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春,大旱不雨。天气预报部门已发起了黄色旱情警报,号召广大农民朋友积极抗旱救灾。于是,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幕幕的抗旱情景:有条件的,开放闸门,引清水入田;条件差一点的,拉着水管在地上喷洒:条件最差的是用肩挑水,用盆泼。
我们这里抗旱救灾用的是最后一种:用肩挑,用盆泼。
我家住在巩义市,这里到处都是高山,能种庄稼的田地十分稀少,即使有的土地能种庄稼,也是靠天收。今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庄稼就能丰收,今年天公不作美,干旱无雨,庄稼必定大面积歉收或不收。
我们这里预计今年是否丰收,不是看田地的灌溉设施是否能用,而是看万年历上今年是几龙治水,如果今年是九龙治水,农民就要遭秧,今年必定是大旱无雨,庄稼歉收。如果今年是一龙治水,农民皆大欢喜,今年必定雨水充足,丰收在望。有人问,龙多了反而旱,龙少了反而多雨,是什么原因?俗话讲“龙多不下雨,人多不干活。”正是此理。
有人说“活该”,你们不会用自来水浇地吗?
在我二十岁记忆之前,这里的人,全都是下至丘陵底处的一口泉里担水。我也担过三年,肩挑两桶水,顺着羊肠小道,蜿蜿蜒蜒,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小道上,前功尽弃。尤其是下雨天或下雪天,更甚。后来,别的生产队打了一口井,井水特旺,他们生产队的人吃不完,便允许我们队放一个扬程400米的水泵下去,用铁管一节一节的接上来,接到丘陵顶上,挖了一个直径6米,深3米的圆坑,用水泥大沙粉刷一遍,再用砖砌一个拱形的顶,顶上留个半米左右的圆洞,能容一人下去检修,这就是一个固定的水塔。水泵抽上来的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水塔里,然后再从这个水塔流进各家各户。
这样下来,队里人吃水的成本并不低,每吨达到3元,而在镇上居住的,每吨水才收0.8元,价格差了3倍还多!农民哪里舍得跟油差不多的水去浇地!
刚开始画面上出现的一幕,这里的人用肩挑,用盆泼,大多用的都是各家各户水囤里的水,没有人舍得用自来水浇地的。
很怀念毛主[xi]那个年代,村里干部知道这里干旱少雨,便组织村民在丘陵的半腰修了一个长约20米,宽约6米的大储水池。水池的底部与四周全都用水泥粉刷,在水池的最上面则用水泥打成60公分宽,2米高的石板斜斜的镶嵌在上面。可惜的是,这个斗形的储水池在改革开放后就慢慢毁损了。先有人把镶嵌在水池上面的石板挖掉,运到院里树下,两端用红砖支起,把石板放在上面当凳子用,据我所知,这个率先拆毁水池的人是当时村里的干部。还有人把水池上面的石板挖掉,运到家里,垒猪圈用;还有人把石板挖掉,运到家里,铺路用……不出5年功夫,这个水池已是满目疮痍,破烂不堪。如果这个水池保存的好,能盛上2000吨水不成问题,浇100亩地绰绰有余。
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今年我们手工割完麦后,地里要打除草剂。陵上一块地,离家有2里,我用摩托车整整托了6次,一次托一桶,才把那块地打完。父亲回来时,天已经黑透,我回到家里一看表,已经是晚上10点了。而在这块地的下面,就有三个水池子,是毛主[xi]时代修建的,如今三个水池子因无人管理,早已被石头,杂草,秸杆塞满。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我家的地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水池,遭遇跟那三个水池一模一样。
我相信,这种状况在其它地方肯定有,尤其是丘陵地带与山区,西部更甚。
中国改革开放后,工业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国的农业,因工业大量占地,对农业设施的投入力度不大,并没有质的飞跃。先进的灌溉设施没有引进,原始的灌溉设施又没有管理,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农业上灌溉设施的空白期。还需强调水对庄稼的重要性?我看,没有必要。
面对此情此景,我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除了这些,与我国的“三农“政策是否有点关系呢?总之,在我看来,国家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是保证农业丰收的软条件,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农业灌溉设施的投入不足,是显而易见的 ,这是保证农业丰收的硬条件。在中国的很多领域都是硬件不足,软件来弥补,农业也不例外。
综合看来,农业的脚步在前进吗?!
作于09年7月11号
-全文完-
▷ 进入少妇写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