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冰花》曾荣获四十届柏林影展特别推荐奖、二十届意大利吉丰尼影展铜兽奖、加拿大国际儿童影展导演创意奖、加拿大国际儿童影展女演员奖、德国鲁尔国际影展首奖、德国巴伐利亚影展首奖、在这我并不是要说本作品获得了多少奖项,而是本故事引发的一些感想,和将20年前看的感觉跟20年后看的感觉讲述出来。当然本作品的创作是不需要质疑的,理应获得赞同。
《鲁冰花》是一部以教育为题材,大山农村为背景,人物是以郭云天老师来到那学校,在村庄写生时遇到天才画童古阿明为故事拉开序幕,也由主人公古阿明的死将故事推向高[chao]。古阿明的死似乎有些遗憾,因此才是故事最大的悲哀买点。
《鲁冰花》1989年10月15日在台湾首映,20个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味,感触依然泪流如洒。我真的被那纯真那朴实而感动了,故事结尾足以冲击千万人的心,泪洗容颜。
剧情、背景、人物、都朴实得将故事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古阿明和茶树妹更是故事的核心。父亲是一代茶农,整天被那唯一收入的茶树忙得焦头烂额,因为没有母亲的姐弟年小而更事。后因城市里新来的美术老师郭云天,而发现了古阿明可爱的地方,并清楚他对绘画的渴望和主张,并鼓励他用他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幼小心灵的经验和感觉,将最真实最完美的东西用绘画表达出来。
尤其他的《天狗食月》是讲述爸爸小时候给他讲过的故事;《蓝太阳》是因为每天爸爸都被恶毒的讨厌晒得汗流夹背而中暑,所以希望讨厌变成蓝色;而《茶虫》便是在他死后走向世界的代表作。没人想到幼小的他,懂得茶虫是多么恐怖的东西,知道它吃掉茶树,吃掉书本,还吃掉了蜡笔之后,人也变得渺小而无助,《茶虫》便充分体现了他内心,他晓得茶虫将使他没饭吃,没书念,没绘画的机会。就那简单的画,强烈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内心恐惧。如此年幼的孩子却能用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他的画了看到了简单的世界,淳朴的内心,朴实的生活,和将要扼死的内心恐惧。多么懂事的一个孩子啊,可故事的结尾却要死来扣人心玄。
是啊,儿童本来的就是纯真,却往往因为大人的教导限制了他们的天分,以至什么都不敢做。这又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家里也很穷,穷得当时也没有电视机,记得看这部电影是在邻居家看的,虽然当时还没有彩色电视看,但黑白的也看得津津有味,也照样被剧情感动到哭得稀里叭拉的。当时的自己才几岁,但对所有的事物都已有了明晰的记忆。
觉得小时候的自己也有梦想,很不赖的一个人。对自己看过的事物一次就记得并能做出来。小时候由于自己孤僻的性格不喜欢和人搅混,总排斥外面的世界,喜欢自己一个人。因为母亲也从不让我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也从来不教我一些生活常识,以至我即使懂或不懂的东西从来不敢主动问人。所以常常自己一个人偷偷地在旁边看,然后自己一个人又偷偷地做,大人反对得越激烈学得就越快。
记忆中九岁以前的我,好象除了会吃就是睡,连饭也不会做,话也不是特别多,挨骂了就自己一个躲起来哭。记得读小学快一年纪的时候,因为父母都各自忙农活,经常我们放学了也还没回家。有一次放学了父母还没有回来,于是自己照着母亲平常的做法,最后自己终于独立做了第一次饭。现在虽然那已不记得好不好吃,但依然记得母亲第一次夸赞自己的心情。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才刚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当时读初中也都是要考试才得去。记得好象考得不是特别好,差点母亲就不让我读书了,因为当时哥刚好读大学,家里的经济一下子陷入了危机,而我差点就成了垫脚石,可父亲还是咬紧牙关,将我们兄妹四供下去。但在收到中学入学通知书之前,父亲很认真地问过我,“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学点什么?将来做点什么么?”我当时连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我喜欢音乐,喜欢绘画,我想将来像你一样做个建筑家。”记得父亲当时会意地笑了一下,“如果真想读书就更加努力才行啊,只要有梦想路就会笔直了起来。”当时真不太领会那话的真实意义,但记得那也是我回家后,第一次和父亲近距离地说的话。
那时候就喜欢绘画唱歌,但画的不是房子,而是像公主像女王一样的美女,画得特别出神幽深,尤其那双眉毛和眼睛。因为我希望长大的自己能想女王一样,受人爱戴,万人景仰,被人关注。
在学校每次美术课也都只画美女一类的画像,好象也有自己特别喜欢并收藏过起来的,但长大后,慢慢发觉不见的不是那些记忆和那画像,而是最初的梦想被岁月淡忘了,被自己遗忘了。
刚才已经n久没联系的同学问我的第一句话,“过得好吗?看你qq每天的心情秘语,感觉你还是没有走出自己的世界,就不能开心点么,很心痛那样伤害自己的你。”或许那些是本性的忧郁是无法更改的,他们一致认定的过冷漠,或许都是与过去的成长有关,已经深根缔固的本质从何改起?
-全文完-
▷ 进入逍遥维他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