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扬子江畔甘露千秋;
历经千年,蒙顶山峦玉叶长春。
云氤雾绕的蒙顶山,舒展一份别样的情怀。侧耳倾听,远山里,茶马古道似还有背夫的拐子声,密林中,孤寂的幺店子吹灭了昏黄的油灯,朝霞的光辉为古道的石板路打亮了追灯,溜溜的跑马山蒙顶藏茶煮香了酥油茶。
思绪在青花瓷杯里泡成茶汤,碧绿茶汤浸染开来倒映着苍茫天穹的日月轮回,那天,那月,那人,恬静的心慢泡出历史的滋味,悠长的茶香中品出满目的苍翠,人的心就在这翩然中沈醉。
中国的老百姓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我等凡夫俗子心中之重。一条扬子江的支流青衣江横贯雨城,一座茶文化的圣山蒙顶山矗立家门,家在蒙顶下,世人皆知的“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茶饮之境界,在琐碎的日子中不知不觉中得来不费功夫,福气使然!所以,蒙顶山下的这座城,总是显得悠悠然,飘飘然,浸染在漫不经心的气息里,适逢盛世,这气场尤为强烈。于是,我等关注茶,是关注民生的一个视角;关注蒙顶茶,方知家事如茶。正可谓:茶事,家事,天下之事,茶兴,家兴,国家之兴矣!
几番冲泡,心绪未必淡了。舌尖的余味正舞出一袭清寒,一道飞水从壶中直下青花瓷碗,静卧杯底的叶活过来,翩然起舞,喝下咏叹,饮起回想,味蕾里滞留的传说,有关蒙顶茶事在恍惚之间漫过青花瓷杯,成诗染画,香魂袅然。“琴里知闻为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早已耳熟能详,妙曼的诗句出自唐?白居易《琴茶》,道出了蒙山茶的历史的厚重,其实,早在白居易之前关于蒙山茶的历史记载早已有之。《云南记》说:“名山县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按《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 (公元前54—50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的岁月荏苒,两千多个春花秋月,霜冷雪压,蒙顶茶却远离尘埃,落定一颗朴素的诗心——像一个久居山野的隐士,无需他人赏得,自有寻芳之人牵手共今生。
细数中国名茶,唯有蒙顶茶的茶农把人类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铸就了世界茶文化的第一座丰碑。历史的长河流经现实,抱着时下的思维,我们也许对在蒙顶第一个人工种茶的人成功的缘由要探究一番,对此人的花边絮文更有种克制不住的好奇,所以心走上蒙顶,徘徊在矗立于千年风雨的石屋前作一番怀古,一探就里:赫赫有名的茶祖吴理真,这个两千多年前的蒙顶茶农,无疑是超越了历史,超越的时间的成功者,然而,想世俗地从中找到他成功了秘诀,只是我们免不了产生失望。传说吴理真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母亲积劳成疾。以在蒙顶割草拾柴,换米糊口,为母亲治病。一日,吴理真拾好柴,口干得直冒火,顺手揪了一把“万年青”(野生树)叶子,放在口里慢慢咀嚼,口渴渐止,困乏渐消,精神倍增,颇感奇异。又摘了些带回家中用开水冲泡,让老母喝下,果然有效果。连服数日,病情好转,续饮月余,身体康复。乡亲们病了,他热情地用这种叶子泡水给乡亲饮用,效果也很好。可惜这种野树不多,所生长的叶子远远不能满足他治病救人的需要,他想到了培育出更多的树,开始尝试栽种,从此开创了人工培植的历史先河 。一掬孝心得以复活,一个善愿获得千古成功,一念朴实的初衷成就了一个人工植茶的鼻祖。
这样平凡?如此朴素?平凡得若蒙山的细雨,亘古如一;素净得像那棵千年的野茶,悄然于丛林,默然于渊井。哑然之间,敬意油然而起,如果一定得总结吴理真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孝心、爱心。“孝”是生命与生命连接,有了“孝”,生命就不会断裂;“爱”世界最伟大的力量,它把人心变得纯粹,博大的情怀可以使人忘记生命里遇到的不公。孝和爱,使成功的几率加大,心中没有孝和爱的人成功离他很远,很远。中国名茶中,关于创始者无意中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不乏记载,我归结了一下,所有的传说的结局又都是那么同一 ——— 用茶叶为父老乡亲治病,由此可见,普世济人的博爱之心早已是中国千年历史的核心价值。无论星光涌来,还是潮水退去,博爱的情怀成就了一介茶农吴理真成为“茶祖”,闪烁在历史天空,任滚滚长江东流。
因为一片芽叶,因为一声鸟鸣,幸好有微雨轻落的蒙顶,心灵中有了几分淡定 。一场春雨,一声春雷,春天酿出自己的滋味,清明由此可以冲泡出迷人的馨香。听,茶山祭奠茶祖的礼乐声又起了,象征一年十二个月的12名采茶僧祭祀茶祖茶圣后,沐浴焚香,在侍卫的引导下,登天梯。绕曲径进入皇茶园各采30片茶牙,六六三十六,一月三十天,一年三百六十日,映日月,齐天地。庄严之间,自然联想到龙井茶采摘的种种传说,未嫁的姑娘用嘴采摘,片片的叶状,宜人的清香是姑娘胸口捂过的缘故,故龙井茶有名“女儿茶”,也许这是个谬传,不过,依愚之见,让纯净如洗的茶芽沾上几分香艳,也就多了些许的俗气,而蒙山茶,僧采,僧制,宛如游龙的蒙山茶艺,成道佛门,在时光的古道上与禅结缘。身处凡尘,气质上总是向往超越凡尘,一盅蒙山茶,荡涤心肺,洗脱凡事,“桂子香中鹤梦清”“神榻风光绕鬓飞”的神仙境地立马而来。《茶灵》一书中有两句诗语:“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情高洁”,清茶人生,苦涩清香中,淡泊明志,求得道德回归,生命风干和脱水中得以凝固,品德在干燥和烈火中涅槃,蒙顶茶浑然于天地,顿悟于晨钟暮鼓,智聚寺里炒青的炉火,从一开始注定了释家的禅定。朴素的蒙山茶能够如此超凡脱俗的内涵,也许是得益于这一方灵山秀水的滋养吧!
