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居于村北边的巨野河北岸,建筑规模宏大。是远近闻名的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在此处一直流传着“先有龙泉寺,后有巨野河”之说。寺内那警醒世人的醇厚悠远的晨钟暮鼓,曾是这一带居民起居作息的精神依赖。特别是山洪暴发的危机时刻,寺里便警钟长鸣,催促着四周村民前来抢险。低沉悠远的古钟轰鸣声,伴随着排山倒海般的山洪猛烈撞击大桥发出的哗哗怒吼声,就像一支支无形的令箭,催促着人们加快抢险的步伐。
庙宇坐北朝南,共分四大院落。原有楼堂殿阁廊坊僧舍。中间大雄宝殿,殿前有甬道直通庙门。门内原有天王金刚等塑像,殿内有释迦穆尼、十八罗汉塑像。甬路两旁古柏参天,石碑耸立。东西厢有钟鼓楼各一座。当年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西院是泰山圣母殿,内有泰山圣母塑像。两廊塑有宣传轮回之说的十八层地狱。圣母殿前有古老高大的银杏两株,枝繁叶茂,参天拔地。东院是文昌阁,供奉着文昌帝君。后院除了僧舍外,主要是义学,是历代文人学习聚会的主要场所。
与龙泉寺隔河相对的是唐朝开国元勋秦琼的七代孙秦津的墓葬,这里的人们习惯的称为“秦琼墓”。墓前原有做工精美的蟠龙碑、石人、石马、石虎、石猪、石羊等,可惜文革期间都被扫荡一空。秦津墓也在此期间修成了公社卫生院,墓葬被埋在了地下,无处查询。
秦津墓的西邻就是远近闻名的唐王道口村。村西北角紧邻巨野河处,有名声远扬的凤凰湾。原来的凤凰湾碧波荡漾,状如凤凰,栩栩如生。与龙泉寺隔河遥遥相望,形成掎角之势。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已经被糟蹋的不成样子,面目全非。
唐王道口村的来历源于开创了一代盛唐的开国皇帝李世民。据说李世民东征从此路过,凯旋时又从此返回,并在大街上落轿休息过。至今还流传着“在李世民落轿歇息的地方,夏天没有蚊子”的说法。当然,众说纷纭,谁也没有找到这块“风水宝地”。不过,有秦琼的后代墓葬为佐证,唐王道口村的来历与李世民结缘的说法,看来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讹传”。
解放后,龙泉寺成了规模较大的高级小学。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大规模的灭神运动,除了原有的学堂教室完好保存外,规模宏大的龙泉寺只留下了大雄宝殿,和大殿前两棵粗过两围、高耸参天的古柏。这两棵古柏枝叶繁茂,分别立在殿前甬路的两旁,就像两个威武雄壮的武士,雄赳赳气昂昂的保卫着大雄宝殿。青翠欲滴的浓密枝叶,把大雄宝殿的上空遮盖的几乎见不着蓝天。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在绿树荫中更显得绮丽多彩。不同的是,威武的大雄宝殿变成了教师们的办公室,柏树上拴上了为上下课发号施令的“令钟”。一阵阵悠扬悦耳的钟声,一直传向遥远的虚空,显示着学校的昌盛和繁忙景象。
圣母殿前两棵拔地参天的古老银杏树,因为被列入了县级古木保护名单,被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至今还挺胸昂首的站立在那里,显示着它的古老与珍贵。遗憾的是却在它的旁边不远处建起了四层高的教学楼,将拔地参天的壮观景象对比的几乎荡然无存。
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威武珍贵的大柏树的命运更是凄惨。七十年代后期,也不知是当时的领导错乱了哪根神经,以“为巨野河大桥的闸口重做闸板”为由,竟将两棵珍贵的古柏锯掉做了闸板。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大殿,就像一个被剃光了头发的美女。神情猥琐的站在那里,旧日的威风跑到了九霄云外。可怜巴巴的令人叹息。
近几年,旅游之风愈演愈烈。各处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如雨后春笋般的向游人开放。景点周围的群众,围绕旅游景点做起了大文章。第三产业如干柴烈火般的急剧兴旺发达起来,居民们从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可是,龙泉寺周围的群众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虽垂涎三尺,却无可奈何。一讲起这些事,人们就急的拍巴掌跺脚:“要是咱们的龙泉寺不糟蹋了……听说当年围绕龙泉寺的景点就有四十八处呢!”“四百八十处……可是没了!有啥用?光犒劳嘴吧!恨起来那些祸害渣滓都该枪毙!……”
说归说,恨归恨。美丽的风景已经和我们做了永别,一去不复返了。在那愚昧的年代里,似这种令人后悔的愚蠢举动是数不胜数的,岂止一个龙泉寺!这只不过是众多悲剧中的沧海之一滴耳!如果人们在大梦初醒之后,能杜绝这样的惨剧重演,就是天大的幸事了。
说来奇怪的很,龙泉寺那婀娜多姿的美丽景色,总是如影随形般的时时在脑海中盘旋、荡漾。那种异样的感觉不亚于萦绕在想象中的虚无飘渺的蓬莱三岛。那沁人心脾、催人奋进的悠扬钟声和闻之而眠的低沉暮鼓声,总是趁入睡之时窜入心扉,伴随着我在甜蜜的梦乡中徘徊、嬉戏……。
-全文完-
▷ 进入太虚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