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措施。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多,09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已经出来。可以说,我们的措施,有了一些结果,但一些极不正常的现象,让大家仍然担忧,乐观不起来。
首先,真正的以结构调整而带来的内需,还没有形成,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可持续的机制。中央刺激经济的投入,主要在基础建设方面,比如铁路、公路和机场等等,这种投入,对于经济的拉动,见效快,但不是长久之计。
第二,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其增长幅度,有关专家预计,全年要突破10万亿。而这样庞大的流动性注入市场,由于来势迅猛,往往有监管不到位,投放方向论证不详尽甚至草率的地方。也就是说,这些钱,极有可能没有用在刀刃上,比如用在调整国家经济结构上面。
第三,近期正在发生的资本和房地产市场的井喷式回升,是更加令人担忧的不正常。与上一次经济过热的原因是因为外汇储备太多造成流动性过剩不同的是,这次是我们的信贷规模过大和增长过快造成的某些领域的经济过热。现在无法找到数据,但是,可以说,半年来,有数以万亿计的信贷进入了我国的房地产和资本市场。
我们常常把农民问题挂在口上,就是不见有多少具有变革意义的重大举措出台,这次拯救金融危机更是如此。出于某些经济之外的目的的需要,我们把三农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一旦要花钱花精力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犹豫不决。似乎世界金融危机离中国的农民太远,尤其与远在西部的农民,毫不相干。
是的,我们也看到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这些政策与农民日益下降的低收入比起来,分明就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据统计,我国农民今年上半年,其现金收入已经连续三个月(4、5、6月)下跌。在城市房价快速回升的同时,农产品却在下跌。上周,我在农贸市场买肉,上好的猪肉,均价8元,年初还卖9元呢。手里缺钱,再多的家电,对于更多的农民来说,望洋兴叹而已。我所在的某村5组,几十户人中,买家电的只有几户,不到10%。大多数农民,对这个惠农政策,态度冷淡。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一开始我们就统一的思想,那就是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使国家经济的支柱从外需型向内需型转变。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9%,比世界上最高的日本的40%还高出去许多。所以,准确地讲,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才是受害最深重的国家之一。
既然统一了扩大内需的思想,然而在之后的经济调整方案中,却没有很好的贯彻。其突出表现就是没有着有成效地解决三农问题。至于中国的三农问题为什么与扩大内需息息相关,我不需要赘述,这已经是一般人都明白的道理了,因为这是中国短时间内都回避不了的“中国特色”。
大修公路铁路,农民得到的只是间接的好处,试想,作为临时工一样的农民工,可以从这些大工程中间得到多少人工工资?能占到总投入的3%,可能就非常可观了。而银行贷款,连中小企业都无能为力,何况普通百姓。事实是,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倒闭了40%,没有倒闭的相当部分也是拼命挣扎。须知,这些倒闭的企业,大多数使用的是农民工。企业的倒闭,就是农民工的失业。目前国家的重大举措,其结果:短时间的gdp回升,国家经济不稳定的回暖,储蓄率增长,贫富差距绝对值的加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失业问题,历来就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然而,在我国,由于危机来得急迫,拯救来得迫切,对于几千万人口的失业,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年以来,农村就业情况,同比下滑12.01%。要在国外,就是一场政治地震。
农民的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民的收入自然就上来不了,最终内需就根本拉动不起来。扩大内需,广大的中国农村,占了半壁河山,如何忽略得起?目前决策者谋划着用于拉动内需的钱,相当部分进入了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的腰包,进入了银行的储蓄,而不是进入消费,进入流通。
我们头痛医头,救了金融,救了股市,甚至为了某种毫无意义的承诺和政绩的需要,救了房市,我们抓大事,修高速公路,修铁路,架桥梁,立竿见影。然而我们偏偏忽略了“小事”“小人物”,那就是三农问题,忽略了农民问题在解决中国在应对本轮世界金融危机中的最后的决定作用。
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诫过我们:最微小的往往是最强大的!
-全文完-
▷ 进入致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