茶叶是稚嫩的,软软的,然,茶叶又是古老的,沧桑的岁月的千回万转中,今又流芳。一张张的老照片,让人陶醉和惊讶,它的神秘,叮叮当当的拐子声在大山深处惊天动地,茶马古道的石板路上拐子窝里残留的一汪清水模糊了时光的蹉跎。蒙顶茶曾怀抱千年当歌的陆羽,挥洒过大唐盛世的繁荣,枕着金戈铁马的厮杀而眠,在霓裳羽衣的歌舞里漂洋过海,一个个历史的片段就这样被一条茶马古道串联成一部书,一部蒙顶茶商走向世界的书。从蒙顶到西藏,延伸入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的贸易通道。这是一条完全凭借人和马踩出来千年古道,移动的茶包下雅安茶商们嶙峋的身躯,蒙顶茶在背夫的汗水里嬗变成藏茶,从此,雪域的锅庄飘满了蒙顶茶香。看吧,茶帮的掌拐师吆喝着上路了,背二哥的山歌穿林而来:“牵出来的是马,背进去的是茶。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年半载血和泪。青石板上拐子窝密密麻麻,背夹子里大茶包重重叠叠。吼一声山歌啃一口馍,洒一路汗水换一碗稀饭……”,这歌声飘了千年,阅了万载, 留下了足迹,长成了年轮, 蒙顶茶在茶商的背上远走天涯,蒙山茶勤劳的血脉横穿古今。
家在蒙顶下,结缘蒙山茶。相遇了必然相惜,相知了定然相爱,情到深处,沏一壶黄芽,饮一碗甘露,尘缘如这般约定。于是,一片,又一片的茶园,绿波浩渺;一坡,又一坡的青山,飞扬着茶歌,“雅雨飘飘蒙顶山,蒙顶山茶发新芽??????”,世界来了,带着敬仰,朝拜茶文化的圣地;世界来了,携着蒙顶新的篇章,走向五湖四海。谁说岁月如烟,蒙顶的岁月春来发芽;谁说往事如梦,蒙顶的往事辉煌依旧。泛黄的岁月不乏尚存勇气, 新一代的蒙顶茶人与世界的对话正在展开。遐想蒙茶飘香于天地,心旌在沸腾的茶汤里荡漾:盘古开天地,猜想女娲有意遗补了故乡的这一片天,山高水长,雨菲雾绕,茶,惠顾“西蜀天漏”之地黎民;茶,成为苍生致富致富的利器,才不枉女娲苦心。天地人杰的一方水土,大蒙顶的天幕已然揭开, 一壶绿意飞雪浪,半缕清香煮绿尘,弹一曲高山流水,唱一出缘起缘落,吾等庶子,也可在青花盖碗茶里,伴随缓缓流动的时光,追忆此时此景。
说到这里,反倒对蒙顶的七株皇茶有些不以为然,中国茶,蒙山茶,始于民间,难道摆脱不掉终入皇家的定数?又何必要以皇家之名尊贵!何况,商潮之中假“皇”之事已经使人真假难辨,推广蒙山茶重在“民”当先。质本洁来还洁去,蒙山茶本来就是百姓的,回归百姓人家方为正道沧桑;假如,假如天下的百姓皆知蒙顶,天下的百姓都喝得起蒙顶茶,千秋蒙顶,天下茶山,多好!
还是喜欢那首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朴朴实实,实实在在,洒洒脱脱。盖碗揭开,心思荡廻,欢颜成空,陌上繁华,更望在月白风清中,追随一缕蒙山茶魂飞往天涯。
我的蒙山,我的尘缘,如此,这般。此生,绿尘入鼎,且伴蒙顶茶韵。
2009-6-16
-全文完-
▷ 进入梅香如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