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李白xiyusanren

发表于-2009年07月08日 晚上11:26评论-2条

备完《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已是深夜了,但却没有一点睡意,李白的精神,李白的骨气,李白的志向,李白的诗风仍然激动着我的心。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伟大的人,生在那样一种社会(看似太平盛世,实则黑暗污浊的社会)中,带着一身的才学,带着一种“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伟志向,从巴山蜀水中,应皇帝的一声召唤,唱着《峨眉山月歌》,乘着轻舟,一路东下北上,来到唐都长安。千年以后,我仿佛仍然可以看到李白进京时那一脸的春风。但是,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竟然没有被量才而用, 只给了一个“供奉翰林”的闲差,并且没有“供奉”在一个干净的处所,而是“供奉”在一帮尔虞我诈得势利小人中间。一个冰清玉洁、卓而不群的人间仙子,怎能忍受得了这样的环境呢?

于是,他失望,他痛苦,他挣扎,他忍不住要发牢骚,要抱怨。这一下,他的仕途也就走到尽头了,早年的宏图大志也就成了泡影,最后,只得卷起铺盖走人。

好在李白不是别人,他虽然失意却不可能心灰意冷,他有自己的排遣方式。官场污浊不堪,名山大川却风清月朗;人间黑暗龌龊,神仙境界却光明灿烂。像屈原一样,“怀信诧叱,忽乎吾将行兮。”

可是,李白毕竟不是陶渊明,陶渊明没有他那样浪漫,也缺少了些仙风道骨,只知道守着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清贫度日;李白也不是谢灵运,谢灵运没有他那样宽广,只能够寄情于山水,而没有能够寄理想、寄志趣于山水,更不能俯仰天地,做到天人合一。陶渊明也好,谢灵运也好,都过多地强调眼中的世界,而忽视了心中的世界。

李白则完全不同,传闻中有一座仙山,他就绝不放过,即使高不可攀,只能用“梦游”这种办法,他也一定得去。有好去处自己要去,还不能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自己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希望朋友也这样,他才能“开心颜”。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怎么活都还不是一世吗?可草木无情,人却有知,草木一枯之后还有一荣,人呢,一生之后,就没有下一世了,怎么能不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设计自己的人生呢?尤其像李白这样的才情横溢者呢?

也有人说,曲径可以通幽,那么他为什么不委曲求全呢?不错,“委曲”有时确实可以“求全”,但“委曲”之后求得的“全”,已经不是当初的理想了,是被扭曲了的目的,是弯腰曲膝得来的施舍,这对于李白这样的心气高傲的人,怎么能接受呢?

所以,他不能。别人可以走的路,他是不能走的。他不走别人走过的路,这才成全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李白。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xiyusanre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一代诗仙李白,
无论他的诗还是他不畏权贵的精神,
一直是后人们学习的榜样。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天气炎热,请您一杯凉茶!at:2009年07月09日 早上8:37

xiyusanren-回复谢谢,好香的茶啊。。。。。。 at:2009年07月09日 上午10:06