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暴的开场与淡寡的谢幕
“范跑跑”事件的开头,大家都知道,前两天关于他的归宿和结局终于有了定论。且看一则关于他回到原校继续为学生上课的报道:
宽容"范跑跑"
2009-07-15 09:33来源:东方网作者:沈栖进入论坛共 1 条评论
“去年“5.12”地震,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弃学生于不顾,独自逃离教室,事后又在网上说了一通“生死抉择”论,舆论大哗,被讥为“范跑跑”。这名“最无耻的教师”迫于舆论的压力,被学校辞退”。
“(近日)成都的传媒有了一些与昔日不同的“另类”说法,诸如在当时的大灾面前,范肯定是一时没反应过来;他的学生是预科学生,有行为能力,范逃生并无过错;当时学校廊道旁都张贴《紧急情况条例》,学生没有照章办事,咎不在范;等等。我对此难以苟同”。
上面的报道给范跑跑事件画上了句号。一年前的“人民公敌(贪生怕死范跑跑)”,现在时的无罪平民(跑得有理非坏人)。亦滑稽亦玩笑。此事件过程中国人忽而大义凛然,恶其人,恨其肉,对其大有过街老鼠的喊打威势。翻然而息事宁人,找出跑得有理的依据,不论是非。仿佛人们和自己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真个是“是非黑白任凭说,似失是过无荣辱”。
去年地震,作为与那些因为保护学生死了自身的英雄教师截然不同,充当反面角色的范跑跑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全民的义愤如燎原烈火般席卷全国冲向跑得飞快的“跑跑”。这一回他无法再跑,但却如孙悟空入了老君炉非但没被烧死,反而活得结实。于是在大众的口诛笔伐下顽强地生存并度过了这一年。如此看来,“跑跑”真是逃生有方,天灾时自己跑出来活了命,自己做人惹了祸仍然存活有道。本来全国人每人吐一口唾沫能把人淹死的情况下,他却安然地活。确实令人佩服!
范跑跑事件的终于谢幕,结尾还了他一个非丑人的形象。对一年前痛斥“跑跑”的舆论之大哗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嘲讽。不知已经安静下来的“跑跑”,此时作为看客当是何心里。而先前观看“跑跑”演出不下亿万票房的观众们在依旧悠然为人师的“跑跑”面前感觉总难免有些尴尬吧!回顾当初,大家观看仿佛“文革”时被戴了高帽子示众的“跑跑”,观众呐喊,场上场下热烈互动,场面何等壮观。真是一场少有的劲暴盛会。现在的“跑跑”没人“捆绑和羁押”,还了自由身。观众亦都场散人去。宣泄完而平静下来。
“跑跑事件”流泛于网络和其他媒体,似乎并无导演。群众出于自发,媒体出于职责,理由出于道义。于是斥“跑跑”的声音如群山喊呐,大海吼哮。一切是那么自然。大家对于死难者的悲悼,对于舍己救人者的钦佩,情绪激动而狂热。因此,对于怕死而逃的“跑跑”,自然是满腔怨恨。
大难过后,死的去了,活下来的仍然要活。于是一幕激动人心的大戏就此落幕。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心理与中国人古以有之的随大流风气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最为鲜明。
反思“跑跑事件”从开始时轰轰烈烈地千夫所指,到现在是似而非的淡然结尾。似乎可以看出作为观众的国人理性精神和情绪冲动等体质特征方面的现实状况和客观存在。
一、农耕时代分散个体揭竿而起的盲目性。大家伙一哄而起,异口同声,没有分析和讨论,不容观点或好或坏同时并存。反正跑得不光彩,便就罪不可恕。以往所谓民愤极大正是此刻跑跑事件引发的后果。然而,怒了的人们唯泄愤而后快。却不曾想过过分冲动,消气之后一定会缺少恒长的力量。一窝蜂式的道德乞求仅仅是周而复始的原地轮回,是于世无补的。以往农民运动所以轰轰烈烈之后只不过换了个皇帝而已,就是这种农民式的诉求和理想的结果。讨范运动开始和结尾,亦未能跳出农民式起哄的轰然而来,悄然而去的运命本质。
