些网友们的是非,可是我弄不明白,他(她)们要什么。难道不是真诚?
跟帖这种互动,旨在增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以期促进共同进步。在这个宗旨下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实话实说”,交流真实见解。对事物见解的分歧,并不应该影响网络在大家之间建立的友谊。可现实中并不是这么简单,一些网友发表见解后,只愿听到肯定的回复。哪怕有半点异议,都会视为作者不友好的反应。轻则不再理会。甚至要留言教训一通。重则以退进,给你一顶大帽子——没有修养,接受不了意见。那么读者朋友可能要说,你回复人家什么了,把人家气成那样?
这类跟帖的网友大多还是比较有修养的。口出不逊的跟帖者还是极少数。对于那些野蛮的网友,我的做法就是退避三舍。可是对于刚才那种爱扣帽子的“泛酸”网友,我还是要与之沟通,力求达成共识的。因为这部分网友中有些的确是认识上的差异与表达能力所致。下面是我与这类网友交流的一个实例,希望读者朋友们用你们的智慧来帮我判断一下,我的哪些地方交流方式欠妥,如何与这样的网友交流,才能增进互相理解。
〖选题很新,社会上也有这样的现象,但说的有点夸大了。好孩子还是大多数。
【褦襶子】: 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饿死四千多万人,这对于当时中国的数亿人口来讲少得多,还是没有饿死的多。你的意思饿死四千万人太少不值一提?不值得重视。朋友,死一个人也是一条命,何况现在这种现象并非个案。那么朋友认为得死多少孩子再重视才不算夸大呢?
【褦襶子】: 如今各种年轻人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包括还在小学的青少年都有视生命为儿戏的,这难道不值得社会为他们找找原因?挽救这些脆弱的生命么?感谢朋友光临赐字。
【×××】: 你很有社会责任感,也很有正义感。我不想和谁吵架斗嘴,只是个人意见,不认同我可以保留。我家有三个当老师的,有教高中的,也有教初中的,初高中的孩子大部分都不错的,一个学校也不见得有你所说的那种女孩子,什么初三全班已经没有[ch*]女了,我没有看到哎。还有什么80后90后的孩子怎么怎么的。80后90后的孩子怎么了?我看还是好的多。他们看了你一杆子[已过滤**]一代人什么感觉?如果我的造访让你义愤填膺,你消消气。以后少打扰就是了。
【褦襶子】: 阁下挺有修养,但是阁下的理解能力实在不敢恭维。举个例子,就让阁下得出全国的学校都得如此的结论?你没看见的就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一种现象,至少已经形成一种趋势。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至于80后与90后,此文也只是阐述两代人中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没有半句说80后与90后就都不行,“还是好的多”从何谈起?此文中有说这两代人都不可救药了吗?你们家多少教师我不想知道,但至少你不懂教育,年轻人不受批评能健康成长吗?小树成长还得剪枝呢。如果现在的80后与90后对这些现实的物议都接受不了,恰恰说明他们须要多听些这方面的观点。至于你提到的“义愤填膺”,还要我消消气,我看你都要气冲斗牛了。还“以后少打扰”,看来是我应该少打扰你了。就应该对你留言大加赞赏?不应该与你交流交流真实的感想?要是早知道阁下接受不了真实,肯定不会冒犯的。应该道歉的是我,今后赏不赏光,那是你的权力,假使光临,保证不敢再冒犯。就“如今各种年轻人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包括还在小学的青少年都视生命为儿戏,这难道不值得社会为他们找找原因?挽救这些脆弱的生命么?感谢朋友光临赐字。”的回复,能让阁下如此激动,真是没有意料到!晚安。
【×××】: 我还真的没有激动,激动的人看谁都激动?好!这修剪枝杈的任务就交给理解力好的人去完成吧。我们鼓掌加油!!!
【褦襶子】: 感谢赐字!祝开心。〗
从字面上自始至终这位网友都是比较礼貌的。虽然文字有些“泛酸”(我亦如此),但终还是认识上的差异。首先我的那篇文章是探讨青少年(中小学生、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如今无论校内校外,青少年自杀现象呈上升趋势。我认为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自杀的青少年是少数,可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却不小。每一个青少年都牵动着许许多多的人。甚至引发行业思考。所以我不认为是夸大。“好孩子还是大多数”,这话没有错,到什么时候好孩子都是多数的。应该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是要看其影响,并不是涉及的人占大多数才应该重视。也许那位朋友是指文中关于那个“初三一个班已经没有[ch*]女了”的例子,这是一个网上盛传的例子。而且近年来沿海一些大城市,80后与90后的这代孩子们的性观念的确很解放,我的那篇文章是要年轻的朋友们,注意性观念的差异(正如那位朋友所说,全国不尽一致)。年轻的80后与90后们把这性看得较淡,虽然这种现象还比较集中在沿海发达的大城市(那位朋友说:“一个学校也不见得有你所说的那种女孩子”我的那篇文章也没有说所写的就是一个学校的事呀),内地的情况也许没有那么严重,可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因为毕竟生命是宝贵,全社会都应该珍惜,尤其是青少年,哪怕一个孩子的生命都应该值得全社会重视。何况轻生的孩子还不只一个!
我希望那位朋友见到这篇文章,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我的那些回帖的原意。也许怀疑对方理解能力的确不礼貌,但那确是当时我的真实想法。一篇反映社会现象的文章,且无具体所指地点,那位朋友拿他生活中的学校来比较,姑且不说学校分三六九等,就是地域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用一个地方的学校来验证全国学校的情况,这好象只能理解为理解能力差异。现在想来那位朋友所说的夸大,大概也是指那初三班级无[ch*]女的例子,这就更谈不上大小问题了,我的那篇文章中也没有所说全国都如此呀。只是举了某地一个现实的例子,反映一种现象,根本无所谓大小。
朋友们,期望大家珍惜帖缘,在交流时,就事论事,少些疑虑。一种即席探讨,言语不周的现象是难免的,如果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讨论的问题上,就会心情平和了。我还是要强调我的观点,真诚的交流是最高的礼遇。顾忌彼此面子,过于委婉就是一种虚伪。当然我也旗帜鲜明地反对单独的人身攻击与野蛮的交流。
拙作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网友赐教,也希望这样的网友理解本人用真情实感给予的礼貌回复。∮
-全文完-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