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在基层工作过的同事也许会有同样的感知,基层工作苦乐相间,别有一方情趣。
这不,为了抓超怀,一群活泼好动血气方纲的青年男女不知疲倦地坐着拖拉机奔驰于林荫小道,有说有笑,带队的是一位槐梧健谈的青年男子,不时把队员逗得哈哈大笑,干劲十足。
人们知道,九十年代时,计生工作是基本国策,因此,镇领导非常重视,并把其作为政府的中心工作。主要是做好间隔距离,即第一个孩子与第二个孩子之间要间隔4年后才能生育,这在农村开展是何等的难。但在领队的努力下,不到一年就获得了“无多胎镇”的称号。其间的苦乐可想而知。
每天拂晓盯人成了我们份内的职责,而孕妇成了我们的眼中钉,就好比警察跟犯人,若跟踪失误,就如同大海捞针,直到生下孩子。有时半夜搞突击,一部分人把住村庄路口,另一部分人跑去包围超怀妇家门,等到开门,大家蜂拥而上,弄得鸡飞狗叫,由于是深夜,又不能打手电,人们走进村子一不小心还会踩进水塘或肥坑,弄得满身溴,但得来的收获甚微。因此,为了找寻孕妇,走村串户,风餐露宿是常事,有时还到外县寻觅。饿了野果充饥,渴了喝山泉水。但队友们却从不报怨,相反苦中取乐,相互嬉戏。如遇到顽固的,就把过年猪拖去买了抵债,弄得里外不是人。所以队员们常开玩笑,如有朝一日搞运动,头批斗对象就是我们。是否。
而在计生中最难末过于送孕妇到医院引产,途中时刻要开导,举例子打比方,如果碰上通情达理的还好,要是遇上蛮妇就得跟她较劲。记得第一次送孕妇时,为了稳住她,编造了许多谎言骗她就范,但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还有一次,为护送一个山苏孕妇到计生委做人流,从早到晚形影不离,但要上手术台时孕妇却在医院起哄,几个医务人员和我用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其推入手术室。哪时,我们所有工作人员成了农村妇女最憎恨的所谓的“炝猪游击队”。老远见了我们就会议论纷纷。有的支持,有的打报告,人还没到孕妇早跑得无影无踪。后来,为保险起见,计生委的医务人员也加入到了“游击队”,找到目标,立马解决。这样省去了孕妇无钱的众多借口。同时也解决我们送人难的问题。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妇女解放了思想,农村青年小伙也有了社会意识,且封建思想严重的老一代也在基层干部的教诲和电视收视中思想得已改化,过去多子多福的思想被劳动致富奔小康所代替。少生优育成了农村妇女关注的问题,且学城里人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生活过得有兹有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使农村经济搞上去,镇领导在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又一次把中心工作引人抓科技生产。并从中抽调了大批干部到办事处,进一步传达和带领群众走科技致富之道。
当时的农民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想要改变可说是一件难事,特别是西路部分的办事处,由于离城镇远分散,且交通又不便,所以难以接受新事物。因此,下村做群众思想工作又成了基层干部的又一苦差。每天早出晚归,奔跑于田间地头,晚上,又不辞辛苦,不管天阴下雨,下村召集群众开动员大会。如果说话简短,可以提前休息,如果长的话就到深夜才可返回。但第二天仍然要到田间观看,是否照做,或是合理。如此反复,周而复始地进行指导收获,从而,使部分有志青年和老实本分的农民朋友,在技术员的指导和镇干部的说教下,潜移默化,掌握了科学种植。
曾记得有位镇领导说过,想要做好农村工作,要经得住以下12个字的考验,当时由于年轻没在意,现在想来还真如此。我依稀记住了几个,哪就是坐、等、走、说、听、忍还有就是饿得住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本镇由于科技措施到位,人员到位,不到几个月就把科技推广开来,比起搞计划生育顺利多了,第二年农民看到了科技成果,有了烤烟万元户,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而那些顽固分子,没有了傲气,有的只有阴阳脸,丧气失足。科学技术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带来了希望。每逢春耕季节请技术员成了家常便饭。田间地头农民忙碌得不于乐乎。过去怕进办事处的,而今一改往日习惯,农药、化肥成了他们最关心的。
因此,在科技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近乎苛刻的重重堡垒,农民朋友们懂得了熟练掌握一门或几门农业科技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正确运用科学技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搞发展,并为自己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刻苦钻研,使用科学技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投入,做一个技术革命,走科技兴农之道。并把自己的子女引向市场、推向社会,走出农门。
虽然基层工作苦,但苦中有乐。我们镇所有干部职工就象一个大家庭,“出门一窝蜂,回家在分工”。每年到秋收季节,更体现了大家庭的欢快。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镇有两块地。每年都把所有干部召回来一块种植,一块收割。
而那时,是我们最快乐的。每个人手拿工具,你推我让,到了目的地大家不分彼此,相互帮助,你挖我种,你挑我扳,并且,相互取笑。回到镇上也如此,而玩笑最多的莫过于一老一少。老的是司法员,姓李,少的是农科员,姓王名向东,我们大伙戏称其为“向西”。当时,可说是不分等级,大家个个畅所欲言。如果碰到较为内向的,就会反驳相讥,与说她的人较劲,直到打嬴为主。如果是开朗的就一笑而过。记得有一位姓杨的老同志较为开朗,但他喜欢站在正的一方,看着大伙吹的不可开交时,才出来主持公道。如果有人反驳,他就不吭声。给人一种老谋深算的感觉。
中餐经常是在地里吃,送饭的一到就吆喝大伙,大伙从四方围坐一起,你推我让,争先恐后。吃饭时的笑话也挺多,就拿送饭的老郭来说,虽然给人感觉内向,但说出话来很幽默,并且用的都是双关语,给人的感觉就似与你说好话,其实不然。为此,这一老一少跟他可不卖帐,联合攻击是常有的事,不管旁人如何看,直到开工才肯罢休。
虽然过去多年,但留予每个人与曾经。不是吗?知情的朋友!
-全文完-
▷ 进入叶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