二、 群体行动压力下“随大流”心理的不自觉。中国人历来怕自己不合群儿。因此,每当什么事一经流传,特别是关乎道德问题的各类事情,便会逼迫几乎所有人一道进行道德表白。否则,即会被认为与“坏人”同流合污。单独表现自己见解常常会受到群体的压制和排斥。农民生活的封闭性和程式化,不容易产生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人们之间尊卑有序,等级森严,造就的是湮灭个性的精神人格。所谓傻子过年看邻居正是此心态的表现。大家一起来说跑跑之坏,不说便极不入流,跟着说了,才合群儿。没人敢不融进道德义愤的好人行列中去。可惜如此跟风,把中国人许多的创造力和极其丰富的个性光辉都给湮灭掉了。
三、过激行为的非理性人格。以极端的情绪宣泄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很不理性的做法。若是未成年人如此尚可原谅,而作为完全公民年龄的成人表现出任由情绪而不考虑其它的行为,则不能不说如此做人,实在没有脱离未曾断乳的童稚期。是令人悲哀的。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终年在狭隘的环境里劳作,不识外界天地之大。作为个体的创造精神和想象力受到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和破坏。所以会表现出或忠厚或仁慈的可爱;或木纳或呆板的迟滞;或乖戾或残忍的分裂性格。虽然其中不乏出类拔萃之佼佼者,但总体上讲,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是被迫而沉睡于大工业社会环境之外的,无条件得到开发。然而即使接近了工业社会的城市环境,传统农民意思仍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才能被消解。不能一下子消失。表现在对待范跑跑问题上的一哄而起,恨不能将其逐出地球的声势,正是非理性人格的极好证明,正是国人农民意识的又一次集体亮相。
四、似是而非的人生哲学。与群情激愤相反,中国人在群众潮流的大风大浪里得到陶冶和重生后,很快会堕入与世无争的老庄哲学中躲避起来。昔日随着潮流焕发着活力的那个人,一旦失去群体的声势和助推。马上失去动力。因而,要求某一个体坚持自己意见,进行完全自主意识的深刻思索便非常难以看到。即使历史提供给我们某些个体表现出为真理而奋斗的牺牲精神样板,我们看到的却往往也是消亡个体存在而归认群体精神或精神偶像丧失主体意识式的让人遗憾和可惜的历史迹痕。范跑跑事件落幕是这样悄然,大众开始时的热情和激愤都没有了。仿佛看了一出大戏,本来为了消遣,看累了兴趣自然没有了。真理不符合市民们游戏心里。是与非的争论并不好玩。
五、呼唤构建公民精神和道德人格。健全的公民精神和人格是避免盲目冲动行为的最好措施。它可以防止一哄而起式的人肉式仇恨(网络上的人肉搜索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封建社会才会株连九族,现代人又要把当事人祖宗三代都拉出来示众,恐怖)。进而采取客观冷静的分析态度来看待人和事物。因此可以对某人和某事做出较为理性的判断,并付之以适当的行为;现代的公民意识可以排除小农时代那种“随大流”的从众状态,公民可以理性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以“出气”和跟风为荣。人们的是非观念会更加明确和坚定,不会如“跑跑事件”前后那样忽左忽右,都没意思。近日网络及报刊上传七旬老汉怒砸闯红灯违章车的事件,亦是一件典型的以义愤替代说理的案例。那么多人支持且连声呼好。更可以见出公民意识建设的严重缺乏。如此现状,唯可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理性的公民精神是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它与个人尊严紧密相关,它是人权的体现,它与以往农业社会的皇权精神培育的奴隶人格彻底决裂。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等等。虽然我们距离理想的公民精神尚有较大距离,但它无疑是我们向往和要努力追求的方向。
人生的满足和不满足是一个相对的事。与过去比,我们进步了,但问题仍然存在。所以改革是必要的。争取现代公民社会的目标,因为我们不满足现状。
“跑跑”是跑了,我们却不能乱跑。
2009-7-15于奉天丽仁居
-全文完-
▷ 进入公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